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人 民人的意思
mínrén

民人

简体民人
繁体
拼音mín rén
注音ㄇㄧㄣˊ ㄖ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rén,(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组词】:人类。(2) 别人,他人。【例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例句】: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含义

指百姓、平民,也指普通人民。

民人的意思

民人 [mín rén]

1. 人民,百姓。

民人 引证解释

⒈ 人民,百姓。

《诗·大雅·瞻卬》:“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孟子·滕文公上》:“五穀熟而民人育。”
《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新唐书·狄兼谟传》:“岁旱饥,发粟脤济,民人不流徙。”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安可取民人膏血之利,輟军国急难之备。”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主檄》:“凡内地民人,贩鸦片食鸦片者,皆应处死。”


国语词典

民人 [mín rén]

⒈ 人民、百姓。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海内更始,民人归本。」
《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


民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场释义: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明史·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西游记》第九回:“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 长安 应试。”
    • 2.
      下马牌释义:亦称“下马碑”。旧时宫殿及孔庙前,东西各立一碑,文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云云,俗称“下马牌”。清 袁枚《随园随笔·孔庙》:“金章宗 明昌 二年詔,孔庙前置下马牌。”清 俞樾 有《茶香室四钞·孔庙下马碑》。
    • 3.
      人身权释义:与公民人身不能分离而又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类。
    • 4.
      伍侯释义:谓编民为伍,相为侯望。 《逸周书·程典》:“协其三族,固其四援;明其伍侯,习其武诫。”《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亲其民人,明其伍侯。”杜预 注:“使民有部伍,相为侯望。”
    • 5.
      众恶释义: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清 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 6.
      保伍释义:古代民人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因以“保伍”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 7.
      养求释义:谓欲望滋长并求得满足。 《左传·昭公二十年》:“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杜预 注:“养,长也。”
    • 8.
      刚武释义:刚健勇武。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非仁义刚武无以定天下。”《汉书·地理志下》:“ 卫 地…… 周 末有 子路 、 夏育 ,民人慕之,故其俗刚武,上气力。”《易·师》“长子帅师” 三国 魏 王弼 注:“柔非军帅,阴非刚武。”
    • 9.
      劝誉释义:奖誉,赞美。《墨子·尚贤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韩非子·八奸》:“为人臣者散公财以説民人,行小惠以取百姓,使朝廷市井皆劝誉己,以塞其主而成其所欲,此之谓民萌。”
    • 10.
      劳罢释义:疲劳;疲倦。 《左传·昭公十九年》:“今宫室无量,民人日骇,劳罢死转。”汉 桓宽《盐铁论·地广》:“今推 胡 越 数千里,道路迴避,士卒劳罢。”《汉书·贾山传》:“劳罢者不得休息,飢寒者不得衣食。”
    • 11.
      土利释义:⒈指土地上的出产。 《左传·襄公九年》:“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⒉指耕种等事。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王者以下至於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时,不可以种五穀,兴土利。”
    • 12.
      官守释义:⒈官位职守;官吏的职责。《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亲其民人,明其伍候,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唐 韩愈《答魏博田仆射书》:“限以官守,拜奉未由,无任驰恋。”《好逑传》第十三回:“我学生虽与 过老先生 忝在同乡,因各有官守,相接转甚疏阔。”⒉臣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天子蒙尘於外,敢不奔问官守。”杜预 注:“官守,王之羣臣。”⒊官吏。《宋史·河渠志一》:“开寳 四年十一月,河 决 澶渊,泛数州。官守不时上言,通判、司封郎中 姚恕 弃市,知州 杜审肇 坐免。”清 侯方域《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
    • 13.
      官民释义: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间。 《史记·儒林列传》:“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后汉书·皇甫规传》:“每有征战,鲜不挫伤,官民并竭,上下穷虚。”《明史·职官志三》:“初设四夷馆隶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德 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学士稽考程课。”《好逑传》第二回:“此係朝廷钦赐禁地,官民人等,俱不得至此窥探。”
    • 14.
      宣究释义:⒈完备;详尽。《汉书·地理志下》:“汉 承百王之末,国土变改,民人迁徙,成帝 时 刘向 略言其地分,丞相 张禹 使属 潁川 朱赣 条其风俗,犹未宣究,故辑而论之,终其本末著於篇。”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英宗 ﹞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足以克配前人之休。”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前寄书有未宣究,今且即答来语,一一陈之。”⒉穷尽。谓深入推求。《汉书·宣帝纪》:“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於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二人。”颜师古 注:“究,尽也。”⒊泛指推求研究。清
    • 15.
      宰杀务释义:五代 时 吕兖 所设专司屠宰民人以给军食的机构。《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城中食尽,民食堇泥,军士食人,驴马相噉騣尾。吕兗 选男女羸弱者,饲以麴麫而烹之,以给军食,谓之宰杀务。”亦称“宰务”。《新五代史·杂传·刘守光》:“兗 等率城中饥民食以麴,号‘宰务’,日杀以餉军。”
    • 16.
      小门小户释义:地位低的平民人家。
    • 17.
      悦怿释义:⒈欢乐;愉快。 汉 班固《白虎通·礼乐》:“郑国 土地民人山居谷汲,男女错杂,为 郑 声以相悦懌。”唐 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听子话此邦,令我心悦懌。”明 高攀龙《今日第一要务疏》:“诚得其要而图之,则天心感格,民心悦懌。”章炳麟《文学总论》:“心有疑滞,覩辨析之论,则悦懌随之矣。”⒉谓光润悦目。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六:“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乃一白犬……毛彩清润,悦懌可爱。”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沧州 有妇人不食,惟日饮水数盃,
    • 18.
      愁扰释义:谓苦于苛扰。 《汉书·西南夷传》:“三边蛮夷愁扰尽反,復杀 益州 大尹 程隆。”《三国志·吴志·骆统传》:“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逊 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 19.
      搒笞释义:拷打。引申指折磨。《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而此五阴,恒以生老病死无量苦恼搒笞众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五年》:“乃者,民人抵罪多者一县百数,及吏之所疑搒笞奔走者甚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宋 駙马 杨镇 从子 玠节,家富於资,守藏吏 姚溶 窃其银,惧事觉,诬 玠节 阴与 唐 ﹝ 广 ﹞ 益 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
    • 20.
      摦大释义:广大。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夫小国寡民如 雅典,则市民人人得以议政;今 欧洲 诸国皆方 雅典 摦大,即揪缩为代议。”

民人(minr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民人是什么意思 民人读音 怎么读 民人,拼音是mín rén,民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