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乘胜 乘胜的意思
chéngshèng

乘胜

简体乘胜
繁体乘勝
拼音chéng shèng
注音ㄔㄥˊ ㄕㄥˋ
结构AB式
词性副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 shèng,(1) 骑,坐。【组词】:乘马。乘车。乘客。乘警。(2) 趁着,就着。【组词】: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xìng)。因利乘便。(3)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组词】:乘法。乘幂(mì)。乘数。(4)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组词】:大乘。小乘。上乘。下乘。(5) 姓。(1)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组词】:乘舆。千乘之国。(2) 古代称四为乘。【组词】:乘矢。乘壶。“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组词】:史乘。野乘。

shèng shēng,(1)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组词】:胜利。得胜。胜券(指胜利的把握)。胜负。无往不胜。(2) 超过,占优势。【组词】:胜似。优胜。以少胜多。(3) 优美的。【组词】:胜地。胜景。胜境。胜迹。胜状(胜景)。(4) 古代妇女的饰物。【组词】:花胜。彩胜。(5)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组词】:胜任。不胜其烦。(6) 尽(旧读shēng )。【组词】:不胜感激。

基本含义

利用胜利的势头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功。

乘胜的意思

乘胜 [chéng shèng]

1. 胜利之后不停歇地继续干。

[follow up a victory;]

乘胜 引证解释

⒈ 趁着胜利的形势。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 因乘胜尽破其军,虏 魏 太子 申 以归。”
《后汉书·宋俊传》:“乘胜逐北数十里,斩首万餘级。”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金 主欲乘胜来议和。”
老舍 《正红旗下》三:“受了这个打击,大姐婆婆才不能不管我母亲叫亲家太太,而姑母也乘胜追击,郑重声明;她的丈夫(可能是 汉 人!)也作过二品官!”


乘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释义:虺:小蛇;弗:不;摧:消灭。 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2.
      先志释义:⒈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⒉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⒊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 3.
      内三郎释义:北魏 宫中宿卫官。《魏书·陆真传》:“世祖 初,以 真 膂力过人,拜内三郎。”《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门未及闭,内三郎 豆代田 帅众乘胜入 西宫。”胡三省 注:“内三郎,魏 宿卫之官也,三郎将领之。又按 魏道 武帝 天兴 初置幢主、幢将,立内三郎。内三郎,卫士也。”
    • 4.
      剿扑释义:⒈犹剿除。⒉勦撲:犹勦除。《陈书·周迪传》:“乘胜长驱,勦扑凶丑,如燎毛髮。”
    • 5.
      喘息释义:⒈急促呼吸:喘息未定。⒉形容战斗或紧张活动中短暂的休息: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 6.
      嘁嘁释义:象声词。小语声或轻细的声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假如北洋兵乘胜追击,虽说 长江 天险,未见得不可以偷渡或强渡,打过 江 来怎么办?’正在 武昌 江边布防时候,廖湘芸 嘁嘁地向 季交恕 说。”《收获》1981年第6期:“﹝ 千代子 ﹞把嘴凑近 虎子 耳边,嘁嘁的说:‘叫我一声姐姐!’”老舍《二马》第四段四:“老马 先生把帽子戴上,嘁嘁的笑了一阵。”
    • 7.
      夫差释义:(?-前473)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 8.
      席胜释义:犹乘胜。 凭借胜利的有利形势。
    • 9.
      慑气释义:⒈丧气。《陈书·高祖纪上》:“军士乘胜,无不一当百,尽收其船舰。贼军慑气。”⒉因恐惧而屏息。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
    • 10.
      戏下释义: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戏,通“麾”。《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戏,一作麾。”《汉书·李广传》:“广 歷七郡太守,前后四十餘年,得赏赐,輒分其戏下,饮食与士卒共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英 师乘胜长驱,直泊 乌涌,湖南 镇筸 总兵 祥福 拒战不克,与其戏下二将赴敌死之。”
    • 11.
