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格制 格制的意思
zhì

格制

简体格制
繁体
拼音gé zhì
注音ㄍㄜˊ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é gē,(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组词】:格子纸。方格儿布。(2) 法式,标准。【组词】: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3) 表现出来的品质。【组词】: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4) 阻碍,隔阂。【组词】:格格不入。(5) 击,打。【组词】:格斗。格杀。(6) 推究。【组词】:格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组词】:格于上下。(9) 感通。【组词】:格于皇天。(10) 变革,纠正。【组词】:格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基本含义

指以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和管理。

格制的意思

格制 [gé zhì]

1. 格局体制。

3. 亦作“格制”。指诗文的风格。

格制 引证解释

⒈ 见“格制”。

⒉ 格局体制。

《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北第旧邸,本自甚华。臣往岁作小眠斋,皆补接为办,无乖格制。”

⒊ 亦作“格製”。指诗文的风格。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白居易 亦善作长韵叙事,但格制不高,局於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
清 戴名世 《李潮进稿序》:“今夫文之为道,虽其辞章格製各有不同,而其旨非有二也。”


格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停年格释义:北魏 崔亮 所创的选官制度。 不问贤愚,专以年资深浅为录用标准。《魏书·崔亮传》:“亮 乃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虽復官须此人,停日后者终於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者灼然先用。沉滞者皆称其能。亮 外甥司空諮议 刘景安 书规 亮 曰:‘……宜须改张易调,如之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復修厉名行哉!’”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停年格》。
    • 2.
      停解释义:谓担任职务。 《北史·崔亮传》:“亮 乃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明 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之二:“即如算商贾,置盐官,则 桑弘 之遗意也;论停解,制年格,则 崔亮 之选除也。”
    • 3.
      六要释义:古代画论所总结的绘画的六个要领。其说有二:(1)五代 荆浩《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2)宋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捨短六也。”其说本 南朝 齐 谢赫 画家六法。参见“六法”
    • 4.
      建造员释义:建筑企业项目经理资格管理制度向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过渡的一种产物。
    • 5.
      有格致释义:亦作“有格制”。犹得体。
    • 6.
      格制释义:⒈见“格制”。 ⒉格局体制。⒊亦作“格製”。指诗文的风格。
    • 7.
      铨选释义:选才授官。 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 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

格制(ge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格制是什么意思 格制读音 怎么读 格制,拼音是gé zhì,格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格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