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 [zhū mén]
1. 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
英[ vermilion gates; red-lacquered doors of wealthy homes; ]
2. 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英[ the rich; wealthy family; ]
朱门 引证解释
⒈ 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乎蓬户。”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明 李攀龙 《平凉》诗:“惟餘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清 吴伟业 《芦州行》:“金戈铁马过江来,朱门大第谁能顾。”
国语词典
朱门 [zhū mén]
⒈ 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后泛指富贵人家。
引唐·李约〈观祈雨〉诗:「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阳咽管弦。」
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且去朱门权寄迹,欲立功名自有期。」
近豪门 权门
反蓬门 寒家 穷户
朱门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寒家释义:⒈寒微的家庭。⒉谦称自己的家庭。
- 2.
蓬门释义:以蓬草为门。指贫寒之家。
朱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毒饼释义:指模压有五毒虫图案的饼子,旧俗于端午节食用,以祛除毒邪。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端阳》:“每届端阳以前,府第朱门皆以粽子相餽飴,并副以樱桃、桑椹、荸薺、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等物。”老舍《四世同堂》三九:“在他的端阳节那组卡片中,五毒饼正和中秋的月饼与年节的年糕一样,是用红字写着的。”
- 2.
仓琅根释义:⒈装置在大门上的青铜铺首及铜环。 仓,通“苍”。《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木门仓琅根。”颜师古 注:“门之铺首及铜鍰也。铜色青,故曰仓琅。铺首衔环,故谓之根。”亦省称“仓琅”。宋 司马光《二月中旬虑问过景灵宫门始见花卉呈君倚》诗:“窈窕清宫深,仓琅朱门闭。”清 钱谦益《宝应舟次寄李素臣年侄》诗:“容貌恐君难识我,且凭音响撼仓琅。”⒉用作门之代称。清 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欲从文庙看古柏,沉沉牡钥扃仓琅。”
- 3.
凤鸣释义:⒈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汉 刘向《列仙传·萧史》:“萧史 者,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⒉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宋 吴坰《五总志》:“白屋同愁,已失凤鸣之侣;朱门自乐,难容乌合之人。”参见“凤鸣朝阳”。
- 4.
十字路释义:十字街。明 袁宏道《横塘渡》诗:“妾家住虹桥,朱门十字路。”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
- 5.
十谒朱门九不开释义:谓豪门皆为富不仁,上门求助多遭拒绝。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则要你一言説透千年事,俺也不怕十謁朱门九不开。”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又不会巧言令色,况兼今日十謁朱门九不开。”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由你香焚满斗香,财挑万斗财,是家还舍沿离寨。这早晚十謁朱门九不开。”
- 6.
失马翁释义:同“失马塞翁”。 唐 许浑《怀旧居》诗:“朱门跡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 7.
孤士释义:指不苟同时俗的高士。 语出 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四九:“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唐 韩愈《汴州乱》诗之一:“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唐 孟郊《长安旅情》诗:“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 8.
朱扃释义:朱门。
- 9.
朱门绣户释义: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 10.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释义: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名句。 意思是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情况。朱门:红漆大门,指富贵人家。
- 11.
朱门释义:红漆的大门,旧时借指豪富人家:朱门酒肉臭。
- 12.
杯炙释义:谓酒菜。清 陈维崧《念奴娇·延令季沧苇席上送周子俶计偕京师》词:“愧我牢骚,借人杯炙,送汝登华轴。”清 陈维崧《念奴娇·百字令·赠程令彰》词:“四十功名年未晚,且溷朱门杯炙。”
- 13.
注述释义:⒈犹注释。为古籍作解释。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诸注述者咸言 曲沃 在北,此非也。”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林寺》:“﹝ 卢白头 ﹞虽在朱门,以注述为事,注《周易》行之於世也。”⒉注释和著述。明 钱德洪《<朱子晚年定论>序》:“朱子 病目静久,忽悟圣学之渊微,乃大悔中年註述误己误人,遍告同志。”
- 14.
