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 [jiāo liáo]
1. 属于鹪鹩属( Napothera )及几个有关属的许多种画眉型的小鸟,尤指一种非常小型的欧洲鹪鹩,身上深褐色,有黑色斑点斑纹,尾短而竖立,善鸣唱。
英[wren;]
鹪鹩 引证解释
⒈ 鸟名。形小,体长约三寸。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点。尾羽短,略向上翘。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常取茅苇毛毳为巢,大如鸡卵,系以麻发,于一侧开孔出入,甚精巧,故俗称巧妇鸟。又名黄脰鸟、桃雀、桑飞等。
引《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序:“鷦鷯,小鸟也,生於蒿莱之间,长於藩篱之下,翔集寻常之内,而生生之理足矣。”
唐 高适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诗:“且欲同鷦鷯,焉能志鸿鹤。”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三窟未能师狡兔,一枝尚欲学鷦鷯。”
⒉ 此鸟形微处卑,因用以比喻弱小者或易于自足者。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巧妇鸟》。
引明 沉鲸 《双珠记·处分后事》:“姦豪计挠,鷦鷯破巢,苍苍胡不彰公道。”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六:“他的研究 庄子 哲学是一种问世的准备,他这位‘鹪鹩’仍然要飞向天空。”
国语词典
鹪鹩 [jiāo liáo]
⒈ 动物名。燕雀目鹪鹩科。体型小,背及翼均为红褐色,腹部淡褐,体侧有黑色细小横纹。鸣声美,短尾常翘于背上,喜步行、跳跃,常居于阴暗潮湿处。分布于高山区。会用草叶和毛发等构筑整齐舒适的小窝。
鹪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枝释义:⒈一根枝杈。 《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晋 张华《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唐 杜甫《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宋 曾巩《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清 方文《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⒉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老舍《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 2.
乘居释义:犹双居。汉 刘向 《列女传·魏曲沃负》:“夫雎鳩之鸟,犹未尝见乘居而匹处也。” 晋 张华 《鹪鹩赋》:“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参见“ 乘处 ”。
- 3.
和鹄释义:广东 对鹪鹩的俗称。
- 4.
啁噍释义:⒈鸟名。 即鹪鹩。⒉象声词。鸟虫鸣声。
- 5.
女匠释义:鹪鹩的别名。
- 6.
巢林一枝释义:指鹪鹩筑巢,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 后以之比喻安本分,不贪多。
- 7.
工爵释义:亦作“工雀”。鸟名。鹪鹩的别名。
- 8.
巧妇释义:⒈聪明能干的妇女。⒉指偷巧的妇人。⒊鹪鹩。
- 9.
布母释义:鸟名。鹪鹩的别名。
- 10.
幽絷释义:囚禁。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身不免於幽縶,命不期於旦夕。”晋 张华《鹪鹩赋》:“块幽縶於九重,变音声以顺旨。”唐 骆宾王《萤火赋》:“余狎以明时,久遭幽縶。”《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太宗 自幽縶之后,无復侍者及纸,乃书壁及板障,为诗及文数百篇,辞甚悽愴。”
- 11.
懱爵释义:鸟名。即鹪鹩。
- 12.
桃虫释义:⒈鸟名。即鹪鹩。⒉桃树上的蠹虫。
- 13.
桃雀释义:鸟名,即鹪鹩。
- 14.
翕习释义:⒈威盛貌。 汉 蔡邕《释诲》:“隆贵翕习,积富无崖。据巧蹈机,以忘其危。”《文选·左思<蜀都赋>》:“藏鏹巨万,釽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吕延济 注:“翕习,威盛貌。言其雄富所致威盛,及於边城。”唐 刘希夷《将军行》:“献凯归京都,军容何翕习。”《新唐书·李昭德传》:“声威翕习,天下杜口。”⒉风吹拂貌。汉 马融《广成颂》:“翕习春风,含津吐荣。”⒊迅急貌。《文选·张华<鹪鹩赋>》:“飞不飘颺,翔不翕习。”李周翰 注:“翕习,急疾貌。”⒋和谐。《文选·左思<吴都赋>》:“荆 艷 楚 舞,吴 愉 越
- 15.
蒙鸠释义:鸟名。 即鹪鹩。
- 16.
蚊睫释义:亦作“蟁睫”。蚊虫的眼睫毛。比喻极小的处所。《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於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晋 张华《鹪鹩赋》:“鷦螟巢於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宋 周孚《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则阳》篇云:‘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此与《列子》所谓‘焦螟羣飞而集於蟁睫’者,大旨相符。”
- 17.
贾害释义:自招祸害。《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杜预 注:“贾,买也。”晋 张华《鹪鹩赋》:“不怀宝以贾害,不饰表以招累。”唐 柳宗元《种白蘘荷》诗:“钱刀恐贾害,飢至益逡巡。”
- 18.
顺理释义:⒈遵循道理。 《管子·君臣上》:“是故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韩诗外传》卷七:“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晋 张华《鹪鹩四赋》:“委命顺理,与物无患。”《朱子语类》卷八:“‘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⒉有条理,不紊乱。南朝 宋 朱昭之《难顾道士夷夏论》:“二贤推盪往反解材之势,纵復得解,非顺理之作,顺理析之,岂得推盪。”《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君臣唱和,雅合顺理之仪。”《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那老头儿把那将及二尺长的白鬍子……收拾得十分洁浄光彩,
- 19.
鹏鹪释义:大鹏与鹪鹩。 比喻志量大小不同之二物。
- 20.
鹪栖释义:谓鹪鹩以一枝栖身。 比喻聊可安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