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折枝 折枝的意思
zhézhī

折枝

简体折枝
繁体
拼音zhé zhī
注音ㄓㄜˊ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é zhé zhē,(1) 翻转,倒腾。【组词】:折腾。折跟头。折个儿。(1) 断,弄断。【组词】: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2) 幼年死亡。【组词】:夭折。(3) 弯转,屈曲。【组词】: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4) 返转,回转。【组词】:折返。(5) 损失。【组词】:损兵折将。(6) 挫辱。【组词】:折磨。挫折。百折不挠。(7) 减少。【例句】:折寿(减少寿命)。折扣。(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组词】: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9) 心服。【例句】:折服(①信服;②说服)。(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组词】:折子戏。(11) 判决。【组词】:折狱。(1) 断,绳子折了。(2) 亏损。【组词】:折本生意。(3) 姓。

zhī qí,(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组词】: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2) 量词,指杆形的。【组词】:一枝铅笔。(3) 古同“支”,支持,分支。 ◎ 古同“歧”,岔。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的衰败、落魄。

折枝的意思

折枝 [zhé zhī]

1. 按摩。枝通“肢”

为长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是折枝之类。

[give massage;]

折枝 引证解释

⒈ 折取草茎树枝。喻轻而易举。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朱熹 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
一说为按摩。 赵岐 注:“折枝,案摩。”
一说为折腰。支,通“肢”。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引 宋 陆筠 《翼孟音解》。后亦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 明 归有光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折枝之命,受之者不敢委;抱关之位,居之者不敢懈。”

⒉ 花卉画法之一。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

唐 韩偓 《已凉》诗:“碧阑于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宋 仲仁 《华光梅谱·取象》:“﹝六枝﹞其法有偃仰枝、覆枝、从枝、分枝、折枝。”
清 邹一桂 《小山画谱》卷上:“草花有方干之不同,折枝无蜂蝶之来采。”


国语词典

折枝 [zhé zhī]

⒈ 折断树枝,或言鞠躬以礼敬长者。语出比喻轻而易举的事。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⒉ 一种花卉画法。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而不画全株,称为「折枝」。


折枝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栽培释义:⒈种植,培养:栽培水稻。栽培果树。⒉比喻培养、造就人才:感谢老师的栽培。⒊官场中比喻照顾、提拔。

折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为释义:⒈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宋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⒉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⒊不算,不是。南朝 宋 颜延
    • 2.
      乞柳释义:选自《寓林折枝》乞柳,作者冯梦龙。
    • 3.
      折枝释义:⒈折取树枝。比喻轻而易举。《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一说枝,通“肢”。拜揖。一说指按摩。⒉花卉画法之一。画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
    • 4.
      攀条释义:攀引或攀折枝条。
    • 5.
      明茎草释义:传说中的仙草名。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三:“臣游北极,至 种火之山 ……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 宁封 常服此草,於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夜坐此馆,不加灯烛。亦名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 6.
      栉发释义:⒈梳理头发。 《淮南子·兵略训》:“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櫛髮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方之櫛髮,则所利者众,比於割疽,则所全者大,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清 葆光子《物妖志·白蛇》:“苏州 府学前,居民小 奚,以櫛髮折枝为业。”⒉古代成年人栉发。因以借指年长。元 倪瓒《萧闲道馆听袁南宫弹琴是日风雨萧然有感而作》诗:“弱龄陪清讌,櫛髮想垂髫。相见日以老,离居梦且遥。”
    • 7.
      求艾释义:《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艾”泛指寻求治病之药。元 虞集《端午节诗》:“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亦比喻探求治国立业之道。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二:“近岁尝见《纪孟》十诗……如:‘争地争城立霸基,焉能一统混华夷;力期行政须求艾,深欲为王愧折枝。’”清 魏源《秋夕三章》诗之二:“三年求艾,一月攘鷄,桑榆未晚,尚其企而。”
    • 8.
      洞冥草释义:传说中的仙草名。 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三:“臣游北极,至 钟火之山 ……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仙人 寧封 常服此草,於夜暝时,转见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夜坐此馆,不加灯烛。亦名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 9.
      直须释义:⒈应当;应。 唐 杜秋娘《金缕衣》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宋 欧阳修《朝中措》词:“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宋 王安石《和王司封会同年》诗:“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痴绝》:“﹝天下事﹞若復件件认真,争竞何已!故直须以痴趣破之。”⒉竟至于;还要。《三国演义》第五四回:“孔明 变色曰:‘子敬 好不通理,直须待人开口!’”
    • 10.
      花韵释义:⒈见“花韵”。 ⒉亦作“花韵”。花的韵致。唐 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诗:“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明 袁宏道《和东坡梅花诗韵为花解嘲复以自解云耳》之三:“宋 砚 蜀 纸 李廷珪,折枝貌得花韵老。”
    • 11.
      芳时释义:良辰;花开时节。南朝 宋 颜延之《北使洛》诗:“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諐。”宋 欧阳修《减字木兰花》词:“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明 刘基《感遇》诗之二:“芳时良可惜,此物何足数。”瞿秋白《赤都心史》八:“芳时易过,驹隙年光。”
    • 12.
      记蝎释义:选自:《寓林折枝》记蝎 作者:管同。
    • 13.
      金灯释义:⒈金属制成的灯。旧题汉郭宪《洞冥记》:“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隋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玉軼轻轮五香散,金灯夜火百花开。”唐陆龟蒙《书带草赋》:“金灯照灼,尚惊秦帝之焚。”⒉草名。山慈姑的别称。
    • 14.
      金缕衣释义:⒈以金丝编织的衣服。 南朝 梁 刘孝威《拟古应教》诗:“青铺緑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宋 崔公度《金华神记》:“女子笑曰:‘君怯耶!’即以金缕衣置肩上,生稍安。”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啟颜?”⒉曲调名。唐 杜牧《杜秋娘诗》:“秋 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自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錡 常唱此辞。”

折枝(zhe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折枝是什么意思 折枝读音 怎么读 折枝,拼音是zhé zhī,折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折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