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朝 [hòu cháo]
1. 后一朝代。后日。
后朝 引证解释
⒈ 后一朝代。
引《隋书·李德林传》:“唯可二代相涉,两史并书,必不得以后朝创业之迹,断入前史。”
后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朝释义:⒈古代宫殿的别称。指 汉 长乐宫。太后所居。因在 未央宫 之东,故称。《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孝惠帝 为东朝 长乐宫,及閒往,数蹕烦人,迺作复道。”裴駰 集解引《关中记》:“长乐宫 本 秦 之 兴乐宫 也。汉 太后常居之。”《汉书·灌夫传》:“东朝廷辩之。”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东朝,太后朝也。”⒉也借指太后、太妃。宋 苏轼《春帖子词·皇太妃阁》诗之三:“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大练风。”王文诰 注:“按《汉书》惠帝 东朝 长乐宫,时 吕太后 居 长乐,后世称太后为东朝。”明 张居正《挽歌》之八:
- 2.
从吉释义:⒈谓居丧毕,脱去丧服,穿上吉服;或丧期内因有嫁娶庆贺或吉祭之礼暂易吉服。《晋书·隐逸传·孟陋》:“丧母,毁瘠殆於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餘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 感此言,然后从吉。”《书·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唐 孔颖达 疏:“太保、太史有所主者,则纯如祭服,暂从吉也。”宋 赵昇《朝野类要·从吉》:“大祥毕,禫服终,踰月从吉,谓改服也。然后朝见或参选。”⒉旧时居丧期内参与他人庆贺之礼,多在书简上写“从吉”二字,本此
- 3.
冰衿释义:犹拂袖。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郗太尉 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覲,以 王丞相 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 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 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復谈。’郗 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 4.
放朝释义:⒈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唐 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明 李东阳《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朔望朝参》。⒉谓群臣朝参毕退朝。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⒊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
- 5.
易名释义:⒈指古时帝王、公卿、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礼记·檀弓下》:“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请諡於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幸圣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获邀易名之旷典也。”后亦有由崇仰者为死者议立谥,称“私謚”,亦称“易名”。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贞曜先生 为 孟郊 之私谥。⒉换名,改名。宋 何薳《春渚纪闻·天绘亭记》:“余择胜得此亭,名曰 天绘,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
- 6.
黄金牓释义:黄榜,殿试后朝廷发布的中式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