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杨朔 杨朔的意思
yángshuò

杨朔

简体杨朔
繁体楊朔
拼音yáng shuò
注音ㄧㄤˊ ㄕㄨㄛ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g,(1)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组词】:杨柳。(2) 姓。

shuò,(1) 农历每月初一。【组词】: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2) 始。【例句】:“皆从其朔”。(3) 北方。【组词】: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基本含义

指人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得过于拘谨、谨慎,不敢有所放松或大胆行动。

杨朔的意思

杨朔 [yáng shuò]

1. (1913-1968)散文家,小说家。山东蓬莱人。1938年到延安,曾深入华北根据地采访。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任新华社特派记者,参加过平津战役。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中篇小说《红石山》,散文集《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有《杨朔文集》。


杨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时间释义:短时间之内。《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 曲池 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嘆穷途少年客,一时间,命运乖。”《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一时间那两个骡夫也吃完了饭,走了进来。”杨朔《泰山极顶》:“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象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
    • 2.
      一晃眼释义:犹一眨眼。形容时间过得快。杨朔《雪花飘飘》:“曹老贵 连家都没敢回,从此逃到口外去,一晃眼就是七、八年。”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十二:“梁大娘 上下打量着我妈妈:‘一晃眼快三十年没见了。嗯,你没显老,没显老呀!’”
    • 3.
      一片释义:⒈数量词。 用于平而薄的东西。汉 荀悦《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元 张养浩《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⒉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宋 王安石《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杨朔《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
    • 4.
      一转眼释义:比喻极短的时间。元 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一转眼选场开,发了愿来年去,直至那 长安 帝都。”《红楼梦》第一二○回:“第三次,送那玉来,坐在前厅,我一转眼就不见了。”杨朔《我的改造》:“有时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心里记,一转眼可又忘了。”
    • 5.
      三九天释义: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至九九为止。 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老舍《四世同堂》二九:“她的南屋是全院中最潮湿的,最冷的;到三九天,夜里能把有水的瓶子冻炸。”杨朔《乱人坑》:“三九天身上也难得些棉絮,只是披着石灰袋子,破麻包。”
    • 6.
      三岔路释义:同“三叉路”。《水浒传》第三三回:“这 清风寨 却在 青州 三岔路口,地名 清风镇。”杨朔《百花山》:“不远处三岔路口有座地堡,听见声,打起枪来。”
    • 7.
      下心释义:屈意从人。 明 李贽《定林庵记》:“肯俯首下心,归礼穷士,日倚簷楹,欣乐而忘其身之贱,必欲为圣人然后已者耶!”《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即不然,也该低首下心,先保全了太公,然后布告天下,问罪兴师。”杨朔《十年》:“不但不敢得罪人,还得低首下心,处处让人。”
    • 8.
      不谢释义:⒈不亚于。《晋书·文苑传·左思》:“思 自以其作不谢 班(班固)张(张衡)。”《魏书·于栗磾传》:“烈(于烈)之节概,不谢 金日磾 也。”⒉不凋谢。杨朔《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⒊不必感谢。钱钟书《围城》九:“至亲不谢,鸿渐 说不出话。”
    • 9.
