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国 [shī guó]
1. 丧失国家的统治权;亡国。
失国 引证解释
⒈ 丧失国家的统治权;亡国。
引《国语·晋语二》:“得国常於丧,失国常於丧。”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楚王 失国亡走,一言善而復其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唐太宗 发兵击破 吐谷浑,可汗 慕容允 败死,太子 达延芒波结 失国,逃归 吐蕃。”
失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党辈释义:⒈众多。《汉书·翟方进传》:“惟君登位,於今十年,灾害并臻,民被飢饿,加以疾疫溺死,关门牡开,失国守备,盗贼党辈。”颜师古 注:“党众多。”⒉党与。《后汉书·张皓传》:“所引党辈八十餘人,皆以诽谤当伏重法。”南朝 宋 颜延之《庭诰》:“呻吟於墻室之内,喧嚣於党辈之间。”
- 2.
失地释义:⒈丧失的国土:收复失地。⒉丧失国土:失地千里。
- 3.
失国释义:丧失国家的统治权;亡国。
- 4.
寄公释义:古指失国后寄居别国的诸侯。后亦泛称失位而流亡者。
- 5.
放废释义:⒈放逐罢黜。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 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三代盛矣,然 禹 之孙 太康 失国,汤 之孙 太甲 放废。”明 文徵明《周康僖公传》:“及一时放废诸臣,皆国家旧人,去不以罪,所宜録用。”⒉放纵自弃。《明史·文苑传二·王廷陈》:“屏居二十餘年,嗜酒纵倡乐,益自放废。”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 孙宏 ﹞抱经纶之宏略,少不见用於时,中岁輒自放废,与方外緇衲为侣。”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今使为 宝玉 者於 黛玉 既死之后,或感愤而自杀,或
- 6.
无愁天子释义:古对 北齐 失国昏君 后主 高纬 的讥称。
- 7.
淹延释义:⒈长久。唐 黄滔《祭陈侍御峤》:“莫不 汉 帷驻策,薛 石留牋,从容渥泽,宠异淹延。”元 郝经《老马》诗:“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⒉拖延。《金史·佞幸传·李通》:“太师 梁王 连年南伐,淹延岁月。”明 叶子奇《草木子·克谨》:“其能淹延数岁,直至戊申而后失国,亦云幸矣。”⒊指疾病缠绵。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不幸染尘疾,风散难医治,淹延近一岁。”《西游记》第六八回:“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
- 8.
盈庭释义:亦作“盈廷”。 充满朝廷。《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楚辞·大招》:“室家盈庭,爵禄盛只。”王逸 注:“盈满朝廷。”王夫之 通释:“盈庭,皆列位于朝廷。”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自两 汉 文明,楷式昭备,蔼蔼多士,发言盈庭。”《旧唐书·武宗纪论》:“属天骄失国,潞 孽阻兵,不惑盈庭之言,独纳大臣之计。”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又以比岁 淮 弱 黄 强,重迟空晚,发议盈廷,图改运道。”
- 9.
蹙国丧师释义:蹙:收缩,指丧失国土。国土沦丧,军队失利。
- 10.
蹙国释义:丧失国土。《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后汉书·西域传序》:“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 百蛮。蹙国减土,经有明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而乃卑辞重币,求和于 契丹,蹙国縻爵,姑息于 保吉。”
- 11.
蹙土释义:损失国土。
- 12.
蹙地释义:损失国土。
- 13.
齧指释义:⒈咬破指头。表示决心,发誓。《史记·田叔列传》:“赵王 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宋 孙光宪《浣溪沙》词:“啮指暗思花下约,凭阑羞睹泪痕衣。”明 李东阳《读唐诗三十一首》之二:“﹝ 徐世勣 ﹞又忍弃其流涕啮指之言,以成 武氏 之祸。”⒉表示思念深切。宋 岑象求《吉凶影响录》:“曾子 从 仲尼 在 楚 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思尔啮指。’孔子 曰:‘曾参 之精感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