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词 一词的意思

一词

简体一词
繁体一詞
拼音yī cí
注音ㄧ ㄘ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ī,(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组词】:专一。一心一意。(3) 全;满。【组词】:一生。一地水。(4) 相同。【组词】:一样。颜色不一。(5) 另外的。【例句】:蟋蟀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组词】:算一算。试一试。(7) 乃;竞。【组词】:一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组词】:统一。整齐划一。(9) 或者。【组词】:一胜一负。(10) 初次。【组词】:一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cí,(1)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组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2)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组词】: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3)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组词】:词人。词谱。词牌。词调(diào )。词韵。词曲。

基本含义

指一个词语,也可指一句话或一篇文章。

一词的意思

一词 [yī cí]

1. 一言;一语。同样的言辞。一首词。

一词 引证解释

⒈ 一言;一语。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饰非拒諫,断自己意,幕寮俛仰,不措一词,唯孔目官 杨厚 赞成之。”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除感激涕零而外,不能再置一词了。”

⒉ 同样的言辞。

《朱子语类》卷二二:“自新法之行,诸公务为缘饰,文致一词。”

如:众口一词

⒊ 一首词。

《宣和遗事》前集:“那教坊大使 袁陶,会作一词,名做《撒金钱》。”


一词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普通释义:平常的;一般的:普通人。 普通劳动者。这种款式很普通。
    • 2.
      普遍释义:存在的面很广泛;具有共同性的:普遍现象。 普遍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十分普遍。

一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口同音释义:犹言众口一词。
    • 2.
      一口颂歌释义:一口:异口同声。众口一词,同唱颂歌。
    • 3.
      一辞同轨释义: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4.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5.
      下极释义:基础理论名词。下极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有提及,但其含义不尽相同。指肛门、会阴、长强穴、会阴穴,又指两目中间部位,亦作横骨穴别名。
    • 6.
      不无吊诡释义:“吊诡”一词的使用兴于台湾文学理论和批评界,被借用于翻译“Paradox”这个词,Paradox在大陆通常被译为“悖论”。
    • 7.
      不能赞一词释义:原意是不能增添一言半语,指文字精美无瑕。 也有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的意思,即插不上嘴,说不上话。《史记·孔子世家》:“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例:先生所从事的学术,因我未曾研究,不能赞一词。赞:有帮助、进言的意思。
    • 8.
      不赞一词释义:《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 9.
      不迁贰释义:“不迁贰”一词是“不迁怒,不贰过”的缩语。
    • 10.
      专辞释义:谓众口一词。
    • 11.
      丕登释义:[英Patent]“专利、专利证”一词的音译。清 末使用。清 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颁给牙帖,即西语所谓丕登也。丕登者,如士人考得新理新法,工商创成一技一艺,即献诸国家,由商部考验,上者锡以爵禄,中者酬以宝星,下次亦准其擅为专门之艺,或传为世业,或专利数年,国家给以文凭,以杜通国工商剿袭仿造。”
    • 12.
      丹绒比艾释义:是位在 马来西亚同时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的地区,丹绒一词在 马来语中就是海角的意思。
    • 13.
      五不足恃释义:“五不足恃”一词出自《韩诗外传》,又名“恃人者不久”。“足恃”指可以依赖的意思。
    • 14.
      五谷杂粮释义: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而古代的“五谷”一词,一般是指的是:粟、
    • 15.
      交口同声释义:犹言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16.
      以眦睚杀人释义:⒈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眦睚也作睚眦,今有睚眦必报一词,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眦:眼眶,睚:眼边。⒉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 17.
      众口销铄释义: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 18.
      众啄同音释义: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19.
      优秀工程释义:“优秀”一词古时指艺人的技艺出众,后来又用来比喻文人的才艺出众,姿容美好、秀丽雅致。
    • 20.
      伟特塔罗释义:塔罗”一词,是取自埃及语的tar(道)和ro(王)两词,含有“王道”的意思。

一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口同音释义:犹言众口一词。
    • 2.
      一口颂歌释义:一口:异口同声。众口一词,同唱颂歌。
    • 3.
      一辞同轨释义: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4.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5.
      下极释义:基础理论名词。下极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有提及,但其含义不尽相同。指肛门、会阴、长强穴、会阴穴,又指两目中间部位,亦作横骨穴别名。
    • 6.
      不无吊诡释义:“吊诡”一词的使用兴于台湾文学理论和批评界,被借用于翻译“Paradox”这个词,Paradox在大陆通常被译为“悖论”。
    • 7.
      不能赞一词释义:原意是不能增添一言半语,指文字精美无瑕。 也有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的意思,即插不上嘴,说不上话。《史记·孔子世家》:“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例:先生所从事的学术,因我未曾研究,不能赞一词。赞:有帮助、进言的意思。
    • 8.
      不赞一词释义:《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 9.
      不迁贰释义:“不迁贰”一词是“不迁怒,不贰过”的缩语。
    • 10.
      专辞释义:谓众口一词。
    • 11.
      丕登释义:[英Patent]“专利、专利证”一词的音译。清 末使用。清 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颁给牙帖,即西语所谓丕登也。丕登者,如士人考得新理新法,工商创成一技一艺,即献诸国家,由商部考验,上者锡以爵禄,中者酬以宝星,下次亦准其擅为专门之艺,或传为世业,或专利数年,国家给以文凭,以杜通国工商剿袭仿造。”
    • 12.
      丹绒比艾释义:是位在 马来西亚同时也是亚洲大陆最南端的地区,丹绒一词在 马来语中就是海角的意思。
    • 13.
      五不足恃释义:“五不足恃”一词出自《韩诗外传》,又名“恃人者不久”。“足恃”指可以依赖的意思。
    • 14.
      五谷杂粮释义: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现代常用汉语中,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而古代的“五谷”一词,一般是指的是:粟、
    • 15.
      交口同声释义:犹言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16.
      以眦睚杀人释义:⒈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眦睚也作睚眦,今有睚眦必报一词,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眦:眼眶,睚:眼边。⒉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 17.
      众口销铄释义: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 18.
      众啄同音释义: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19.
      优秀工程释义:“优秀”一词古时指艺人的技艺出众,后来又用来比喻文人的才艺出众,姿容美好、秀丽雅致。
    • 20.
      伟特塔罗释义:塔罗”一词,是取自埃及语的tar(道)和ro(王)两词,含有“王道”的意思。

一词造句

1.全班同学众口一词支持李明的行为。

2.在大兴文字狱的封建时代,有识之士也只好钳口结舌,不置一词

3.这件事众口一词,我没有理由怀疑它。

4.经过调查,全村人众口一词,都说他是个好人,不会干那种缺德事。

5.自由移民一词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并非如此。

6.如果大家都各执一词,那就形不成一个统一意见。

7.在讨论会上,代表们各执一词,意见很不一致。

8.辩论会上,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9.人们常用“阿斗”一词来比喻无能之辈。

10.青春是一辆永不回头的火车,我们义无反顾地前进,不畏艰难;青春是一首美妙的诗篇,读起来一篇一词一句都是那么灿烂;青春是人生的实验室,就算错了也错得很值得,无怨无悔。

11.校长讲了半天,却不置一词,我们都听烦了。

12.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利用已知信息进行方案或方法确定的过程。

13.在古代,万贯家私一词是用来形容富人的。

14.我们看事情要全面分析,不能盲人摸象各执一词

15.节俭一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司空见惯的。

一词(yic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一词是什么意思 一词读音 怎么读 一词,拼音是yī cí,一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一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