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访道 访道的意思
fǎngdào

访道

简体访道
繁体訪道
拼音fǎng dào
注音ㄈㄤˇ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访

fǎng,(1) 向人询问,调查。【例句】:访求(探访寻求)。访员(记者)。搜奇访古。(2) 探问,看望。【组词】:访视。访问。访晤(探访会晤)。探亲访友。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含义

指拜访名山大川,寻找道家的智慧和启示。

访道的意思

访道 [fǎng dào]

1. 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3. 寻访真人、道士。

访道 引证解释

⒈ 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⒉ 寻访真人、道士。

《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
《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
《<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访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峯释义:⒈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少室山,上有三十六峰。 唐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序:“余访道 少室,尽登三十六峯。”唐 高适《别杨山人》诗:“不到 嵩阳 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一二故人不復见,三十六峯犹眼前。”⒉指 福建省 崇安县 的 武夷山。郁达夫《闽游滴沥之二》:“仿佛 福建 的景致,只限在 闽 西 崇安 的一角,除了九曲的清溪,三十六峰的崇山峻岭而外,别的就不足道似的。”
    • 2.
      丹梯释义:⒈红色的台阶。亦喻仕进之路。⒉指高入云霄的山峰。⒊指寻仙访道之路。
    • 3.
      为政释义:⒈治理国家;执掌国政。《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左传·宣公元年》:“於是 晋侯 侈,赵宣子 为政,骤諫而不入,故不竞於 楚。”北周 庾信《周五声调曲·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陛下为政九年,除执政臺諫外,未尝与羣臣接,然天下不以为非者,以谓垂帘之际,不得不尔也。”清 姚鼐《<左传补注>序》:“魏献子 合诸侯,干位之人,而述其为政之美,词不恤其夸。”⒉指执政者。《仪礼·大射》:“﹝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郑玄 注:“为政谓司马也
    • 4.
      仙游释义:⒈亦作“僊游”。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六琴说》:“ 马明生 仙游,见神女於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侍奉君王不到头,飘然一衲赋仙游。”⒉古指亡灵,谓游于仙界,成仙而去。旧亦用为称人死亡的婉辞。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庙礼毕慰皇帝表》:“仙游既集於宗祊,圣念弥勤於翼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初,取 京 ( 蔡京 )亲书,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
    • 5.
      传书释义:⒈谓使书籍流传于世。《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⒉指抄写或刻印书籍。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刘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⒊传授书籍。唐 李白《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学道 北海 仙,传书 蘂珠宫。”⒋传递书信。唐 李商隐《离思》诗:“朔雁传书絶,湘 篁染泪多。”《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明 许潮《武陵春》:“仙姑既牵情 刘 阮,此人可以传书。”柯岩
    • 6.
      升仙释义:⒈亦作“昇僊”。 得道成仙。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黄帝 能治世致太平,而又昇仙。”《旧唐书·李抱真传》:“有 孙季长 者,为 抱真 鍊金丹,紿 抱真 曰:‘服之当昇僊。’”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四千五百馀年元鹤》:“甘肃 有 崆峒山,黄帝 访道之地,广成子 所居也。广成子 既昇仙,所养元鹤一双留此不去。”⒉称人死去的婉辞。前蜀 韦庄《洛阳吟》:“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 西去竟昇僊。”《廿载繁华梦》第十一回:“太太不好了!四姨太太却昇仙去了!”⒊见“昇仙”。⒋成仙。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涑水》
    • 7.
      宿生释义:⒈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方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⒉佛教语。犹前生。宋 洪迈《夷坚甲志·盐官孝妇》:“上管场亭户 顾德谦 妻 张氏,梦神人以宿生事责之曰:‘明当死雷斧下。’”明 屠隆《綵毫记·湘娥访道》:“知卿有缘,宿生来知卿有缘。红尘不恋,受清虚红尘不恋。”
    • 8.
      改柱张絃释义: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明 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絃,抡才访道。”参见“改弦更张”。
    • 9.
      方外游释义:谓寻仙访道。
    • 10.
      明台释义:⒈传说为 黄帝 听政之所。《管子·桓公问》:“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轩辕 有明臺之议,放勋 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於下也。”⒉泛指古代帝王议政的地方。《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思政明臺,访道宣室。”张铣 注:“明臺,明堂也。天子布政之宫。”唐 武则天《唐大享拜洛乐章·昭和》:“奉成先旨,明臺毕功。”清 杜濬《后快哉行》:“明臺悬镜光熊熊,贼智焉能廋某某。”参见“明堂”。⒊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明 无名氏《赠书记·侠妓极刑》:“匪欺,望明臺鉴察真虚。”
    • 11.
      燕处释义:⒈退朝而处;闲居。《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宋 苏辙《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一:“临朝访道,有元老之在前;燕处清心,援众正而自助。”清 昭槤《啸亭杂录·不改常度》:“仁皇 临御六十餘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虽酷暑燕处,从未免冠。”⒉谓相处;居处。宋 沉遘《诫励贡士敦尚行实诏》:“比岁以来,士之进於有司者益不及于前时……羣居燕处,则不闻仁义之谈;杂进并趍,则不闻礼让之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忽有狐来,与之燕处。每闻其终
    • 12.
      王屋释义:⒈王者所居之屋。⒉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⒊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 13.
      白泠泠释义:清冽貌;澄澈貌。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满斟离杯长出口儿气,比及道得箇我儿将息,一盏酒里白泠泠的滴彀半盏儿泪。”明 屠隆《綵毫记·湘娥访道》:“喜来到清都别院,早不觉白泠泠,凡骨顿僊,凡骨顿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一碗泡茶的水,莫説没有红色,连黄也不曾黄一黄,竟是一碗白泠泠的开水。”
    • 14.
      缑氏山释义: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汉 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 者,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洛 之间,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之典。唐 李白《凤笙篇》:“緑云紫气向 函关,访道应寻 緱氏山。”
    • 15.
      胡尘释义:⒈胡地的尘沙。北周 庾信《王昭君》诗:“朝辞 汉 闕去,夕见 胡 尘飞。”明 梁辰鱼《拟出塞》曲:“有崎嶇北污胡尘,哀笳倚拍,家山何处。”⒉胡人兵马扬起的沙尘。喻胡兵的凶焰。南朝 梁 任昉《宣德皇后令》:“拥旄司部,代 马不敢南牧;推轂 樊邓,胡尘罕尝夕起。”唐 白居易《法曲》:“以乱干和 天寳 末,明年胡尘犯宫闕。”宋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明 屠隆《綵毫记·访道仙翁》:“万户伤心泣野燐,衣冠无处避胡尘。”太平天囯 洪仁玕《诛妖檄文》:“用 夏 变夷,
    • 16.
      讯道释义:访道,求道。
    • 17.
      访道释义:⒈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⒉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涇原 有箇 乔冽,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 18.
      道要释义:⒈大要;最主要的方面。 《管子·任法》:“圣君则不然,守道要,处佚乐,驰骋弋猎,鐘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不思不虑,不忧不图,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淮南子·原道训》:“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紘九野之形埒者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於无穷之地。”⒉道教的要义。晋 葛洪《神仙传·张道陵》:“陵 谓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实,当告以道要。’”唐 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明 屠隆《綵毫记·访道仙翁》:“向蒙尊师许授道要,面订后期,
    • 19.
      青童释义:⒈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⒉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⒊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访道(fang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访道是什么意思 访道读音 怎么读 访道,拼音是fǎng dào,访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访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