      摄服释义:⒈有缘饰的衣服。《仪礼·既夕礼》:“贰车白狗摄服。”郑玄 注:“摄,犹缘也。”贾公彦 疏:“服又加白狗皮缘之,谓之摄服。”⒉亦作“摄伏”。威慑使之屈服;畏惧屈服。摄,通“慑”。《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三国 魏 曹操《内诫令》:“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群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 陕 者,犹摄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胡三省 注:“摄,读曰‘慑’。”清 戴名世《老子论上》
    • 12.
      楚河汉界释义:河汉界是历史典故,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 13.
      止军释义:让军队停止前进。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 乃追 项王 至 阳夏 南,止军。”《晋书·苻坚载记下》:“诸将请乘胜入城,坚 惧为 冲(慕容冲)所获,乃击金以止军。”《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韩信 军﹞未至 井陘口 三十里,止舍”元 胡三省 注:“止军而舍息也。”
    • 14.
      游徼释义:⒈秦 汉 时乡官名。负责巡查盗贼。秦 置,汉 至 南北朝 多沿置,后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游徼徼循禁贼盗。”《东观汉记·郑均传》:“兄 仲 为县游徼,颇受礼遗,均 数諫止。”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七》:“汉 曰三老,曰嗇夫,曰游徼,皆赐爵同于乡遂之官。”⒉巡游。《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十年》:“无事则泛舟长 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明史·常遇春传》:“汉 军出 江 游徼,遇春 击之,皆反走,乘胜取 江州。”⒊指游击的小部队。徼,通“邀”,
    • 15.
      略阵释义:亦作“略陈”。 巡视阵地。《晋书·苻坚载记下》:“融 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周书·齐炀王宪传》:“俄而 湝 所署领军 尉相愿 伪出略阵,遂以众降。”《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北汉 主知帝(后周世宗)自临陈,褒赏 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 前略陈,马倒,为 周 兵所杀。”
    • 16.
      绿林起义释义:西汉末从湖北绿林山开始的农民大起义。外戚王莽代汉后,实行复古“改制”,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率众起义,被称为绿林军。公元22年绿林军离开山区,分为新市兵、下江兵两支;北上时,又与湖北平林兵会合。公元23年起义军建立政权,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国号仍叫汉,年号更始。起义军攻占宛(今河南南阳)和昆阳(今河南叶县),大败王莽军,乘胜攻入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
    • 17.
      缓气释义:恢复正常呼吸(多指极度疲劳后的休息):乘胜追击,不给敌人缓气的机会。
    • 18.
      辽沈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国民党正规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44个师,48万余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首先歼灭了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锦州之敌。锦州解放,迫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大部投降。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立即回师,将从沈阳来援锦州之敌消灭于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随后又乘胜解放了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 19.
      返旆释义:⒈亦作“返斾”。回师。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潜光 阳 甸,返斾 吴 丘。”《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牧犍 闻 蠕蠕 内侵 善无,幸车驾返斾,遂婴城自守。”《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若节用爱民,务农训兵,数年之中,公私充实,而 赵 魏 之间,厌苦寇暴,民思 燕 德,庶几返旆,克復故业。”《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陈、蔡、鲁 三国之兵,见 宋 兵移动,俱有返斾之意。”《洪秀全演义》第二十回:“乘胜入 晋,直抵 燕 冀 无返斾。”⒉指返归。明 冯梦龙《情史·情私·江情》:“既自京师返旆
    • 20.
      进捣释义:进击;攻打。 明 罗曰褧《咸宾录·南夷·贵南诸夷》:“明年,诸将进擣砲木,罗袜寨 伏兵,计擒贼首 阿革 及贼从 阿义、阿黎。”明 罗曰褧《咸宾录·南夷·贵南诸夷》:“贼败走,诸军乘胜追杀,进擣 都黎。”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惟 鲁爽 等进擣 长社,魏 守将 秃髮憣 弃城遁去。”

