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识知 识知的意思
shízhī

识知

简体识知
繁体識知
拼音shí zhī
注音ㄕˊ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识知的意思

识知 [shí zhī]

1. 知道;识察。

3. 见识;知识。

识知 引证解释

⒈ 知道;识察。

《庄子·缮性》:“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
陈鼓应 今注:“俞樾 説:‘识、知二字连文。 《诗》曰:“不识不知。”
是识、知同义,故连言之曰“识知”也。’” 宋 欧阳修 《代曾参答弟子书》:“吾以谓夫子之道, 江 汉 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吾与诸足下岂所识知。”
清 朱之瑜 《答魏九使书》:“识知其为人者,其是先定,而后得徐议亲翁之去就。”

⒉ 见识;知识。

《汉书·晁错传》:“臣 错 屮茅臣,亡识知,昧死上愚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奬,应訶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识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奬知释义:赏识知遇。宋 范仲淹《代胡侍郎乞朝见表》:“窃念臣不逮人,遭逢有素,束带从事四十餘年,荷三朝之奬知,歷二省之清要。”
    • 2.
      歧嶷释义:⒈《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毛 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后汉书·马援传》:“客卿幼而歧嶷,年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文选·左思<吴都赋>》:“歧嶷继体,老成弈世。”刘逵 注:“歧嶷,谓有识知也。”《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彭城王勰 字 彦和,少而歧嶷,姿性不羣。”⒉谓六、七岁。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歧嶷﹞亦言六、七岁也。”王闿运《王仲章碣》:“君天姿雋异,缉熙光明,曾未歧嶷,堂堂神秀。”
    • 3.
      识义释义:识知义理。
    • 4.
      识体释义:识知体要;懂得道理。
    • 5.
      识察释义:识知察觉。
    • 6.
      识虑释义:⒈识知与思虑。⒉见解与谋略。
    • 7.
      识遇释义:赏识知遇。
    • 8.
      识道释义:⒈识知圣道。 ⒉识途。
    • 9.
      赐复释义:⒈谓以特恩免除赋税和徭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皇考居此日久,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輒加厚恩,愿赐復十年。”《南史·梁纪上·武帝》:“戊子,詔 兰陵县 建 修 二陵周回五里内居人赐復终身。”《清史稿·圣祖纪一》:“詔南巡车驾所过,赐復一年。”⒉敬称人覆信的套语。《艺风堂友朋书札·吴士鉴三六》:“前奉赐復,并承示 康熙 朝传目,拜悉一切。”金天翮《致江苏省政府主席王》:“请主席严密调查,宣布事实,以释羣疑,以维民治,并盼赐復,幸甚幸甚。”

识知(shi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识知是什么意思 识知读音 怎么读 识知,拼音是shí zhī,识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识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