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流议 流议的意思
liú

流议

简体流议
繁体流議
拼音liú yì
注音ㄌㄧㄡ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iú,(1) 液体移动。【组词】: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例句】: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 传播。【组词】: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组词】: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 像水流的东西。【组词】:气流。暖流。电流。(6) 向坏的方面转变。【组词】:流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组词】:流放。流配。(8) 品类,等级。【组词】:流辈。流派。(9) 指不正派。【组词】:二流子。

yì,(1) 意见,言论。【组词】:议论。提议。建议。(2) 讨论,商量。【组词】: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组词】:非议。恐招物议。(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组词】:奏议。驳议。

基本含义

指流传的议论、传闻。

流议的意思

流议 [liú yì]

1. 犹余论。流俗的议论。任意议论。

流议 引证解释

⒈ 犹馀论。

《汉书·东方朔传》:“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颜师古 注:“流,末流也,犹言餘论也。”

⒉ 流俗的议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务前公税,以远吏让,无急傍费,以息流议。”
宋 苏舜钦 《串夷》诗:“淳俗易摇无自挠,每闻流议一长吁。”

⒊ 任意议论。

唐 白居易 《纳谏策》:“工商得以流议,士庶得以传言。”


国语词典

流议 [liú yì]

⒈ 官员、士人的意见。

《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寡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

⒉ 世俗的言论。

《文选·颜延之·五君咏诗五首之二》:「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⒊ 自由谈论。

唐·白居易〈策林四·七十纳谏〉:「工商得以流议,士庶得以传言。」


流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于兹释义:⒈在此。 《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 传:“言 祖乙 已居於此。”明 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残珠剩玉,沦没渊海,能亡三嘆?因识其目于兹云。”⒉于今,至今。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于兹矣。”晋 潘岳《怀旧赋》:“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兹矣。”唐 韩愈《祭侯主簿文》:“我狎我爱,人莫与夷,自始及今,二纪于兹。”⒊当今,今世。《汉书·司马相如传》:“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浹乎于兹。”颜师古 注:“于兹,犹言今兹也。”⒋吁嗟;叹息。汉 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 2.
      定志释义:⒈集中意志;专心。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寡人﹞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鐘鼓之音,虚心定志,欲闻流议者三年於兹矣。”《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夫得意一人,是谓永毕,失意一人,是谓永讫,欲人定志专心之言也。”唐 钱珝《授秘书少监赐紫卢光启守中书舍人制》:“卢光启 励精不怠,处默有伦,定志而静专其谋,好古而敏求其要。”⒉立志;决意。《后汉书·苏竟传》:“人无愚智,莫不先避害然后求利,先定志然后求名。”许地山《东野先生》:“我已定志不离开她。”
    • 3.
      宵民释义:犹小民。普通老百姓。南朝 梁 江淹《齐籍田乐歌·享神歌》:“方爕嘉种,永毓宵民。”《新唐书·吴凑传》:“中人所市,不便宵民,徒纷纷流议。”
    • 4.
      隐沦释义:⒈神人等级之一。泛指神仙。《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李善 注引 汉 桓谭《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南朝 宋 颜延之《五君咏·嵇中散》:“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南朝 齐 谢朓《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託,灵异居然栖。”⒉隐居。南朝 宋 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 孙登 ﹞思欲遯跡林乡,隐沦忘死。”郁达夫《秋夜怀人》诗之六:“晚年好静南乡住,仙寿溶溶乐隐沦

流议(liu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流议是什么意思 流议读音 怎么读 流议,拼音是liú yì,流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流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