乘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释义:虺:小蛇;弗:不;摧:消灭。 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2.
      先志释义:⒈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⒉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⒊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 3.
      内三郎释义:北魏 宫中宿卫官。《魏书·陆真传》:“世祖 初,以 真 膂力过人,拜内三郎。”《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门未及闭,内三郎 豆代田 帅众乘胜入 西宫。”胡三省 注:“内三郎,魏 宿卫之官也,三郎将领之。又按 魏道 武帝 天兴 初置幢主、幢将,立内三郎。内三郎,卫士也。”
    • 4.
      剿扑释义:⒈犹剿除。⒉勦撲:犹勦除。《陈书·周迪传》:“乘胜长驱,勦扑凶丑,如燎毛髮。”
    • 5.
      喘息释义:⒈急促呼吸:喘息未定。⒉形容战斗或紧张活动中短暂的休息: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 6.
      嘁嘁释义:象声词。小语声或轻细的声音。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六章:“‘假如北洋兵乘胜追击,虽说 长江 天险,未见得不可以偷渡或强渡,打过 江 来怎么办?’正在 武昌 江边布防时候,廖湘芸 嘁嘁地向 季交恕 说。”《收获》1981年第6期:“﹝ 千代子 ﹞把嘴凑近 虎子 耳边,嘁嘁的说:‘叫我一声姐姐!’”老舍《二马》第四段四:“老马 先生把帽子戴上,嘁嘁的笑了一阵。”
    • 7.
      夫差释义:(?-前473)春秋末期吴国国君。 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 8.
      席胜释义:犹乘胜。 凭借胜利的有利形势。
    • 9.
      慑气释义:⒈丧气。《陈书·高祖纪上》:“军士乘胜,无不一当百,尽收其船舰。贼军慑气。”⒉因恐惧而屏息。唐 赵璘《因话录·商上》:“旬朔内,坊市姦偷宿猾,慑气屏跡。”
    • 10.
      戏下释义:谓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引申为部下。戏,通“麾”。《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戏,一作麾。”《汉书·李广传》:“广 歷七郡太守,前后四十餘年,得赏赐,輒分其戏下,饮食与士卒共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借大王威福,加臣三寸舌,诸山莫不愿执鞭靮,从戏下。”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东要抚》:“英 师乘胜长驱,直泊 乌涌,湖南 镇筸 总兵 祥福 拒战不克,与其戏下二将赴敌死之。”
    • 11.
      摄服释义:⒈有缘饰的衣服。《仪礼·既夕礼》:“贰车白狗摄服。”郑玄 注:“摄,犹缘也。”贾公彦 疏:“服又加白狗皮缘之,谓之摄服。”⒉亦作“摄伏”。威慑使之屈服;畏惧屈服。摄,通“慑”。《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三国 魏 曹操《内诫令》:“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群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 陕 者,犹摄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胡三省 注:“摄,读曰‘慑’。”清 戴名世《老子论上》
    • 12.
      楚河汉界释义:河汉界是历史典故,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 13.
      止军释义:让军队停止前进。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 乃追 项王 至 阳夏 南,止军。”《晋书·苻坚载记下》:“诸将请乘胜入城,坚 惧为 冲(慕容冲)所获,乃击金以止军。”《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韩信 军﹞未至 井陘口 三十里,止舍”元 胡三省 注:“止军而舍息也。”
    • 14.
      游徼释义:⒈秦 汉 时乡官名。负责巡查盗贼。秦 置,汉 至 南北朝 多沿置,后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游徼徼循禁贼盗。”《东观汉记·郑均传》:“兄 仲 为县游徼,颇受礼遗,均 数諫止。”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七》:“汉 曰三老,曰嗇夫,曰游徼,皆赐爵同于乡遂之官。”⒉巡游。《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十年》:“无事则泛舟长 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明史·常遇春传》:“汉 军出 江 游徼,遇春 击之,皆反走,乘胜取 江州。”⒊指游击的小部队。徼,通“邀”,
    • 15.
      略阵释义:亦作“略陈”。 巡视阵地。《晋书·苻坚载记下》:“融 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周书·齐炀王宪传》:“俄而 湝 所署领军 尉相愿 伪出略阵,遂以众降。”《资治通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北汉 主知帝(后周世宗)自临陈,褒赏 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 前略陈,马倒,为 周 兵所杀。”
    • 16.
      绿林起义释义:西汉末从湖北绿林山开始的农民大起义。外戚王莽代汉后,实行复古“改制”,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率众起义,被称为绿林军。公元22年绿林军离开山区,分为新市兵、下江兵两支;北上时,又与湖北平林兵会合。公元23年起义军建立政权,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国号仍叫汉,年号更始。起义军攻占宛(今河南南阳)和昆阳(今河南叶县),大败王莽军,乘胜攻入长安,推翻了王莽政权。
    • 17.
      缓气释义:恢复正常呼吸(多指极度疲劳后的休息):乘胜追击,不给敌人缓气的机会。
    • 18.
      辽沈战役释义: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最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时,国民党正规军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共44个师,48万余人,分别收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的兵力,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首先歼灭了联结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锦州之敌。锦州解放,迫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大部投降。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立即回师,将从沈阳来援锦州之敌消灭于黑山、大虎山及其以东地区。随后又乘胜解放了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 19.
      返旆释义:⒈亦作“返斾”。回师。晋 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潜光 阳 甸,返斾 吴 丘。”《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牧犍 闻 蠕蠕 内侵 善无,幸车驾返斾,遂婴城自守。”《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若节用爱民,务农训兵,数年之中,公私充实,而 赵 魏 之间,厌苦寇暴,民思 燕 德,庶几返旆,克復故业。”《东周列国志》第五回:“陈、蔡、鲁 三国之兵,见 宋 兵移动,俱有返斾之意。”《洪秀全演义》第二十回:“乘胜入 晋,直抵 燕 冀 无返斾。”⒉指返归。明 冯梦龙《情史·情私·江情》:“既自京师返旆
    • 20.
      进捣释义:进击;攻打。 明 罗曰褧《咸宾录·南夷·贵南诸夷》:“明年,诸将进擣砲木,罗袜寨 伏兵,计擒贼首 阿革 及贼从 阿义、阿黎。”明 罗曰褧《咸宾录·南夷·贵南诸夷》:“贼败走,诸军乘胜追杀,进擣 都黎。”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惟 鲁爽 等进擣 长社,魏 守将 秃髮憣 弃城遁去。”

乘胜造句

1.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而逃,周瑜乘胜追击。

2.部队乘胜追击,敌人已成为口中蚤虱。

3.敌军既已抱头鼠窜,且让我们乘胜追击。

4.兵贵神速,我们应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息机会。

5.这支军队乘胜追击,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6.鼓励他们戒骄戒躁,乘胜前进。

7.我军乘胜前进,追击溃败的敌人。

8.黑暗中一些窸窸窣窣的声响,不免使得那败军风声鹤唳,生怕是乘胜追击的敌军的埋伏。

9.乘胜追击,兵贵神速,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10.我军步步为营,乘胜前进。

11.我们要乘胜追击,不给敌人喘气的机会。

乘胜(cheng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乘胜是什么意思 乘胜读音 怎么读 乘胜,拼音是chéng shèng,乘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乘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