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垂教 垂教的意思
chuíjiào

垂教

简体垂教
繁体
拼音chuí jiào
注音ㄔㄨㄟˊ ㄐ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uí,(1) 东西一头挂下。【组词】: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①表示容易;②表示恭敬)。垂泪。垂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垂头丧气。(2)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组词】:垂爱。垂怜。垂询。(3) 传下去,传留后世。【组词】:垂范。永垂不朽。(4) 接近,快要。【组词】:垂危。垂老。垂成。功败垂成。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谦虚地请教他人的意见或指导

垂教的意思

垂教 [chuí jiào]

1. 犹垂训。

3. 犹赐教。

垂教 引证解释

⒈ 犹垂训。

唐 牛僧孺 《辨私论》:“宣父 之作《春秋》,删《诗》《书》,是公其身於垂教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许文懿先生》:“著书立言,足以垂教后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胞奏此理甚是,则必记詔以垂教万世,使万万世为主为臣皆要遵此行为。”

⒉ 犹赐教。

孙犁 《澹定集·<文艺增刊>致读者、作者》:“海内同行,新旧知好,幸垂教焉!”


国语词典

垂教 [chuí jiào]

⒈ 垂示教训。

唐·牛僧孺〈辨私论〉:「宣文之作春秋删诗书,是公其身于垂教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许文懿先生》:「著书立言,足以垂教后世。」


垂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经皆史释义:谓《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皆为 中国 古代史书的一种主张。 首倡于 元 郝经,清 袁枚 亦主此说,至 章学诚 才系统地提出这一主张。他认为六经乃 夏、商、周 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并非圣人为垂教立言而作。他提出了“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的命题,反对“离器言道”。
    • 2.
      准程释义:⒈准则;法式。 唐 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及公当职施政,示人準程。良士勇善,伪夫去饰。”《元史·礼乐志三》:“迎神,奏《文明之曲》:‘天纵之圣,集厥大成。立言垂教,万世準程。’”清 袁枚《新齐谐·铜人演西厢》:“乾隆 二十九年,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每齣插匙开锁有一定準程,误开则坐卧行止乱矣。”⒉一定的规程,确定的把握。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洞宾 云:‘我十年苦志,一举成名,是荷包里东西,拿得定的
    • 3.
      祖训释义:⒈祖先的遗训。 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顺治 后颇谨遵祖训,传到 咸丰 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⒉祖父的训戒。清 曾国藩《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
    • 4.
      谆悉释义:恳切而详细。 明 归有光《隆庆元年浙江程策四道》:“睿思玄览,自身心以至於天下国家,无一事不有垂教。而《祖训》一书,为圣子神孙虑,尤谆悉矣。”

垂教(chui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垂教是什么意思 垂教读音 怎么读 垂教,拼音是chuí jiào,垂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垂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