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季孙 季孙的意思
sūn

季孙

简体季孙
繁体季孫
拼音jì sūn
注音ㄐ一ˋ ㄙㄨㄣ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例句】:季弟(小弟)。季父(小叔叔)。(2) 末了。【组词】:季世。季春(春季末一月)。明季(明代末年)。季军(体育运动竞赛的第三名)。(3) 一年的四分之一。【例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季度。季风。(4) 一段时间。【组词】:季节。季候。季相(xiàng )(某个地区在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雨季。(5) 姓。

sūn xùn,(1) 同“逊”。

基本含义

指年幼的孩子。

季孙的意思

季孙 [jì sūn]

1. 复姓。

季孙 引证解释

⒈ 复姓。 春秋 时 鲁 有 季孙宿。


季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夕三迁释义: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左传·哀公八年》:“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卒三百人,有若 与焉。及 稷门 之内,或谓 季孙 曰:‘不足以害 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 闻之,一夕三迁。”
    • 2.
      三季人释义: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 3.
      三季释义:⒈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⒉指春秋鲁昭公时的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
    • 4.
      三家释义:⒈极言人户之少。⒉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⒊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⒋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⒌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⒍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穀梁三派。⒎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⒏指三皇。⒐指夏、商、周。
    • 5.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6.
      三臣释义:⒈古指三公、三卿等。⒉泛指重臣。⒊春秋鲁之仲孙、叔孙、季孙氏称“三臣”。⒋指卫之仲叔圉、祝鮀、王孙贾。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上·卫三臣》。⒌指南宋末抗元殉节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 7.
      三言释义:⒈三句话。《左传·昭公十四年》:“平丘 之会,数其贿也,以宽 卫国,晋 不为暴。归 鲁 季孙,称其诈也,以宽 鲁国,晋 不为虐。邢侯 之狱,言其贪也,以宽 鲁国,晋 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犹义也乎?”《吕氏春秋·慎小》:“齐桓公 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称贤,羣臣皆説。去肉食之兽;去食粟之鸟;去丝罝之网。”高诱 注:“是三言也。”《宋史·苏轼传》:“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⒉三个字。《战国策·齐策一》:“齐 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郭靖
    • 8.
      三都释义:⒈三个都城。 春秋 鲁 三 桓 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 之 费、孟孙 之 成、叔孙 之 郈,称三都。《左传·定公十二年》:“仲由 为 季氏 宰,将堕三都。”杜预 注:“三都,费、郈、成 也。”⒉三个都城。指 战国 赵、卫、魏 三国的都城。《吕氏春秋·无义》:“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高诱 注:“三都,赵、卫、魏。”⒊三个都城。东汉 称 雒阳 为东都,长安 为西都,宛 为南都,合称三都。⒋三个都城。指 三国 时的 蜀 都 成都、吴 都 建业、魏 都 邺。《文选·谢灵运<会吟行>》:“两京愧
    • 9.
      不哲释义:不明智。《左传·襄公二年》:“季孙 於是为不哲矣。”杜预 注:“言逆德。”一本作“不为哲矣。”
    • 10.
      两社释义:春秋 鲁 之 周社 和 亳社 的合称,两社之间是朝廷处理政务的地方。《左传·闵公二年》:“成季 之将生也,桓公 使 卜楚丘 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 友,在公之右;间於两社,为公室辅。’”杜预 注:“两社,周 社、亳 社。两社之间,朝廷执政所在。”汉 刘向《说苑·至公》:“季孙 行父 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侠於两社之间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宋 王安石《除韩琦制》:“间朝廷之两社,揉方域之万邦。”
    • 11.
      假器释义:⒈借与器物。《左传·昭公七年》:“晋 人来治 杞 田,季孙 将以 成 与之。谢息 为 孟孙 守,不可,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因引申指委以地方官职。宋 曾巩《明州到任谢两府启》:“伏念 巩 才无远用,学殆小知,误蒙假器之恩,愧乏当官之効。”⒉借助于器物。晋 成公绥《啸赋》:“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
    • 12.
      公西姓释义:公西姓源流单纯,,鲁国公族季孙氏的支系后代所改。
    • 13.
      加笾释义:谓礼遇厚于常时。《左传·昭公六年》:“夏,季孙宿 如 晋,拜 莒 田也。晋侯 享之,有加籩。”杜预 注:“籩豆之数,多於常礼。”唐 白居易《为宰相谢恩赐酒脯饼果等状》:“宠过加籩,惧多尸素之责;荣同置醴,惭无麴糵之功。”宋 李纲《谢赐御筵表》:“悯其行役,赐以宴娱,仍招佩槖之臣,以示加籩之宠。”
    • 14.
      千钟释义:⒈极言粮多。古以六斛四斗为一钟,一说八斛为一钟,又谓十斛为一钟。《孔子家语·致思》:“季孙 之赐我粟千钟也,而交益亲。”《史记·货殖列传》:“屠牛羊彘千皮,贩穀千钟,薪稾千车。”晋 葛洪《抱朴子·吴失》:“犹託万钧於尺舟之上,求千钟於升合之中。”⒉指优厚的俸禄。《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宋 陆游《破阵子》词:“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明 徐霖《绣襦记·堕计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禄享千钟自有时。”⒊千盅,千杯。极言酒多或酒量大。《孔丛子·儒服》:“尧 舜 千钟,
    • 15.
      听失释义:谓听狱的错失。 《公羊传·成公十六年》:“季孙行父 曰:‘臣有罪,执其君;子有罪,执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扬雄 亦以为鼓妖,听失之象也。”
    • 16.
      季孟释义:⒈指春秋时鲁国贵族季孙氏和孟孙氏。 ⒉犹伯仲之间,谓不相上下。
    • 17.
      季孙之忧释义:原指季孙氏的忧患。后借指内部的忧患。《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孙:鲁国大夫。参见〔萧墙之祸〕
    • 18.
      季氏释义:即 春秋 时 鲁 国 季孙氏。
    • 19.
      归祭释义:归去祭祀。谓回去治理国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退而谓 季孙:‘君怒未怠,子姑归祭。’”杜预 注:“归摄君事。”
    • 20.
      无出释义:⒈别出去。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孙 告二子,二子不可。求 曰:‘若不可,则君无出。’”⒉不要交纳。《后汉书·安帝纪》:“凤凰所过亭部,无出今年田租。”⒊不能超过。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二:“火烧疮无出醋泥,甚验。”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大抵 南宋 古体当推 朱元晦,近体无出 陈去非。”⒋谓未生育子女。《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原来 商小姐 无出,有媵婢生得两个儿子。”

季孙(jis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季孙是什么意思 季孙读音 怎么读 季孙,拼音是jì sūn,季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季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