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论 [tiān lùn]
1. 犹天理。
天论 引证解释
⒈ 犹天理。
引《礼记·王制》:“凡制五刑,必即天论。”
郑玄 注:“必即天论,言与天意合。”
陆德明 释文:“论音伦,理也。”
⒉ 论天,论述天道。
天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辜释义:⒈无罪。《墨子·非攻上》:“至杀不辜人也,扦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吕氏春秋·听言》:“诛不辜之民以求利。”《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父老不辜,幼孤为奴虏。”吕延济 注:“言 巴蜀 父老无罪被杀,掠取孤幼,缚束以为奴僕。”⒉指无罪之人。《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寧失不经。”孔 传:“辜,罪。”唐 刘禹锡《天论上》:“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奄人暴横,多潜杀不辜。”⒊不必,不一定。《大戴礼记·夏小
- 2.
大风苛毒释义:出《素问·生气通天论》。 形容一种剧烈的病邪,自然界俊厉的致病因素。
- 3.
天人释义:⒈古指天和人;天道和人道: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⒉道家指有道之人:不离于宗,谓之天人(《庄子·天下》)。⒊旧指才能或容貌出众的人。⒋指天理人欲。
- 4.
天功释义:⒈谓天的职任。 《书·舜典》:“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蔡沉 集传:“使之各敬其职,以相天事也。”参见“天工”。⒉天的功绩。《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⒊古以帝王为天子,因用以称颂帝王的功业。南朝 梁 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缔构草昧,敢叨天功。”⒋自然的功绩。《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⒌指天时的作用。《韩非子·难二》:“人事、天功二物者皆入多,非山林泽谷之利也。”⒍谓自然形成的工巧。唐 沉佺期
- 5.
孰与释义:⒈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齐 无 秦,则天下集 齐,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⒉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汉 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 6.
安天论释义:“安天论”作者就是发现岁差的虞喜。
- 7.
寒薄释义:⒈中医谓寒气逼阻于皮肤。《素问·生气通天论》:“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鬱乃痤。”⒉对人冷淡;薄情。《左传·闵公二年》“虽知其寒”宋 林尧叟 注:“虽知君心寒薄,然而不孝不忠之恶名不可取。”⒊谓命相不好,福分浅薄。宋 钱愐《钱氏私志·明节刘后》:“﹝妾﹞命分寒薄,至此夭折,虽埋骨於九泉,魂魄不离左右。”清 褚人穫《坚瓠八集·聚九姨》:“非敢有择,七姨骨相寒薄,不可为婚。”⒋贫寒,不富裕。《西游记》第八六回:“我见你府上也寒薄,只可将就一饭,切莫费心大摆布。”《红楼梦》第十九回:“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
- 8.
月中桂释义:神话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 吴刚,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见《初学记》卷一引 晋 虞喜《安天论》、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 9.
肉腠释义:指肌腠,出自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
- 10.
贵近释义:⒈显贵的近臣。唐 陆贽《奉天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夫行罚先贵近而后卑远,则令不犯;行赏先卑远而后贵近,则功不遗。”宋 刘安世《论章惇强买朱迎等田产事》之九:“臣等窃谓圣人制法,惟务至公,若行於匹夫而废於公卿,伸於庶民而屈於贵近,此乃姑息之弊政,非清朝之所宜行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左右贵近,论率如此。”⒉敬重并亲近。《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⒊指显贵而亲近。清 侯方域《与吴骏公书》:“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
- 11.
阜生释义:生息;生长。 汉 徐干 《中论·务本》:“义足以阜生财用,威足以禁遏姦非。” 唐 刘禹锡 《天论上》:“阳而阜生,阴而肃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