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议请 议请的意思
qǐng

议请

简体议请
繁体議請
拼音yì qǐng
注音ㄧˋ ㄑㄧ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qǐng,(1) 求。【组词】:请求。请示。请假(jiǎ )。请命。请战。请教(jiào )。请愿。请君入瓮。请缨(喻请战杀敌)。(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组词】:请进。请坐。请安。请便。(3) 延聘、邀、约人来。【组词】:请客。请柬。邀请。(4) 谒见、会见。【例句】:“造请诸公,不避寒暑”。

基本含义

请示、征求意见

议请的意思

议请 [yì qǐng]

1.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

议请 引证解释

⒈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

《魏书·刑罚志》:“先朝既无不讯之格,而空相矫恃,以长违暴。诸在议请之外,可悉依常法。”
《旧唐书·刑法志》:“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八: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曰议宾,八曰议勤。”
《旧唐书·刑法志》:“其犯十恶者,不得依议请之例。”


议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加役流释义:唐 刑律名。谓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唐律疏议·名例·应议请减》:“加役流者,旧是死刑,武德 年中改为断趾。国家惟刑是恤,恩弘博爱,以刑者不可復属,死者务欲生之,情軫向隅,恩覃祝网,以 贞观 六年奉制改为加役流。”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前世常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配隶者有道路犇亡困踣之患。”
    • 2.
      失正释义:⒈谓失其正道。《穀梁传·桓公九年》:“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曹伯 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失正矣。内失正,曹伯 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孔子 曰:‘夫人君而无諫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⒉错误;讹误。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石经》:“天寳 中,予在太学,与博士诸生共论经籍失正,为欲建议请立大 唐 石经。”
    • 3.
      常法释义:⒈固定的法律、制度。《左传·文公六年》:“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 阳子 与大师 贾佗,使行诸 晋国,以为常法。”《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飢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魏书·刑罚志》:“诸在议请之外,可悉依常法。”⒉通例;通常的原则。宋 秦观《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岂非事方急则宜有异谋,军既孤则难拘常法。”章炳麟《文学说例》:“是皆取声类相同,而义则大异,其名实譌变,不可以故训常法限之也。”⒊谓长久之计。《醒世恒言·大
    • 4.
      故失释义:法律用语。故,谓故意出入人罪;失,谓因失误而出入人罪。《唐律·名例·人兼有议请减》:“若从坐减、自首减、故失减、公坐相承减,又以议、请、减之类,得累减。”长孙无忌 等疏议:“‘故失减’者,谓判官故出人罪,放而还获,减一等;通判之官不知情,以失论,失出减判官之罪五等。”宋 沉作喆《寓简》卷五:“国初,违制之法,无故失,率坐徒二年。王沂公 为相,请分故失,非亲被制书者,止以失论。”《明史·刑法志一》:“若輒断决,致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明律·刑律十一·有司决囚等第》:“若明称寃抑,不为申理者,以入人罪故失
    • 5.
      没空释义:⒈没有空子,无可乘之机。⒉没有空闲。如:今天我没空,这个会议请你去参加吧。

议请(yiq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议请是什么意思 议请读音 怎么读 议请,拼音是yì qǐng,议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议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