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进讲 进讲的意思
jìnjiǎng

进讲

简体进讲
繁体進講
拼音jìn jiǎng
注音ㄐㄧㄣˋ ㄐㄧ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1)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组词】: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 )。进而。(2) 入,往里去。【组词】:进见。进谒。进谗。(3) 吃,喝。【组词】: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 收入或买入。【组词】: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 奉上,呈上。【组词】:进言。进奉。进献。(6)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jiǎng,(1) 说,谈。【组词】:讲话。讲叙。(2) 把事情和道理说出来。【组词】:讲说。讲学。讲武。讲演。讲义。讲师。讲坛。(3) 注重某一方面,并设法使它实现。【组词】:讲求。讲团结。(4) 和解。【例句】:“而秦未与魏讲也”。(5) 商量,商议。【组词】:讲价儿。讲条件。

基本含义

指在学习、讲座、演讲等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发言。

进讲的意思

进讲 [jìn jiǎng]

1. 谓为帝王讲解诗书文史等。

进讲 引证解释

⒈ 谓为帝王讲解诗书文史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太祖 收 并门,凯旋日, 范杲 为县令,即迴鑾进讲《圣寿诗》。”
《明史·汪叡传》:“叡 敦实閒静,不妄言笑,及进讲,遇事輒言。”
邹身城 《“内阁”的由来》:“这些所谓经筵官,以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为职。”


进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三院释义:清 官署名。 清 天聪 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康熙 九年改为内阁。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五学士》:“国朝官制,设内三院:曰国史,曰秘书,曰弘文,院各有学士一员。既设翰林院,以内三院为内阁,则止设阁学二员,而别以一人掌翰林院事,俱兼礼侍。”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洪承畴 虽然此时尚无官职,却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学士坐在一
    • 2.
      午讲释义:古代经筵讲官于秋季中午为帝王进讲经史。
    • 3.
      经筵释义: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 沉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 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 元年,初开经筵,首命 澄 与平章政事 张珪、国子祭酒 邓文原 为讲官。”明 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
    • 4.
      讲官释义: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东宫侍讲官员。
    • 5.
      讲帷释义:指天子、太子听讲官进讲之处。
    • 6.
      讲案释义:古代经筵进讲时讲官放书用的几案。
    • 7.
      讲章释义:为学习科举文或经筵进讲而编写的五经、四书的讲义。
    • 8.
      讲臣释义:为皇帝经筵进讲之臣。
    • 9.
      象简释义:即象笏。唐 康骈《剧谈录·龙待诏相笏》:“开成 中有 龙復本 者,无目,善听声揣骨,每言休咎,无不必中,凡有象简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禄年寿。”宋 文同《和张屯田雪中朝拜天庆观》:“遥望玉宸端象简,宛然身在 广寒宫。”《宋史·度宗纪》:“陈宜中 经筵进讲《春秋》终篇,赐象简、金御仙花带、鞍马。”《三国演义》第四回:“﹝阶下一大臣﹞挥手中象简,直击 董卓。”参见“象笏”。
    • 10.
      进经释义:谓为帝王进讲经义。

进讲(jinj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进讲是什么意思 进讲读音 怎么读 进讲,拼音是jìn jiǎng,进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进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