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士大夫 士大夫的意思
shì

士大夫

简体士大夫
繁体
拼音shì dà fū
注音ㄕˋ ㄉㄚˋ ㄈㄨ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fū fú,(1) 旧时称成年男子。【组词】: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组词】:夫役。拉夫。(3) 〔夫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组词】:丈夫。夫妇。(1) 文言发语词。【组词】:夫天地者。(2) 文言助词。【例句】:逝者如斯夫。(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组词】:夫猫至。

基本含义

指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

士大夫的意思

士大夫 [shì dà fū]

1. 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充乎士大夫之列。
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清·周容《芋老人传》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苏轼《石钟山记》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scholar-bureaucrat;]

士大夫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周礼·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郑玄 注:“亲受其职,居其官也。”
《晋书·夏侯湛传》:“僕也承门户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居要津者密相付授,见士大夫有稍慕洁修,麤能操守,輒以道学之名归之。”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宋 世士大夫最讲礼法,然有不可解者二:仕宦卒葬,终身不归其乡,一也;阀閲名家,不以再嫁为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 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女人,自命知书达礼,精明干练。”

⒉ 将佐;将士。

《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行之三年, 秦 人兴师,临於 西河,魏 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汉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明 柯维骐 《<史记>考要》卷八:“《周礼》师帅皆中大夫,旅帅皆下大夫,卒长皆上士,两司马皆中士,而皆统於军将,故曰士大夫。”

⒊ 士族;士族中的人。

《南史·江斅传》:“﹝ 纪僧真 ﹞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 荀昭光 女,即时无復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纔记姓名。”
范文澜 《唐代佛教·引言》:“南朝 士大夫有谈玄(玄学也是一种麻醉剂)的习惯。”


国语词典

士大夫 [shì dà fū]

⒈ 旧称在职居官的人。

《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⒉ 军中的将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

