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名 [lè míng]
1. 乐曲的名称。
3. 旧指艺人献艺时所用的名字。
乐名 引证解释
⒈ 乐曲的名称。
引《晋书·乐志下》:“魏氏 增损 汉 乐,以为一代之礼,未审 大晋 乐名所以为异。”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乐》:“乐名, 周 以夏, 宋 以永, 梁 以雅, 周、隋 以夏, 唐 以和,本朝以安。”
⒉ 旧指艺人献艺时所用的名字。
引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则听的乐臺上呼唤俺乐名,諕的我悠悠的丧了三魂。”
乐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象释义:⒈乐曲名。 《吕氏春秋·古乐》:“ 商 人服象,为虐於东夷, 周公 遂以师逐之,至於 江 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高诱 注:“《三象》, 周公 所作乐名。”《淮南子·齐俗训》:“其乐:《大武》、《三象》、《棘下》。” 高诱 注:“《三象》、《棘下》, 武王 乐也。”⒉日、月、星。 南朝 梁 沉约 《齐武帝议谥》:“含精灵于五纬,驾贞明于三象。” 唐 韦表微 《池州夫子庙麟台》诗:“二仪既闭,三象乃乖。”
- 2.
丰宁释义:⒈丰盛安宁。 ⒉元代撤馔所奏之雅乐名。
- 3.
主题释义:⒈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它是文艺作品内容的核心。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锤炼,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作品的主题集中反映作者对所描绘的生活的认识和评价。⒉音乐名词。指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处于显著地位的基本思想。⒊泛指谈话、会议、文章等的核心内容。
- 4.
九夏释义:⒈古乐名。⒉夏季,夏天。⒊九州华夏。
- 5.
九歌释义:⒈古代乐曲。 相传为 禹 时乐歌。《左传·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楚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王逸 注:“《九歌》,九德之歌,禹 乐也。”一说天帝乐名。《山海经·大荒西经》:“开(即 启)上三嬪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郭璞 注:“皆天帝乐名也,开 登天而窃以下用也。”⒉泛指各种乐章。《汉书·礼乐志》:“千童罗舞成八溢,合好効欢虞 泰一。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唐 张说《唐封泰山乐章·豫和三》:“九歌叙,万舞翔。”
- 6.
九辩释义:(1)夏 乐名。《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 娱以自纵。”王逸 注:“《九辩》、《九歌》,禹 乐也。言 禹 平治水土,以有天下……故九州之物,皆可辩数。”《山海经·大荒西经》:“﹝ 夏后开 ﹞上三嬪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郭璞 注:“皆天帝乐名也,开 登天而窃以下用之也。”(2)《楚辞》篇名。也作《九辨》。汉 王逸《〈九辩〉序》:“宋玉 者,屈原 弟子也,閔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唐 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诗:“《离骚》既日月,《九辩》即列宿。”后亦作为吊亡哀伤
- 7.
仪韶释义: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 传:“韶,舜 乐名。”元 张翥《寄题顾仲瑛玉山》诗:“入贡徠符紱,仪韶下凤凰。”
- 8.
伶伦释义:⒈传说为 黄帝 时的乐官。 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吕氏春秋·古乐》:“昔 黄帝 令 伶伦 作为律。”《汉书·古今人表》作“ 泠沦氏 ”,又《律历志上》作“ 泠纶 ”。 清 陈梦雷 《题友人墨竹》诗:“ 伶伦 已往 嶰谷 空,对此令人空嘆息。”⒉乐人或戏曲演员的代称。 唐 沉既济 《任氏传》:“某, 秦 人也,生长 秦城 ,家本伶伦。”《旧唐书·德宗纪论》:“解鹰犬而放伶伦,止榷酤而絶贡奉。”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 许 名 坚 ,乐名 蓝采和 。”
- 9.
兜离释义:⒈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音乐名称。⒉喻不典雅的音乐。⒊形容言语难懂。
- 10.
六列释义:⒈古乐名。 《吕氏春秋·古乐》:“帝嚳 命 咸黑 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吕氏春秋·古乐》:“汤 乃命 伊尹 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高诱 注:“《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⒉谓《古列女传》之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六篇。《续古文苑·丁廙<蔡伯喈女赋>》:“披 邓林 之曜鲜,明六列之尚致。”孙星衍 注:“案:六列,谓《列女》之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六传也。”三国 魏 曹植《叙愁赋》:“迄盛年而始立,修女职於
- 11.
六茎释义:古乐名。 传为 颛顼 所作。
- 12.
六英释义:⒈古乐名。 相传为帝喾或颛顼之乐。⒉亦作“六霙”。雪花。
- 13.
六莹释义:古乐名。相传为 帝喾 或 颛顼 所作。
- 14.
十二和释义:唐 代乐名。
- 15.
十反释义:亦作“十返”或十种反常现象或 十番鼓,民间器乐合奏乐名。
- 16.
变记号释义:音乐名词。 变音记号中降记号的旧称。表示该音在唱、奏时要比原来这个音降低半音。
- 17.
合头释义:⒈方言。 里头,当中。⒉戏曲、音乐名词。南曲曲牌最后几句,往往由数人合唱,在南戏和传奇中写作“合”,通称“合头”。⒊戏曲、音乐名词。乐队分段伴奏乐曲时,后段亦称“合头”。如统帅上场时吹奏《水龙吟》,入座时再接吹的《合头》。
- 18.
大予释义:乐名。《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大予》协乐,上庠肆教。”刘良 注:“《大予》,乐名。”《宋书·臧质传》:“自恣丑薄,罔知涯涘,干謁陈闻,曾无纪极,请乐穷《大予》之英,求器尽官府之选。”
- 19.
大招释义:⒈古乐名。即《大韶》。⒉《楚辞》篇名。相传为屈原所作。或云景差作。
- 20.
大章释义:⒈古乐名。 相传为尧乐。⒉犹大法。⒊即太章。相传为禹臣,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