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乞命释义:⒈请求宽宥生命。 汉 牟融《理惑论》:“武王 居病,周公 乞命,仲尼 有疾,子路 请祷。”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永安 年中,胡 杀猪,猪忽唱乞命,声及四邻。”《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郭常 之子拜伏乞命,关公 曰:‘吾看汝父之面,饶你性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叩头乞命,但言知悔。”⒉请求命令。《明史·左懋第传》:“必用臣经理,则乞命 弘范 同 绍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 山东 抚臣收拾 山东 以待。”
- 2.
伏乞照察释义:伏乞就是向尊者恳求。伏,敬词。照察指的是明察;照见。是用于书信的。
- 3.
侵寻释义:亦作“侵潯”。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司马贞 索隐:“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汉 司马相如《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宋 叶适《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明 归有光《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廖仲恺《全民政治论译本序》:“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无寧岁,中间经改易国体者两次,违宪
- 4.
安贴释义:⒈同“安帖”。宋 王溥《唐会要·石国》:“﹝ 开元 ﹞二十九年,其王 伊吐屯屈勒 遣使上表曰:‘……伏乞天恩,不弃 突厥 部落,讨得 大食 诸国自然安贴。’”《元典章·吏部五·职制》:“若任内抚治军户安贴,不致减削气力,验事轻重陞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安贴,还想要去。”清 林则徐《英兵船各处滋扰在穿鼻沙迭次将其击退折》:“现在沿海閭阎,照常安贴,堪以上慰宸怀。”王西彦《黄昏》:“她只简单地觉得,自从离开了那山村,自己的心就一直没有安贴过。”⒉平复。宋 袁文
- 5.
宪恩释义:旧谓上司的恩惠。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伏乞老大人再为从长酌夺,仍檄附近 长清、泰安 等州县立为妥议,知无不仰体宪恩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他便拍手跳脚的大駡,説你在某处釐局,怎样营私舞弊,怎样被人告发,怎样辜负宪恩,怎样病商病民。”
- 6.
延益释义:⒈延长增加。前蜀 杜光庭《众修北帝衙醮词》:“伏乞解除灾厄,延益年龄。”⒉指延年益寿。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卷一:“夜半不卧则血不归心,君虽好学恐非延益之道。”
- 7.
开坐释义:犹开列。宋 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仍乞指挥诸路部署司,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并今后差到兵士,并依此拣选施行讫,逐旋开坐闻奏。”《元典章·台纲一·内台》:“如是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元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明 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臣等谨查照累朝事例,酌拟仪注,开坐上请,伏乞圣明裁定,勅下臣等遵行。”
- 8.
愤气释义:⒈怒气;激愤不平之气。 汉 徐干《中论·慎所从》:“有一 范增 既不能用,又从而疑之,至令愤气伤心,疽发而死。”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但恐愤气未销,上衝穹昊,伏乞宣赐中书门下,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闕、拾遗,见存明代。”明 陈子龙《出自蓟北门行》:“少年下马听,愤气横戈矛。会当报国耻,岂必怀封侯。”郭沫若《水平线下·湖心亭》:“我愤气冲冲地先跑下楼去了,她在楼上抢着辩驳。”⒉悲怆之情。晋 赵至《与嵇茂齐书》:“顾影中原,愤气云踊;哀物悼世,激情风烈。”⒊气愤。丁玲《太阳照在
- 9.
慈泽释义:⒈犹恩泽。南朝 梁 沉约《谢女出门宫赐绢绮烛启》:“慈泽曲临,珍华兼重。”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七一九年,安国 王上表称:‘从此年来,被 大食 贼每年侵扰,国土不宁,伏乞天恩慈泽,救臣苦难。’”⒉父亲的手泽。清 龚自珍 有《烬馀破簏中获书数十册皆慈泽也书其尾》诗。
- 10.
