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牙释义:⒈指三岁的牲口。宋 洪迈《容斋随笔·买马牧马》:“而 江、淮 之间,本非骑兵所能展奋,又三牙遇暑月,放牧於 苏、秀 以就水草,亦为逐处之患。”⒉犹三丫。《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眼,皓齿朱唇;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岁年纪。”《水浒传》第五七回:“团团的一箇白脸,三牙细黑髭鬚,十分腰围膀阔。”
- 2.
三长月释义:佛教分一年为三时,二、三、四、五月,六、七、八、九月,十、十一、十二、正月,各为一时。每时的最末一个月,即五月、九月、正月为“三长月”。宋 洪迈《容斋随笔·三长月》:“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茹素。”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长月直日解》:“古法正、五、九月皆有可纪,其著之律令,谓之三长月,则始於 唐 ……《鼠璞》云:‘唐 人於此三月,不行死刑。节镇於此三月,禁屠宰,不上官。’”参阅《释氏要览·杂记》。
- 3.
义子释义:⒈即义儿。《儒林外史》第二五回:“立过继文书 倪霜峰,今将第六子 倪廷璽,年方一十六岁,因日食无措,夫妻商议,情愿出继与 鲍文卿 名下为义子。”清 李渔《玉搔头·括要》:“在下皇帝义子左军都督 朱彬 是也。”参见“义儿”。⒉套盒的内盒。宋 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合中小合子曰义子。”
- 4.
寄坐释义:谓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北史·魏纪五论》:“自兹之后,魏 室土崩,始则制屈强胡,终乃权归霸政。主祭祀者不殊於寄坐,遇黜辱者有甚於弈棊。”《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四年》:“大司马拥十万众屯於近郊,陛下便为寄坐耳。”胡三省 注:“言大权非己出,託位於臣民之上,势同寄寓也。”宋 洪迈《容斋随笔·小贞大贞》:“人君居尊位,倒持太阿,政令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身为寄坐,受人指麾,危亡之形,且立至矣。”
- 5.
庚甲释义:⒈旧时星命术士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干支配合成八字来表示,据以推算命运,谓之庚甲。又称年庚。宋 岳珂《桯史·大小寒》:“又为日者,弊帽持扇过其旁,遂邀使谈庚甲,问以得禄之期。”⒉借指年岁。宋 洪迈《容斋随笔·实年官年》:“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元 杨弘道《齿摇》诗:“齿摇眼始暗,庚甲到知非。”
- 6.
殿岩释义:⒈亦作“殿岩”。谓天子歇宿之处。宋 苏轼《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祗扈殿巖,肃将斋鉞。”亦借指朝廷之内。宋 洪迈《容斋随笔·佐命元臣》:“赵韩王 佐 艺祖 ……收天下驍鋭於殿巖而不使外重。”参见“殿陛”。⒉犹殿帅。宋 岳珂《桯史·郭倪自比诸葛亮》:“嘉泰 开禧 间,倪 位殿岩,宾客日盛。”《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四年》:“今日孰可为大将?孰可为计臣?正使以殿巖当之,能保其可用乎?”⒊见“殿巖”。
- 7.
畏懦释义:亦作“畏偄”。 亦作“畏愞”。胆怯软弱。《史记·东越列传》:“是时 汉 使大农 张成、故 山州侯 齿 将屯,弗敢击,却就便处,皆坐畏懦诛。”《汉书·武帝纪》:“匈奴 入 雁门,太守坐畏愞弃市。”汉 王符《潜夫论·边议》:“然太守令长,皆奴怯畏偄不敢击。”宋 洪迈《容斋随笔·汉二帝治盗》:“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南渡为宰执者,多怯惧畏懦,不敢有为。”康有为 等《上清帝第二书》:“皇上仅寄耳目於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
- 8.
略地释义:⒈巡视边境。《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孔颖达 疏:“言欲案行边竟。”《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文公 同 赵衰 略地至 原。”⒉占领土地;侵占土地。《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足下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宋 洪迈《容斋随笔·汉景帝忍杀》:“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本 帝国主义的攻城、略地、奸淫、抢劫,焚烧和屠杀,把亡国危险最后地加在 中国 人身上。”@
- 9.
