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絶代释义:⒈远古年代。⒉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更多解释远古年代。晋 郭璞《<尔雅>序》:“总絶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邢昺 疏:“絶代,犹远代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睢水》:“仰餘徽於千载,遵茂美於絶代。”唐 王勃《四分律宗记序》:“收絶代之精微,詰往圣之紕繆。”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南朝 宋 颜延之《请立浑天仪表》:“值大军旋斾,浑仪在路,肆观奇秘,絶代异宝。”唐 高适《画马篇》:“感兹絶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宋 辛弃疾《满江红》词:“照影溪梅,悵絶代、幽人独立。”清 孔尚任《桃花扇·传歌》:“崑
- 2.
业力释义:⒈谓行为、言语、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宋书·蔡廓传论》:“蔡廓 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⒉佛教语。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分五道於人天,设重牢於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宋 陆游《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西林 袖手一炉香。”清 谭嗣同《仁学》十三:“不知业力所缠,愈死且愈生,强脱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虽百死復何济?”
- 3.
丱齿释义:指童年。唐 王勃《四分律宗记序》:“筠抱显於髫龄,兰芬凝於丱齿。”
- 4.
变橘释义:《周礼·考工记序》:“橘踰 淮 而北为枳……地气然也”。后因以“变橘”比喻因环境不同而引起变化。
- 5.
吸饮释义:本指用嘴吸进液汁。引申指汲取,吸收。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序》:“俾 康有为 肆其雄心,纵其足迹,穷其目力,供其广长之舌,大饕餮而吸饮焉。”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序》:“盖积 中国 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 及 汉、唐、宋、明 五千年之文明而尽吸饮之。”朱自清《旅路》:“春底旅路里所有的悦乐,我曾尽力用我浅量的心吸饮。悦乐到底干涸,我的力量也暗中流去。”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他是多么饥渴而且贪馋地吸饮于百花丛中,以酿制芬芳馥郁的数学蜜糖呵!”
- 6.
四果释义:⒈佛教语。声闻乘圣果有四,旧译依梵语称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新译将前三果译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南朝 齐 周颙《重答张长史书》:“吾不翔翮於四果,卿尚无疑其集佛。”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非唯四果不议,固亦十地罔窥。”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纳缚僧伽蓝》:“伽蓝西南,有一精庐。建立已来,多歷年所,远方辐凑,高才类聚,证四果者难以详举。”⒉宋 代民间教派名。宋 陆游《条对状》:“惟是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 7.
开宗释义:⒈开始建立一支父系家族。 《逸周书·文政》:“管 蔡 开宗循王。”孔晁 注:“二叔开其宗族,循 镐京 之政,言从化也。”⒉开创某一教派或学派。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开宗阐教,致之有渐。”⒊指创立某一教派或学派的人。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方耕、申受 为此派之开宗;定庵、默深 为此派之巨子。”⒋犹开头。清 俞樾《古文疑义举例·寓名例》:“且辞义血脉,文连旨环,而开宗题其端绪,餘章广而成之,非一问一答之势也。”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中国,和其馀那三个民族一样,在他开宗第一声歌里,便预告了
- 8.
往业释义:⒈往日的功业。 三国 魏 曹植《黄初六年令》:“故欲修吾往业,守吾初志。”⒉前定的业缘。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迄於前因往业,多所昧略。”
- 9.
橘化爲枳释义:《周礼·考工记序》:“橘踰 淮 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常以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由好变坏。《晏子春秋·杂下十》:“婴 闻之,橘生 淮 南则为橘,生于 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於 齐 不盗,入 楚 则盗,得无 楚 之水土使民善盗邪?”
- 10.
注説释义:注解和说明。 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博寻经藏,搜採註説,条别流分,各以类附。”
- 11.
渊旷释义:深远旷达。 南朝 梁 沉约《佛记序》:“虽法身常住之奥远,二諦三假之渊旷,悟道求宗於斯可足。”《魏书·徐遵明传》:“而託心渊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二年》:“吏部郎 王俭,僧绰 之子也,神彩渊旷,好学博闻。”
- 12.
神谟庙筭释义:指神奇的谋略和计划。 明 归有光《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五道·第四问》:“而聖人獨稟全智,功高萬古,神謨廟筭,有非他人所能贊其萬一者。”亦作“神謨遠算”。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聞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籀其鐘鼎,摩訶其靈廟,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謨遠算,深計長慮,以爲子孫萬世之業。”
- 13.
行水释义:⒈行于水上。《周礼·考工记序》:“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⒉流动的水;水流。《素问·五常政大论》:“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於食,乘金则止水增,味迺咸,行水减也。”王冰 注:“行水,河渠流注者也。”清 阮元《清远峡记》:“此二山(七里瀧、羚羊峡),行水之地形皆与 清远 等,而 羚羊峡 过 广西 一省之水为尤巨。”⒊使水流通;治水。《孟子·离娄下》:“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汉书·沟洫志》:“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宋 曾巩《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后世欲行水溉田者,往往务躡古人之
- 14.
訢訢释义:⒈欣喜貌。《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訢訢焉,曰将兴 尧 舜 之道,三王之功矣。”颜师古 注:“訢,读与欣同。”宋 沉辽《送智印师还会稽》诗:“鼎新布金地,檀施咸訢訢。”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序》:“一时部勒严明,秩序闲整,农不輟耕,商不改市,中 西宾旅,靡不訢訢。”⒉谨敬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僮僕訢訢如也,唯谨。”按,《汉书·万石君传》颜师古 注:“此訢读与誾誾同,谨敬之貌也。”宋 梅尧臣《送任太博归省西都》诗:“田园一一能为计,僮僕訢訢亦有闻。”明 唐顺之《赠宜兴闵翁八十寿诗
- 15.
记敍释义:亦作“记叙”。亦作“记序”。用文字叙述。《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唐 孔颖达 疏:“记序前代之事也。”宋 郑刚中《画记》:“为之记敍,时读之,如见画马。”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缘起》:“至于闻见无多,记敍譾陋,续貂之病,閲者原之。”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二十:“即使根据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叙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
- 16.
车轸释义:车后横木。 《周礼·考工记序》:“车有六等之数,车軫四尺,谓之一等。” 郑玄 注:“軫,舆后横木。”
- 17.
鹓轮释义:《周礼·考工记序》:“凡察车之道,必自载於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又 汉 冯衍《车铭》:“乘车必护轮,治国必爱民。”后因以“鵷轮”指做官的官声。
- 18.
鹳鹆释义:即鸲鹆。《周礼·考工记序》:“鸛鵒不踰济。”陆德明 释文:“鸛,徐(徐邈)刘(刘昌宗)音权。《公羊传》同。其俱反。鵒,音欲。”《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有鸛鵒来巢。”何休 注:“鸛音权。《左氏》作鸜。”参见“鴝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