《史记·卷一〇九·李将军传·太史公曰》:「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⒊ 士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南史·卷三六·江夷传》:「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士大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官一集释义:旧时士大夫以所署官作为撰集之名,始於 南朝 梁 王筠。
    • 2.
      三材释义:⒈指天、地、人。 ⒉三种人材:官人使吏之材,士大夫官师之材,卿相辅佐之材。⒊三位辅弼之才。⒋三种材料。制作车轮的三种木材。⒌三种材料。指制弓的胶、丝、漆。⒍三种材料。古代指炊事必备的水、木、火。
    • 3.
      上事释义:⒈正业。《管子·问》:“乡子弟力田为人率者几何人?国子弟之无上事,衣食不节,率子弟不田弋猎者几何人?”⒉指君事,国事。汉 刘安《上书谏伐南越》:“越 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⒊向朝廷上书言事。《后汉书·隗嚣传》:“嚣 宾客、掾史多文学生,每所上事,当世士大夫皆讽诵之。”⒋指所上的奏章。《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省上事,款诚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动容。”⒌接任;就职。《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壬午,延寿 下令,以来月朔日於待贤馆上事,受文武官贺。”《续资治通鉴
    • 4.
      下臣释义:⒈臣对君的谦称。《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左传·文公十二年》:“使下臣致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汉 韦孟《讽谏》诗:“既藐下臣,追欲纵逸。”金 宇文虚中《上乌林天使》诗之三:“幸有故人知底藴,下臣获考敢谋安。”⒉品德卑劣的臣子。《荀子·大略》:“下臣事君以货,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 5.
      东堂释义:⒈东厢的殿堂或厅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书·顾命》:“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鉞,立于西堂。”唐 王维《故太子师徐公挽歌》之三:“北首辞明主,东堂哭大臣。”金 蔡珪《并州无竹官舍东堂之北种碧芦以寄意用作长句》:“他日东堂慙拙政,只将此物作甘棠。”⒉《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刘毅 家在 京口,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⒊指 晋 宫的正殿。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唐 王建《送薛曼
    • 6.
      东林党释义:晚明以江南 官僚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还乡。后 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反对宦官专权和矿监、税监掠夺,主张开放言路,受到正直官僚士大夫的 支持与拥护,遂形成一个政治集团,被称为东林党。后其重要成员多遭宦官魏忠贤迫害。
    • 7.
      中行释义:⒈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⒉泛指中庸之道。清 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⒊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⒋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三行”。⒌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⒍唐 宋
    • 8.
      丹素释义:⒈《诗·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毛 传:“诸侯绣黼丹朱中衣。”郑玄 笺:“中衣以綃黼为领,丹朱为纯也。”后泛称士大夫的衣服为丹素。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鲁 客事 楚王,怀金袭丹素。”⒉赤诚纯洁的心。唐 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诗:“人生感分义,贵欲呈丹素。”王琦 注引 杨齐贤 曰:“丹素,心也。”宋 柳永《倾杯》词:“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宋史·世家传二·孟昶》:“丹素备陈於翰墨,欢盟已保於金兰。”⒊犹史册。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 唐昭宗 ﹞进 鏐 封爵而赐之铁券曰:
    • 9.
      书仪释义:⒈旧时士大夫私家关于书札体式、典礼仪注的著作,通名书仪。 ⒉旧时馈赠钱物所写的礼帖和封签。泛指馈赠的钱物。
    • 10.
      书气释义:儒雅的风度。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那鑑堂 ﹞长身玉立,书气迎人。”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政事一》:“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矣。”
    • 11.
      五老会释义:宋 庆历 末 杜衍 王涣 等五人告老退居 南京(今 河南 商丘),为诗酒之会,时称“五老会”。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庆歷 末,杜祁公 告老退居 南京(河南 商丘),与太子宾客致仕 王涣、光禄卿致仕 毕世长、兵部郎中分司 朱贯、尚书郎致仕 冯平 为五老会。吟醉相欢,士大夫高之……五人年皆八十餘,康寧爽健,相得甚欢。”
    • 12.
      亡以释义:不能。《逸周书·皇门》:“保用无用,寿亡以嗣,天用弗保。”《汉书·胡建传》:“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
    • 13.
      亮闇释义:⒈亮阴。 《史记·鲁周公世家》:“其在 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清 冯桂芬《萧山汤协揆师八十寿序》:“公以当三年亮闇之日,先期却亲知勿贺。”⒉指士大夫居丧。汉 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敢曰亮闇,叙我忧痛。”参见“亮阴”。
    • 14.
      人生行乐耳释义:人生在世上只有寻欢作乐罢了。这是封建士大夫的消极人生观。
    • 15.
      从宦释义:⒈犹言做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伟长 从宦於 青 土。”唐 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矢槖弧室岂领军,儋爵食禄由从宦。”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士大夫捐亲戚,弃坟墓,以从宦於四方者,宣力之餘,亦欲取乐,此人之至情也。”⒉指家属跟随在任内。清 曾国藩《陈岱云妻易安人墓志铭》:“吾妻从宦五年,既殁而敛,求衵衣,无一完者,吾之贫可知也。”
    • 16.
      仕林释义:士林。旧指士大夫阶层。仕,通“士”。
    • 17.
      仕路释义:⒈进身为官之路。《三国演义》第五九回:“操 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尝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鲁迅《且介亭杂文·儒术》:“由此士大夫便渐渐的进身,然终因不切实用,又渐渐的见弃。但仕路日塞,而南北之士的相争却也日甚了。”⒉指官场。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 陆虞仲 ﹞自登第后,愈篤学。其在仕路,以风节著。”《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当下母子正在舱门口观看这些船隻慌乱,却见 吴府尹 马船帮上来。夫人即叫丫鬟下帘掩门进去。吴府尹 是仕路上人,便令人问是何处官府。”
    • 18.
      任君释义:南朝 梁 时,士大夫对 任昉 的敬称。
    • 19.
      侟绅释义:缙绅。古代称官宦或士大夫。侟,通“搢”。
    • 20.
      俊厨释义:东汉 士大夫互相标榜,效法古代“八元”、“八凯”之称,每取号以称当世名士,如“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 俊,“言人之英也”;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及,“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言能以财救人者也”。见《后汉书·党锢传序》。后因以“俊厨”或“俊厨顾及”指才德超著的人。
士大夫是什么意思 士大夫读音 怎么读 士大夫,拼音是shì dà fū,士大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士大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