淋雨释义:⒈连绵雨。汉 严忌《哀时命》:“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岂知 北京 那年自交夏来,日日淋雨不晴,并无一毫暑气,发市甚迟。”茅盾《宿莽·大泽乡》:“算来已经是整整的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地下着。”⒉即霖雨。大雨。《战国策·赵策一》:“夜半,土梗与木梗鬭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復归土。’”宋 陈鉴之《有感》诗:“淋雨何人记採桑,朱门车马涨尘黄。”
- 15.
犦矟释义:亦作“犦槊”。古代仪仗之一种。刻有犦牛形,以示威武。唐 杨巨源《和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五侯恩泽不同年,叔姪朱门犦矟连。”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二:“礼官曰:‘犦矟,棒也。’以黄金涂末,执之以扈蹕……犦矟末刻牛,以黄金饰之。”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三岁则又合祭天地於南郊,备六引勘箭鸡竿肆眚,列八宝犦槊象引犒赏诸军,皆后世之制。”宋 程大昌《演繁露·犦槊》:“予按《尔雅》:‘犦牛,犎牛也。’此兽抵触百兽,无敢当者。故金吾仗刻犦牛於槊首,以碧油囊笼之……今金吾仗以犦槊为第一队,则是犦槊云者,刻犎
- 16.
白身释义:⒈白色的身躯。 ⒉光身;赤身。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段公子》:“二更后,月明如昼,砌虫唧唧,夜气清凉,闻院内履声藉藉。公子白身起,穴窗外窥,隐隐见一少男一幼女,对坐花臺畔。”⒊即白身人。唐 徐凝《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诗:“一生所遇唯 元 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宋 钱易《南部新书》壬:“令狐楚 为 桂府 白身判官,七八年奏官不下。”元 张可久《柳营曲·又答》曲:“念我白身,误却青春。”明 王錂《寻亲记·报捷》:“知他有着荷衣分,知他是依旧白身。”清 平步青《霞外攟
- 17.
白阁释义:⒈山峰名。在 陕西省。唐 岑参《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诗:“东望 白阁 云,半入 紫阁 松。”唐 杜甫《渼陂西南台》诗:“错磨 终南 翠,颠倒 白阁 影。”仇兆鳌 注引《通志》:“紫阁、白阁、黄阁 三峯,具在 圭峯 东。紫阁,旭日射之,烂然而紫。白阁 阴森,积雪不融。黄阁 不知所谓。三峯不甚远。”⒉指楼阁。唐 李商隐《街西池馆》诗:“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前蜀 贯休《读贾区贾岛集》诗:“青云终叹命,白阁久围炉。”
- 18.
白面郎释义:指纨袴子弟。唐 杜甫《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堦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麤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唐 白居易《采地黄者》诗:“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觅灯因话·翠娥语录》:“畴昔微通一笑,白面郎争与缠头。”
- 19.
细腰释义:⒈亦作“细要”。 纤细的腰身。《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 好士细要,故 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楚王 宫内无不推其细腰。”⒉代指美女。唐 温庭筠《杨柳枝》诗之三:“黄鶯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⒊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何 文 ﹞暮上北堂中梁上坐。至三更竟,忽有一人,长丈餘,高冠黄衣,升堂呼曰:‘细腰!’细腰应诺。及将曙,文 乃下堂中,如法呼之,问曰:‘……汝復为谁?’曰:‘我杵也,今在灶下。’”后即以细腰称杵。北周 庾信《夜听捣衣》诗:“北堂细腰
- 20.
行踏释义:行走,走动。 《宣和遗事》前集:“贱妾 平康 泼妓,岂是天子行踏去处?”元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曲:“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明 汤显祖《邯郸记·入梦》:“俺这朱门下,穷酸恁的无高下,敢来行踏!”《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金奴 在家清閒不惯,八老 又去招引旧时主顾,一般来走动。那几家隣舍初然只晓得 吴山 行踏,次后见往来不絶,方晓得是个大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