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 [dōng dù]
1. 渡向东岸。
3. 特指东去日本。
东渡 引证解释
⒈ 渡向东岸。
引《史记·项羽本纪》:“项羽 欲东渡 乌江。”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户十餘万皆东渡 江。”
⒉ 特指东去 日本。
引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闻 素民 已东渡。”
国语词典
东渡 [dōng dù]
⒈ 乘船东行。
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
东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度扶桑释义:东渡,渡海向东。古代日本称为“扶桑国”。
- 2.
东渡释义:⒈渡向东岸。《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欲东渡 乌江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户十餘万皆东渡 江 。”⒉特指东去 日本 。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闻 素民 已东渡。”
- 3.
唐末农民战争释义:9世纪中叶反唐农民起义。公元874年王仙芝于长垣(今属河南)率众起义。次年黄巢起兵,与王仙芝合并。后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起义领袖,号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率军由山东渡淮河、长江南下,879年攻克广州,部队发展到百万。旋挥师北伐,次年底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黄巢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后唐军围长安,黄巢突围,884年兵败自杀。唐王朝经此十年农民战争已名存实亡。
- 4.
大和上释义:即大和尚。用以称年高有德的佛教僧人。日本 淡海三船 有记载 中国 唐 代高僧 鉴真 东渡 日本 的《唐大和上东征传》。
- 5.
王京释义:王都,帝都。 宋 张耒《正月二十日梦在京师》诗:“朦朧五更梦,俄顷踏王京。”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则今日便登程,直到王京。”张国淦《北洋军阀的起源》第二节:“鸿章 于是年九月奏保 袁世凯 胆略兼优,能知大体,前随 吴长庆 东渡,久驻王京。”
- 6.
白板天子释义:晋元帝 东渡,玉玺先后失陷于 刘 石,数帝皆无玉玺。 北人称之为白板天子。按,自 秦 汉 以来,玉玺为传国之大宝,正统之象徵,北人所称,盖意 东晋 诸帝为名存实亡之皇帝。《南齐书·舆服志》:“乘舆传国璽,秦 璽也。晋 中原乱没 胡,江 左初无之,北方人呼 晋 家为白板天子。”唐 徐令信《玉玺谱》:“晋元帝 东渡,歷数帝,无玉璽,北人皆云 司马 家是白板天子。”亦作“白版天子”。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汉元后 之掷璽也,已目为亡国不祥之物矣。逮后没於 刘 石,北人珍之,至称 东晋 诸帝为
- 7.
盲圣释义:指双目失明的 唐 代圣僧 鉴真 和尚。 赵朴初《河原崎长十郎先生自广州来书奉答》诗:“忆君十年前,絶艺演盲圣。倾倒两邦人,至情与至性。”自注:“鉴真 和上东渡,五次航海失败,第六次成功到日时,双目已失明,后人称为盲圣。”
- 8.
过江释义:⒈过长江。特指西晋和北宋王室东渡事。⒉指代东晋。
- 9.
过海和尚释义:指 唐 高僧 鉴真。 因其东渡至 日本 传播佛教教义,故称。
- 10.
追锋车释义:古代一种轻便的驿车,因车行疾速,故名。《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於戎阵之间,是为传乘。”《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於是復命讲《礼记》”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晋诸公赞》:“以 望 在外,特给追锋车,虎賁卒五人,每有集会,望 輒奔驰而至。”《宋书·五行志二》:“会帝疾篤,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亦省称“追锋”。唐 王维《谢集贤学士表》:“急贤之旨,欲赐追锋。”明 唐顺之《副总兵马芳芳陷虏中十二年而归在虏中亦称为骁将》诗:“斫残右臂方挥刃,
- 11.
郡望堂号释义:清 代科举,童生经县、府、院三级考试合格成秀才,府考时取中前十名者被列为堂号。吴玉章《辛亥革命·浮槎东渡》:“过院考的时候……我是府考最后一场的第二名,被列为‘堂号’(前十名称‘堂号’,是学政必看的卷子)。”.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
- 12.
黄檗宗释义:佛教禅宗派别之一。宗名取于 福建 福清 之 黄檗山。唐 贞元 五年,正干禅师 传六祖 弘忍 之法,开创此山。断际禅师 希运 住此,大振宗法。希运 寂后,临济 义玄 之门裔,大为繁兴。尔后,黄檗 之道场与 临济 之宗风,一其盛衰,隆于 宋,废于 元,至 明 复兴。崇祯 九年,隐元 来住此山,中兴 黄檗 之道,后应 日本 僧人之请,于 南明 永历 八年东渡,在 日本 京都 建 黄檗山 万佛寺,遂为 日本 黄檗宗之祖。参见“临济宗”、“曹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