盗国释义:窃取国家政权。《旧唐书·僖宗纪》:“伏以伪 煴 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斯重,果至覆败,以就诛夷。”宋 洪迈《容斋随笔·杜延年杜钦》:“夫 新莽 盗国,权舆於 凤。”清 杜濬《三君咏·嵇康》:“嵇康 人中龙,义不可当世。视彼盗国臣,伎俩如儿戏。”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其渐渐已成陈迹者,例如三年前学界之五四运动,如四年前之 张勋 復辟,如六年前之 洪宪 盗国。”
- 10.
磨牛释义:转磨之牛。 比喻愚鲁。《花月痕》第四七回:“然太卤莽,直是磨牛,吾亦为汗颜哩。”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容斋随笔》:“此书予於癸丑、丁巳、庚申三次閲之,今年甲申已四徧,余年亦五十六矣,隙驹不留,磨牛如故,曷胜黯悵!”
- 11.
试弦歌释义:谓任县令。寓用礼乐治民、有政绩之意。语本《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 之言是也!’”宋 洪迈《容斋随笔·李太白》:“予按 李阳冰 作 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 试弦歌於 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 12.
诡籍释义:假冒门籍。宋 洪迈《容斋随笔·老人推恩》:“淳熙 三年,以太上皇帝庆寿之故,推恩稍优,遂有增年诡籍以冒荣命者。”
- 13.
质究释义:⒈犹查考。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世南 游 蜀 道,徧歷四路数十郡,周旋凡二十餘年,风俗方物,靡不质究。”宋 洪迈《容斋随笔·二疏赞》:“盖先生文如倾河,不復效常人寻閲质究也。”⒉审问。樊增祥《批方流女儿呈词》:“本县堂前越狡辩越吃亏,若静候质究,勿凟。”
- 14.
赞説释义:⒈赞美称颂。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撆 邢 魏 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讚説,便击牛釅酒,招延声誉。”⒉诵读讲说。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十一》:“刘向《别録》:武帝 末,民间献《大誓》,使博士讚説之,数月,皆起传以教人。”。。赞扬评说。宋 洪迈《容斋随笔·曹操用人》:“荀彧、荀攸、郭嘉 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説。”
- 15.
超转释义:越级迁官。 宋 范仲淹《奉举张去惑许元》:“伏望圣慈指挥取索榷货务勾当过有劳绩,特与超转一官,差充 江 淮 制置发运判官。”宋 洪迈《容斋随笔·带职人转官》:“时相以为既带职,则朝议、奉直为一等,遂超转中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帝以为磨勘者,古攷绩之法,所与百职事共之,而禁近独超转,非法也。”
- 16.
阁长释义:古代朝中的近侍次官。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先是 封川 李相 迁阁长,会有名郎出牧 九江郡 者,执辞之际,屡以文柄迎贺於公。”宋 王谠《唐语林·企羡》:“咸通 十三年,卢庄 为阁长,都尉欲以知礼部,庄 七月卒。”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阁长。”宋 洪迈《容斋随笔·寄资官》:“内侍之职,至於干办后苑,则为出常调,流辈称之曰苑使。又进而干办龙图诸阁,曰阁长。”
- 17.
驳放释义:亦作“駮放”。 谓科举时代否定已发榜公布的中式者而贬黜之。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制科》:“今员外吹毛求瑕,务在駮放,则小人也却寻归路。”《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尝谓优人 石野猪 曰:‘朕若应击毬进士举,须为状元。’对曰:‘若遇 尧 舜 作礼部侍郎,恐陛下不免駮放。’”胡三省 注:“駮,纠駮也。放,黜也。”宋 洪迈《容斋随笔·进士试题》:“唐穆宗 长庆 元年,礼部侍郎 钱徽 知举,放进士 郑朗 等三十三人。后以 段文昌 言其不公,詔中书舍人 王起,知制誥 白居易 重试,驳放 卢公亮 等十人,贬 徽
- 18.
龟长于蛇释义:⒈见“龟长於蛇”。⒉谓龟形虽短,而命比蛇长。古代名家论辩时的一个命题,旨在说明长短大小的相对性。《庄子·天下》:“惠施 以此为大,观於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龟长於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陆德明 释文:“龟长於蛇,司马 云:‘蛇形虽长而命不久,龟形虽短而命甚长。’”宋 洪迈《容斋随笔·尺棰取半》:“《庄子》载 惠子 之语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虽为寓言,然此理固具……龟长於蛇、飞鸟之景未尝动,如是之类,非词説所能了也。”亦作“龟长于蛇”。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僖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