      乾哕释义:要吐又吐不出来。《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美娘 ﹞自觉酒力不胜,胸中似有满溢之状。爬起来,坐在被窝中,垂着头,只管打乾噦。”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五段:“还不是那个姓 郑 的,说是腿转筋了,又说是胸口痛,干哕,医生也看不出个头肚来。”
    • 10.
      乾巴释义:⒈干硬的饼状食物。《西游记》第十三回:“那 伯钦 另设一处,铺排些没盐没酱的老虎肉……点剁鹿肉、乾巴,满盘满碗的陪着 三藏 吃斋。”⒉因失去水分而收缩。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太阳燥热……苞米的红缨一半干巴了。”杨朔《桃树园》:“石老海 病的有年数了,半身不遂,两条腿瘦得就象那干巴树枝,瘫在炕上不能动弹。”⒊指语言文字枯燥单调。茹志鹃《新当选的团支书》:“写完后自己看看又觉得太生硬,太干巴,于是撕掉重新再来。”黄宗英《大雁情》:“我实在不会写文章,挺生动的事儿,让我一写就干巴了。”
    • 11.
      乾急释义:干着急。《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倒累老爷发了这塲大怒,太太枉着了会子乾急。”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急也是干急。围着洞口两三百步方圆的面积,净定时炸弹,好不好呜地冒起阵烟,响上一个,谁敢靠前?”
    • 12.
      乾贝释义:用海产扇贝、江瑶贝等的肉柱(即闭壳肌)晒干而成的珍贵食品。用江瑶贝肉柱制成的叫“江瑶柱”。杨朔《海市》:“干贝、鲍鱼、海参一类东西,本来是极珍贵的海味。”
    • 13.
      倒吊释义:⒈见“倒吊”。 ⒉亦作“倒弔”。头下脚上地悬挂。清 李渔《奈何天·虑婚》:“我也曾读过十几年书,如今倒弔起来,没有一点墨水。”《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晁住娘子 道:‘怎么就捨不的?倒弔着他刷井来!’”杨朔《万古青春》:“李家发 捉到只耗子,倒吊在树上。”⒊耷拉,下垂。柳青《狠透铁》:“他那满涂着鼻涕和眼泪的脸孔不敢面对人,脑袋倒吊下去。”
    • 14.
      做甚麽释义:亦作“做什麼”。 干什么;为什么。询问原因或目的。宋 苏轼《答参寥书》之二:“若是至人无一事,冒此嶮做甚么?”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不是我的肉是 朝鲜 人民的肉,做什么不当爱惜?”亦省作“做甚”。《平妖传》第二七回:“任迁 道:‘这是我相识 张屠 家中,不知做甚的有这许多人。’”
    • 15.
      冷丁释义:突然,冷不防。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韩老六 冷丁坐起来,切断 老田头 的话,劈头问道:‘共产党工作队来了,你说好不好?’”杨朔《海市》:“浪头一个接着一个打到船上来,船帮子都打坏了,眼看着要翻。正在危急的当儿,前边冷丁出现一只军舰。”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新当选的团支书》:“小保 一个人正忙得快活,冷丁的给这一声喊,吓得把一团脏棉纱急藏到背后,飞红了脸,直挺挺的站在那里。”
    • 16.
      初头释义:⒈当初。宋 杨万里《白头吟》:“怨杀 相如 偿底事,初头苦信一张琴。”《朱子语类》卷二一:“丧,初头只是戚;礼,初头只是俭。”⒉指月分或年分的初始。《水浒传》第十五回:“他生辰是六月十五日,如今却是五月初头。”杨朔《海天苍苍》:“我清清楚楚,记得是一九四七年初头。”
    • 17.
      到老释义:⒈直到老年。汉 焦赣《易林·谦之损》:“常德自如,安坐无尤。幸入贵乡,到老安荣。”唐 杜荀鹤《山中贻同志》诗:“到老如今日,无心愧古人。”⒉谓直到最后。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白费了半天力气,到老还是过不去江。”
    • 18.
      劈头盖脑释义:亦作“劈头劈脑”。亦作“劈头盖顶”。正对着头部。形容来势迅猛。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十章:“动不动便是耳光棍子,甚至扁担之类,可以打得死人的家伙,劈头劈脑打下来。”杨朔《春雷一声》:“革命象一声春雷似的,劈头盖顶压上来了。”峻青《海啸》第三章十二:“突然,一个巨大的浪头劈头盖脑地打了下来。”《十月》1981年第5期:“有一回,她在团组织生活会上劈头盖脑地批评我,气得我一星期没理她。”
    • 19.
      吹唬释义:⒈吹嘘,说大话。杨朔《分水岭》:“这回进山,当官的瞎吹唬,说什么要把解放军一网打尽,谁知净爬大山,个个累得呲牙咧嘴,连解放军的屁味也闻不上。”杨朔《洗兵马》上卷三:“﹝ 高金榜 ﹞一路对人吹唬说他当年吃的什么,穿的什么……连皇帝也不如他。”⒉方言。大声训斥。徐光耀《平原烈火》二一:“战士们哄哄哄高兴的乱说笑起来,刘一萍 猛然吹唬道:‘嚷嚷什么!’”郭光《仅仅是开始》二:“有时 刘长水 被别人吹唬了几句,便向他身上出气。”
    • 20.
      唿唿释义:象声词。多指火烧声。杨朔《鸭绿江南北》:“有的工友简直变成火人,棉衣服烧得唿唿的,幸亏拿水龙把火浇熄。”《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一筐筐的‘四旧’被倒进了唿唿作响的火焰之中。”

杨朔(yangsh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杨朔是什么意思 杨朔读音 怎么读 杨朔,拼音是yáng shuò,杨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杨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