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会 [xìng huì]
1. 偶有所感而产生的意趣。
英[a sudden flash of inspiration; brain wave;]
兴会 引证解释
⒈ 意趣;兴致。
引《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标举兴会,发引性灵。”
清 黄景仁 《颍州西湖》诗:“达人醯鸡视身世,兴会偶寄思归休。”
蔡元培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要是没有行路的兴会,就永不会走或走得不起劲,就不能走到目的地。”
⒉ 兴到的时候。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遇 袁悦 之閒,遂致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
国语词典
兴会 [xìng huì]
⒈ 兴味或情致引发之时。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隟。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
近兴致 兴味
兴会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兴味释义:兴趣:饶有兴味。兴味索然。
- 2.
兴致释义:高兴的情绪:兴致勃勃。
兴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奏释义:犹奏乐。 《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唐 韩愈《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货通 师子国,乐奏 武王 臺。”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一》:“自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诗人兴会更无前。”
- 2.
会社释义:⒈旧指政治、学术团体。如同盟会、华兴会和南社等。⒉日文指公司。
- 3.
会长释义:某些团体、组织的领导人。刘揆一《黄兴传记》:“创立 华兴会 省垣 连陞街 机关部,公被举为会长。”章炳麟《兴浙会章程》:“本会拟设会长二人,会董二人,皆以平等相待。会长必取博综古今、通达经济者。”沙汀《防空》:“那老头子一生从没有闲散过,就在暮年,他还是在农会会长的位置上咽气的。”
- 4.
兴中会释义:清末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次年总部迁往香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政治纲领。在广州(1895年)、惠州(州治今广东惠阳)(1900年)筹划、组织反清武装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1905年与黄兴等领导的华兴会等团体联合组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 5.
兴会释义:因偶然有所感受而发生的意趣:乘一时的兴会,信手写了这首诗。
- 6.
兴会标举释义: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形容文章情致高超。
- 7.
兴致淋漓释义:犹兴会淋漓。形容兴致很高,精神舒畅。
- 8.
归休释义:⒈回家休息。 《庄子·逍遥游》:“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归休置驛,独守家声。”清 黄景仁《颍州西湖》诗:“达人醯鸡视身世,兴会偶寄思归休。”⒉辞官退休;归隐。《韩诗外传》卷九:“田子 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鎰奉其母。”唐 李德裕《思归赤松村呈松阳子》诗:“顾余知止足,所乐在归休。”宋 杨万里《昭君怨·赋松上鸥》词:“我已乞归休,报沙鸥。”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四:“故园未遂归休志,惭愧 刘 家好弟兄。”
- 9.
持操释义:⒈执持。《汉书·董仲舒传》:“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誖繆而失其统与?”⒉操守。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於持操,果於进取。”《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商隐》:“与 太原 温庭筠、南郡 段成式 ……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持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
- 10.
摘句释义:摘录文章诗歌之句。《世说新语·言语》“谢 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续晋阳秋》:“寧康 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僕射 谢安 侍坐,吏部尚书 陆纳、兼侍中卞耽读,黄门侍郎 谢石、吏部 袁宏 兼执经,中书郎 车胤、丹阳 尹 王混 摘句。”清 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放翁 古今体诗,每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今就近体中摘句於后,使人见其功力之精。”
- 11.
摽举释义:⒈显示,标明。摽,通“标”。《隋书·音乐志上》:“是以五帝作乐,三王制礼,摽举人伦,削平淫放。”⒉高举。《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摽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透,垂范后昆。”摽,一本作“标”。
- 12.
方轨释义:⒈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清 顾炎武《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⒉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⒊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拨乱相因;兵革之中,
- 13.
明密释义:⒈明快而又严密。《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 之兴会标举,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⒉详尽周密。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章程明密,品式周备。”
- 14.
标举释义:高出;超逸。《宋书·谢灵运传论》:“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 15.
澜漫释义:⒈亦作“澜熳”。 分散、杂乱貌。⒉形容色彩浓厚鲜明。⒊兴会淋漓貌。
- 16.
秋兴释义:⒈秋日的情怀和兴会。⒉指本有某种感慨,于秋日而发。
- 17.
记里鼓释义:⒈计数里程之鼓。《隋书·元巖传》:“ 巖 卒之后, 蜀王 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於天子。”⒉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参见“ 记里车 ”。
- 18.
趣会释义:兴会;兴致。
- 19.
陈天华释义:(1875—190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所写《警世钟》《猛回头》等书,用通俗的语言积极鼓吹革命,控诉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影响很大。回国后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准备起义未成,流亡日本。在日本参加同盟会。1905年12月在东京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投海自杀,留下绝命书,激励同志誓死救国。有《陈天华集》。
- 20.
黄兴释义:(1874—1916)中国民主革命家。 原名轸,字厪午,号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早年留学日本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04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次年任同盟会总部执行部庶务,代表孙中山主持总部日常工作。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率敢死队攻入总督署,起义失败后去香港。10月武昌起义,被推为战时民军总司令。次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出任南京留守。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讨袁之役,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讨袁失败后流亡日本。1916年在上海病逝。有《黄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