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é,(1) 谴责,责备。【组词】:众人交谪。(2) 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组词】:谪迁。谪降(jiàng )。谪戍。谪居。贬谪。(3) 变异。【例句】:“庚午之日,日始有谪”。
fā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1. 亦作“谪发”。
2. 责过罚恶。
3. 贬谪并发配。
5. 指因罪而远戍的人。
⒈ 亦作“讁发”。
⒉ 责过罚恶。
引《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讁发,自以行无戾也。”
杨伯峻 集释:“讁谓责其过也,发为攻其恶也。”
⒊ 贬谪并发配。
引《汉书·晁错传》:“秦 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
⒋ 指因罪而远戍的人。
引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今以謫发充之,远者万里,近者千餘里,违其土性,死伤逃窜十常八九,如是而焉得不销耗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谪发,指因犯罪被罚当军的,也叫作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