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琅琊 琅琊的意思
láng

琅琊

简体琅琊
繁体
拼音láng yá
注音ㄌㄤˊ ㄧ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áng,(1) 〔琅琅〕①象声词,金石相击声;②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琅琅”。(2) 〔琅玕〕像珠子的美石。(3) 〔琅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

yá,(1) 〔琅琊〕也作“琅邪”、“瑯琊”。①郡名。秦置。旧治在今山东省胶南市境。《字彙•玉部》。【组词】:“琊,琅琊,即琅邪。地名。②山名。一在山东省胶南市境,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游登此,建琅琊台和石碑。一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因晋琅琊王伷平吴尝驻此得名。《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觀於轉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琅邪。”

基本含义

琅琊是一个地名,意为美好的地方。在成语中,琅琊常用来形容气势恢宏、壮丽美好的景象。

琅琊的意思

琅琊 [láng yá]

1. 见“琅邪”。


琅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奇玮释义:⒈珍奇,美好。 晋 傅玄《李赋》:“翫斯味之奇瑋兮,然后知报之为轻。”唐 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自标奇瑋,难藏豹蔚之姿;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举。”宋 苏轼《北海十二石记》:“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瑋,多不识名者。”⒉谓操行高尚。清 恽敬《与卫海峰同年书》:“本朝 魏叔子 多结交淡泊奇瑋之士。”
    • 2.
      安期生释义:亦称“安期”。亦称“安其生”。仙人名。秦、汉 间 齐 人,一说 琅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帝、老子 之说,卖药 东海 边。秦始皇 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 阜乡 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 始皇 遣使入海求之,未至 蓬莱山,遇风波而返。一说,生平与 蒯通 友善,尝以策干 项羽,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因谓其为居海上之神仙。事见《史记·乐毅列传》、汉 刘向《列仙传》等。《史记·封禅书》:“安期生 僊者,通 蓬莱 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蒯通传》:“通 善 齐 人
    • 3.
      定问释义:⒈确切的消息。问,消息音信。《晋书·孝愍帝纪》:“又詔 琅琊王 曰:‘……间遣使适还,具知 平阳 定问,云 幽 并 隆盛,餘胡衰破,然犹恃险,当须大举。’”《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元年》:“﹝ 楚王 ﹞ 瑋 之起兵也,陇西王 泰 严兵将助 瑋,祭酒 丁绥 諫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猝,宜遣人参审定问。’”清 曾国藩《仁和邵君墓志铭》:“国藩 心知 位西 烈士也,必不苟免。其家固知之,以无定问,不敢发丧。”⒉指“问名”等聘婚手续。定,聘定。宋 秦醇《谭意哥传》:“张 内逼慈亲之教,外为物议之非,更朞
    • 4.
      宽割释义:犹宽解。 南朝 齐 王琰《冥祥记》:“晋 琅琊 王凝之 妻……尝频亡二男,悼惜过甚,哭泣累年,若居至艰。后忽见二儿俱还,皆著锁械,慰勉其母,宜自宽割,儿并有罪,若垂哀怜,可为作福。”
    • 5.
      山伯释义:⒈山神。传说 琅琊 王知远,初入 茅山,师事 陶弘景,因儿时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昇天,年一百二十六卒,封 少室 山伯。见《谈宾录》。⒉称生长一百五十年的何首乌。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八·何首乌》﹝集解﹞引 苏颂 曰:“﹝何首乌﹞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号山伯。”
    • 6.
      山衣释义:⒈谓以山为衣。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琅琊庄公司马裔墓志铭》:“松风云盖,白水山衣。贤已星陨,人没兰衰。”⒉隐居者所穿的衣服。唐 王建《从军后答山中友人》诗:“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 汉 臣。”唐 黄滔《题宣一僧正院》诗:“山衣随叠破,菜骨逐年羸。”金 元好问《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愧我出山来,京尘满山衣。”
    • 7.
      开涖释义:到达。明 吾丘瑞《运甓记·琅琊就镇》:“[小生外作登岸介] 凤凰臺,浮云拱,燕子磯,烟峦涌。忙开涖,忙开涖,虎帐团营,坐王家十乘元戎。”
    • 8.
      抚剑释义:⒈按剑。《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遂超乘,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奋袂攘袵,抚剑东顾,而心已驰於 吴会 矣。”唐 司空图《冯燕歌》:“冯君 抚剑即迟疑,自顾平生心不欺。”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非贸贸然暴虎冯河、抚剑疾视者所可与议也。”⒉指从戎。南朝 齐 谢朓《和江丞北戍琅琊城》:“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 9.
      旅宦释义:外出求官或做官。南朝 宋 王僧达《和琅琊王依古》:“少年好驰侠,旅宦游关源。”唐 郎士元《送长沙韦明府》诗:“秋入 长沙县,萧条旅宦心。”唐 曹寅《赵北口》诗:“回身感旅宦,辕辙何时休。”
    • 10.
