词典 安禄山 安禄山的意思
ānshān

安禄山

简体安禄山
繁体安祿山
拼音ān lù shān
注音ㄢ ㄌㄨˋ ㄕㄢ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ān,(1) 平静,稳定。【组词】:安定。安心。安宁。安稳。安闲。安身立命。安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组词】:安民。安慰。安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组词】: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组词】:平安。转危为安。(5) 装设。【组词】:安置。安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8) 姓。

lù,(1) 古代官吏的俸给。【组词】: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2) 福。【例句】:“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 姓。

shān,(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组词】: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例句】: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组词】:山响。山呼万岁。(4) 姓。

安禄山的意思

安禄山 [ān lù shān]

1. 人名。(公元?安禄山757)唐营州柳城人(今河北省旧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荦山,又作轧荦山。忮忍多智,善臆测人情,通六蕃语。天宝末,以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举兵反,陷洛阳,入长安,称燕帝,寻为其子庆绪所杀。


国语词典

安禄山 [ān lù shān]

⒈ 人名。(西元?~757)​唐营州柳城人(今河北省旧永平府境)​。胡人,本姓康,初名阿荦山,又作轧荦山。忮忍多智,善臆测人情,通六蕃语。天宝末,以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举兵反,陷洛阳,入长安,称燕帝,寻为其子庆绪所杀。


安禄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互市牙郎释义:亦省称“互市郎”。 亦省称“互郎”。古时互市交易的中间介绍人。《旧唐书·安禄山传》:“﹝ 安禄山 ﹞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作“互市郎”。宋 刘邠《贡父诗话》:“古称駔侩,今谓牙也。刘道原 云:‘本称互郎,主互市,唐 人书互为牙,因讹为牙。’理或信然。”参见“互市”。
    • 2.
      亿测释义:犹亿度。 《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新唐书·安禄山传》:“及长,忮忍多智,善亿测人情,通六蕃语,为互市郎。”
    • 3.
      剥坐释义:革职治罪。《旧唐书·安禄山传》:“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二十年,张守珪 为 幽州 节度,禄山 盗羊事觉,守珪 剥坐,欲棒杀之。”
    • 4.
      劫击释义:亦作“刼击”。劫掠攻打。唐 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安禄山 以 玄宗 四十三年盗 幽州 兵,刼击郡县,踰关据京,天下掉挠。”
    • 5.
      反意释义:⒈返归的念头。《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今 建(苏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餘,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⒉反叛的意图。《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濮阳 大姓 田氏 为反间,操 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晋剧《打金枝》:“唐王:昔日里 安禄山 起了反意。”
    • 6.
      句剥释义:⒈搜刮。《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禄山 至,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貲尽掠之,府县因株根牵连,句剥苛急,百姓愈骚。”《新唐书·皇甫鎛传》:“鎛 以吏道进,既由聚敛句剥为宰相,至虽市道皆嗤之。”⒉亦作“句駮”。查核批驳。
    • 7.
      同罗释义:我国古代部落名。回纥 诸部之一。唐 贞观 年间内附,于其地置 龟林 都督府。《新唐书·回鹘传下》:“同罗 在 薛延陀 北,多览葛 之东,距京师七千里而赢,胜兵三万。贞观 二年,遣使者入朝。久之,请内属,置 龟林 都督府,拜酋俟利发 时健啜 为左领军大将军,即授都督。安禄山 反,劫其兵用之,号‘曳落河’者也。”
    • 8.
      安史之乱释义:唐朝地方割据势力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次年占领唐都城长安,玄宗李隆基逃到蜀中。肃宗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至公元763年叛乱被平定。唐朝统治自此由盛而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 9.
      安史释义:唐 安禄山、史思明 的并称。两人为发动安史之乱的首领。
    • 10.
      宠擢释义:宠爱提拔。 唐 白居易《与杨虞卿书》:“当其在近职时,自惟贱陋,非次宠擢,夙夜腆愧,思有以称之。”《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安禄山 ﹞见上於 华清宫,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 国忠 所疾,臣无死日矣!’”
    • 11.
      密章释义:⒈秘密奏章。《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安禄山 反,遣 张通儒 劫百官置 东都,伪授 虔 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 灵武。”⒉即密印。宋 王安石《赠尚书工部侍郎郑公挽辞》:“密章赠襚连三组,画翣丧车载一旌。”参见“密印”。
    • 12.
      延秋门释义:唐 代 长安 禁苑西门。 天宝 十四载冬,安禄山 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唐玄宗 即由 延秋门 出 长安,赴 蜀 避难。唐 杜甫《哀王孙》诗:“长安 城头头白乌,夜飞 延秋门 上呼。”宋 程大昌《雍录》卷五:“玄宗 幸 蜀,自苑西门出,在 唐 为苑之 延秋门,在 汉 为都城 直门 也。既出,即由便桥渡 渭,自 咸阳 望 马嵬 而西。”宋 宋敏求《长安志》卷六:“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西面二门,南曰 延秋门,北曰 玄武门。”
    • 13.
      张睢阳齿释义:安禄山 叛乱时,唐 睢阳 守 张巡 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 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 以大刀剔 巡 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 14.
      掉挠释义:动荡。 唐 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始,安禄山 以 玄宗 四十三年盗 幽州 兵,劫击郡县,踰关据京,天下掉挠。”
    • 15.
      杨贵妃释义:(719—756)唐玄宗贵妃。小字玉环,又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攻占长安后,杨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被士兵缢死。
    • 16.
      沮止释义:阻止;遏止。《新唐书·韦凑传》:“温 为 安禄山 所厚,国忠 惧其进,沮止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景公 欲用 孔子,婴 骤沮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美国 既定沮止 华 人之苛例,我国乃议不用 美 货以钳制之,必 美 人改其苛例而后可。”
    • 17.
      渔阳鞞鼓释义: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 鞞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 18.
      渔阳鼙鼓释义:渔阳:地名,现天津市蓟州区,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 19.
      牙郎释义:即牙人。《旧唐书·安禄山传》:“﹝ 禄山 ﹞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明 陶宗仪《辍耕录·牙郎》:“今人谓駔侩者为牙郎。本谓之互郎,谓主互市事也。”清 曹寅《题马湘兰画兰长卷》诗之二:“躧步仍推巾幗雄,数钱多傍牙郎死。”参见“牙人”。
    • 20.
      猪龙释义:⒈龙首的猪。指 安禄山。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 唐玄宗 ﹞尝与(安禄山)夜燕,禄山 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宋 范成大《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阿瞒 虚读相书来。”一本作“猪龙”。⒉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又尝与夜燕,禄山 醉卧,化为一猪而龙首,左右遽告帝。帝曰:‘此猪龙,无能为。’终不杀,卒乱中国。”一本作“猪龙”。后即用以代指 安禄山。宋 范成大《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三:“忽报猪龙掀宇宙,阿瞒 虚读相书来
安禄山是什么意思 安禄山读音 怎么读 安禄山,拼音是ān lù shān,安禄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安禄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