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兵 [zhù bīng]
1. 驻扎军队。
驻兵 引证解释
⒈ 驻扎军队。
引《后汉书·刘虞传》:“加胜败难保,不如驻兵,以武临之。”
《金史·太祖纪》:“賚勃极烈 宗翰 为都统,驻兵 云中。”
《英烈传》第六五回:“又闻 扩廓帖木儿 驻兵 太原,公然不来接应, 景昌 十分畏惧。”
驻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闸释义:建筑在边界上供守卫的垛城。清 林则徐《巡阅澳门情形折》:“再迤南十五里,建有关牐一座,驻兵防守,为扼吭拊背要区,出关即入 澳 境。”清 林则徐《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横筑垛城数丈,以界华夷,曰关牐,设弁守之。”
- 2.
关防释义:⒈防止泄露机密。⒉旧时政府 机关或部队用的印信,多为长方形。⒊旧指驻兵防守的要塞,也指防守,防备。
- 3.
寖辟释义:逐渐开发。《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垦免赋,三年后输粮,旋令驻兵挈眷前赴,而丁口日增,又拨地户三十亩,俾加垦自给,地利寖闢矣。”
- 4.
屯住释义:亦作“屯驻”。驻守。《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君其治严,总率诸军屯住 汉中,须 吴 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宋 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水浒传》第一○九回:“都在 睦州 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马。”清 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当诸将屯驻 秣陵,向 公 荣、张 公 国樑 最负重望。”
- 5.
屯卫释义:⒈驻兵守卫。⒉指兵卫之所。⒊隋唐时禁卫军的一种。
- 6.
屯垦释义:驻兵垦荒:屯垦戍边。
- 7.
屯防释义:驻兵防御。
- 8.
廪稍释义:亦作“廪稍”。旧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语本《仪礼·聘礼》“惟稍受之。”汉 郑玄 注:“稍,廩食也。”贾公彦 疏:“以其稍稍给之,故谓米廩为稍。”宋 叶适《四屯驻兵奏议》:“廩稍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元 揭傒斯《靖州广德书院记》:“厚岁币以聘师,高廪稍以养生徒。”
- 9.
开坐释义:犹开列。宋 范仲淹《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仍乞指挥诸路部署司,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并今后差到兵士,并依此拣选施行讫,逐旋开坐闻奏。”《元典章·台纲一·内台》:“如是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元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明 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臣等谨查照累朝事例,酌拟仪注,开坐上请,伏乞圣明裁定,勅下臣等遵行。”
- 10.
易视释义:⒈改变看事物的角度。谓从不同方面观察。《韩非子·八经》:“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陈奇猷 集解引 王先慎 曰:“易地而观,以考验其择守。”⒉改变看法。《汉书·鲍宣传》:“復徵 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以应天心,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颜师古 注:“易,改也。”⒊轻视。明 文徵明《先君行略》:“虽在童稚,人不敢易视。”清 魏源《圣武记》卷七:“巡抚 元展成 易视 苗 疆,遽于十年设营驻兵。”
- 11.
烽戍释义: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 12.
焉支释义:⒈山名。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⒉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
- 13.
直节释义:谓守正不阿的操守。宋 范仲淹《依韵和庞殿院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宋 岳飞《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明 无名氏《节侠记·私仰》:“他少年磊落,直节嶙峋,又好结交豪杰,以此人都忌他。”《明史·李时勉传》:“然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者,莫如 时勉。”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石星 直节震 明 代,及任本兵,日本 之役惟调停贿款。”
- 14.
碉堡释义:供观察、射击、驻兵用的突出于地面的多层工事。 多为砖石或混凝土结构。
- 15.
社木砦释义:故址在今 湖南省 常德市 东。相传因 汉光武帝 刘秀 在此植木得名。宋 时在此驻兵戍守。绍兴 四年(1134年)曾被农民起义军 杨么 所攻破。《宋史·高宗纪四》:“﹝秋七月﹞癸丑,湖贼 杨钦 等破 社木砦,官军败却,小将 许筌 战殁。”
- 16.
蜀相军营释义:即 诸葛寨。在今 四川省 南江县 西一百里。相传 诸葛亮 曾驻兵于此。
- 17.
馈餫释义:运送粮饷。《新唐书·李德裕传》:“其部落众寡,馈餫远邇,曲折咸具。”《清史稿·兵志一》:“咸丰 三年,以 新疆 南北两路驻兵四万餘人,岁餉一百四十五万,军兴后馈餫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