      旅食释义:⒈古代谓士而无正禄者的宴饮。《仪礼·燕礼》:“尊士旅食于门西。”郑玄 注:“旅,众也。士众食,谓未得正禄,所谓庶人在官者也。”⒉谓平民百姓的饮食。《晏子春秋·杂上一》:“君子有力於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君子无力於民而旅食,不恶贫贱。”唐 白居易《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旅食而庙饗祖考。”宋 司马光《投梅圣俞》诗:“薄游困京师,旅食止脱粟。”⒊客居;寄食。南朝 齐 江孝嗣《北戍琅琊城》诗:“薄暮苦羈愁,终朝伤旅食。”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
    • 11.
      率道释义:⒈遵循正道。《左传·昭公十三年》:“叔向 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荀子·非十二子》:“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⒉犹领导。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越 伐彊 吴,尊事 周 室,行霸 琅琊,躬自省约,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汉书·成帝纪》:“朕既无以率道,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乃招贤选士之路鬱滞而不通与,将举者未得其人也?”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
    • 12.
      王尊叱驭释义:《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 叱其驭曰:‘驱之,王阳 为孝子,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 13.
      王阳道释义:《汉书·王尊传》:“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柰何数乘此险!’”后以“王阳道”形容艰险的道路。
    • 14.
      琅邪台释义:⒈亦作“琅琊臺”。 台名。越王 勾践 观台,在 琅邪 故城东南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乃徙黔首三万户 琅邪臺 下。”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密州 诸城县 东南百七十里有 琅邪臺,越王 句践 观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琅邪 故城。’《吴越春秋》云:‘越王 句践 二十五年,徙都 琅邪,立观臺以望 东海 ……’即 句践 起臺处。”南朝 齐 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东限 琅邪臺,西距 孟诸 陆。”⒉台名。在 山东 琅玡山 上。秦始皇 筑层台刻石纪功处。现原台已废圮,遗址如小山丘,地临黄海,气象恢宏。
    • 15.
      琅邪释义:⒈亦作“琅琊”。亦作“瑯琊”。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大乐之,留三月。”⒉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西晋 伐 吴,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 也。”清 黄景仁《晓过滁州》诗:“最高知 瑯琊,翠色披满襟。”⒊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鉅
    • 16.
      男饰释义:男子打扮。明 张鼎思《琅琊代醉编·男饰》:“金陵 女子 黄善聪 者,年二十失母,父贩为业,乃令为男饰。”
    • 17.
      疲羸释义:⒈衰弱。《后汉书·段熲传》:“人畜疲羸。”《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四年》:“我众新集,力尚疲羸,且当息养数年,始可观变而举。”清 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遣将分兵,助我东征,择良而予……自携部曲,疲羸居半。”⒉困苦穷乏;困苦穷乏之民。唐 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丞相 仁杰 之抚疲羸,僕射 元振 之安夷夏。”前蜀 杜光庭《马尚书本命醮词》:“疲羸未復,疮痏未平,抚之则濡沫纔通。”宋 梅尧臣《送王学士知亳州》诗:“必期宽赋敛,无乃息疲羸。”⒊指贫瘠之地。清 姚鼐《四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
    • 18.
      识视释义:辨认。 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因伏伺,见鳧,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琊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刻记年月日以名焉。”
    • 19.
      赤玉舄释义:古代传说中赤玉做成的鞋子。汉 刘向《列仙传·安期先生》:“安期先生 者,琅琊 阜乡 人也,卖药於 东海 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 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於 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於 蓬莱山。’”唐 李白《古风》之二十:“终留赤玉舄,东上 蓬莱 路。”
    • 20.
      郁盘释义:⒈曲折幽深貌。《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此江称豁险,兹山復鬱盘。”李善 注:“《子虚赋》曰:‘其山则盘紆岪鬱。’”北周 庾信《宫调曲》:“鬱盘舒栋宇,峥嶸侔大壮。”唐 李白《历阳壮士勤思齐歌》:“江山犹鬱盘,龙虎秘光彩。”清 钱谦益《邹县谒孟子庙》诗:“鬱盘千年宫,檜栢留浩气。”⒉郁勃回挠。明 宋濂《金华张氏先祠记》:“金华县 东行四十五里,有地曰 苓唐,山川相繆,而风气鬱盘。”明 宋濂《虎跑泉铭》:“性空 大师来游 慈山,乐其灵气鬱盘,缚庵其中。”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琅琊(langy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琅琊是什么意思 琅琊读音 怎么读 琅琊,拼音是láng yá,琅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琅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