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 [xīng píng]
1. 昌盛太平。
兴平 引证解释
⒈ 昌盛太平。
引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王主能致兴平,治主能行其政,存主能保其国。”
《后汉书·郎顗传》:“三公非臣之仇,臣非狂夫之作,所以发愤忘食,恳恳不已者,诚念朝廷欲致兴平,非不能面誉也。”
兴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陵原释义:汉 代五个皇帝陵园所在地。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的 渭北 高原上。
- 2.
五陵释义:汉元帝以前,西汉皇帝每筑一陵,要设一个陵县,将王孙豪富迁去。 西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渭水北岸今兴平市东北至咸阳市附近塬上,合称五陵,又称五陵塬。
- 3.
京仓释义:⒈大粮仓。⒉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 4.
别屯释义:谓军队原驻地以外设立的营盘。《后汉书·郭躬传》:“彭 在别屯而輒以法斩人,固 奏 彭 专擅,请诛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吕布 有别屯在 濮阳 西,曹操 夜袭破之。”
- 5.
反意释义:⒈返归的念头。《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今 建(苏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餘,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⒉反叛的意图。《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濮阳 大姓 田氏 为反间,操 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晋剧《打金枝》:“唐王:昔日里 安禄山 起了反意。”
- 6.
土断释义:东晋、南朝 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 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 江 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 东晋 哀帝 时,桓温 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 南朝 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 咸康 七年﹞夏四月丁卯,葬 恭皇后 于 兴平陵。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 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
- 7.
平陵释义:旧县名,汉昭帝死后葬平陵,因置平陵县,三月魏改之为始平,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
- 8.
御物释义:⒈帝王专用之物。《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卬 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弃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胡三省 注:“凡乘舆服御之物,皆为御物。”⒉驾御万物。晋 干宝《晋纪总论》:“行任数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⒊凭借他物。《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必御物以效灵,亦凭人而成象,譬夫王之冕旒,任百官以司职。”刘良 注:“言人若託以运命而不求於物,不凭於人,则运命或不相符也。若乘物凭人,或亦呈其灵象也。御,犹乘也。”
- 9.
拂拂娇释义:裙名。 流行于 唐、五代 时。宋 陶穀《清异录·衣服》:“同光 年,上因暇日晚霽,登 兴平阁,见霞彩可人,命染院作霞样纱,作千摺裙,分赐宫嬪。是后民间尚之,竞为彩裙,号拂拂娇。”
- 10.
材秀释义:才能优秀。《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
- 11.
杨贵妃释义:(719—756)唐玄宗贵妃。小字玉环,又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公元756年安禄山叛乱攻占长安后,杨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被士兵缢死。
- 12.
槐谷释义:槐里 之谷。故地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南。
- 13.
留事释义:⒈积压的公务。《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闢,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寧。”汉 马融《长笛赋》序:“融 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宋 王禹偁《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诗:“堆案有留事,听歌无懽声。”⒉指留守、留后一类的官职。《后汉书·荀彧传》:“兴平 元年,操 东击 陶谦,使 彧 守 甄城 任以留事。”《南史·范泰传》:“伯通 意鋭,当令拥戈前驱;以君持重,欲相委留事,如何?”⒊特指 唐 代节度留后。《新唐书·李德裕传》:“泽潞 刘从諫 死,其从子 稹 擅留事,以邀节度。”
- 14.
省门释义:⒈宫门;禁门。 《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时 江京、刘安 及 李闰、陈达 等俱坐省门下,程(孙程)与 王康 共就斩 京、安、达。”《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酈 出,诣省门,白‘傕 不肯奉詔,辞语不顺。’”胡三省 注:“天子所居曰禁中,亦曰省中。省门,即禁门也。”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员 梦中惊喜,理服驰马诣省门。”⒉指礼部衙门。亦指礼部试进士的场所。礼部隶尚书省,故称。唐 刘禹锡《插田歌》:“省门高軻峨,儂入无度数。”宋 叶适《孙永叔墓志铭》:“君负其能,踏省门五六,然终不得第名於进士。”
- 15.
符策释义:亦作“符册”。符契简策。《后汉书·董卓传》:“承 奉 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輜重、御物、符策典籍。”《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符,铜虎符、竹使符之类……策,编简为之。古者誥命皆书之策。”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杨奉、董承 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 16.
等人释义:合格的应募人员。《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 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此引文,胡三省 注曰:“等人者,立等以募人,及等者,谓之等人。”
- 17.
茂陵释义:⒈古县名。治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汉 初为 茂乡,属 槐里县。武帝 筑 茂陵,置为县,属 右扶风。见《汉书·地理志上》。⒉陵墓名。(1)汉武帝 刘彻 的陵墓。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汉书·武帝纪》:“﹝ 后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宫,入殯于 未央宫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茂陵 在 长安 西北八十里也。”(2)明宪宗 朱见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北 天寿山。见《明史·宪宗纪》。⒊汉 司马相如 病免后家
- 18.
霍去病墓石刻释义:西汉雕塑。在陕西兴平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前。多就原石材形状作圆雕、浅雕,稍作勾勒,形象有马踏匈奴、野人搏熊、怪兽食羊以及跃马、卧马、卧牛、卧象、卧虎等,生动传神,寓意含蓄。
- 19.
马嵬释义:地名。 在 陕西省 兴平县。
- 20.
马超释义:马超(176-222):三国蜀汉大将。 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父马腾为东汉末割据凉州的军阀。马腾死后领其部属。公元211年攻曹操,在潼关被打败,退据凉州。后被杨阜等驱逐,率兵依附张鲁,继归刘备。蜀汉建立后任骠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