灾厄释义:亦作“戹厄”。亦作“灾阸”。灾祸;苦难。《汉书·谷永传》:“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阸,三难异科,杂焉同会。”前蜀 杜光庭《众修北帝衙醮词》:“伏乞解除灾厄,延益年龄,落死籍于 北酆,上生名于南极。”元 柯丹邱《荆钗记·遐契》:“春牛上宅,并无灾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成就人功名,度脱人灾厄,撮合人夫妇,这样的事,往往有之。”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九宫纪年论》:“阳九百六,当癸丑、甲寅之岁,为灾戹之会,而得五福、太一移入中都,可以消灾为祥。”
- 11.
特敕释义:亦作“特勅”。帝王的特别命令。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今年已来,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放老》:“詔选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闻,特敕授官。”
- 12.
界至释义:⒈指边界。宋 苏辙《乞罢熙河修质孤胜如等寨札子》:“伏乞明赐戒敕,若因界至生事,别致 夏 人失和,劳民蠹国,罪在不赦。”⒉指边界所至的标志。《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辽主 以 河东路 沿边增修戍垒,起铺舍,侵入 蔚、应、朔 三州界内,使林牙 萧禧 来言,乞行毁撤,别立界至。”
- 13.
睿断释义:皇帝的决定。宋 岳飞《乞复襄阳札》:“臣今已厉兵飭士,惟俟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二十六年,孝烈 崩,上欲升祔太庙,久之,廷议不决。上自出睿断,竟祧 仁宗 祔 孝烈 神主于庙。”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由 世宗 之独申睿断,因时制宜,而其端则发於 山西 巡抚 诺岷、布政司 高成龄。”
- 14.
究治释义:追究处理。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二:“元丰 间,亦有守边者,一夕失城门锁,亦不究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昨夜被统领官 盛彦 刼去银四百锭,且被绑缚,伏乞追还究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船到 南京,我便上岸去,昨夜那几个贼如何送官究治,我也不及去打听了。”
- 15.
腹内释义:犹名下。唐 韩愈《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朱熹 校注:“今按腹内,谓应纳而未纳者,尝见国初时官文书犹有此语,如今言名下也。”
- 16.
虚亏释义:白白地耗损。 宋 欧阳修 《论元昊来人请不赐御筵札子》:“其 元昊 一行来人,伏乞凡事减勒,无令曲加优厚,若因此得其抑挫而臣伏,则吾计无失;如其必不臣伏,则免至虚亏事分,取进止。”
- 17.
蚕麦释义:指蚕与麦的收成。 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伏乞特勑 京兆府,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在百姓腹内徵未得者,并且停徵,容至来年蚕麦,庶得少有存立。”宋 范成大《田家留客行》:“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
- 18.
行朝释义:犹行在。《旧唐书·崔胤传》:“伏乞詔赴行朝,以备还驾。”宋 李纲《论淮西军变札子》:“王德 擅离职守,奔归行朝。”《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宜中(陈宜中)惶恐,亟召 秀夫(陆秀夫)还行朝。”清 顾炎武《延平使至》诗:“身留絶塞援枹伍,梦在行朝执戟班。”
- 19.
计置释义:筹画措办。宋 尹洙《乞计置边事特出睿断札子》:“方今虏气骄盛,虽未来寇境,料其侵軼之势,不越秋冬,正是朝廷计置之时。”宋 刘挚《论陕西河东储籴奏》:“伏乞速降指挥,逐路转运司广作计置,乘时贮糴。”元 王恽《中堂事记》卷中:“据年例合用藤花,仰所属地面官司,从长计置,趁时採摘,依数送纳。”
- 20.
鏖战疆场释义:驰骋疆场:明《东江疏揭塘报节抄》:“除一而移会登莱巡抚外,既经委臣查勘前来,合行覆请,伏乞皇上亟赐册号封典敕于该部,速遣使臣航海前来,不致风高浪阻,误敕封大典,并误鏖战疆场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