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告状 告状的意思
gàozhuàng

告状

简体告状
繁体告狀
拼音gào zhuàng
注音ㄍㄠˋ ㄓㄨ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ào,(1) 说给别人,通知。【组词】: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组词】:告发。告状。控告。(3) 表明,请求。【组词】:告老。告急。自告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组词】: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告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告。

zhuàng,(1) 形容,样子。【组词】:状貌。奇形怪状。(2) 情况,情形。【组词】:状况。病状。现状。(3) 叙述,描写。【组词】:状语。状其事。写情状物。(4) 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组词】:行状。诉状。供状。(5) 特种格式的凭证。【组词】:奖状。委任状。

基本含义

指向有关部门或上级报告某人的错误、过失或不当行为。

告状的意思

告状 [gào zhuàng]

1. 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控告或起诉。

到法院告状。

[ go to law; bring an action against; ]

2. 向上级或长辈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或不公正待遇。

向他的领导告状。

告状 引证解释

⒈ 报告情状。

《魏书·拓跋仪传》:“遂留 闻召,恐发,踰墙告状, 太祖 祕而恕之。”

⒉ 提出控告。 《北史·许宗之传》:“宗之 怒,殴杀 超。

超 家人告状, 宗之 上 超 谤訕朝政。”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次日 王节使 方到,已知家小船被盗,细开失单,往 杭州府 告状。”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一:“玛力 要告状,咱们全完;她高高一抬手,万事皆休。”

⒊ 向某人的上级或尊长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这个人的欺负或不公正的待遇。

任德耀 《小足球队》第四幕:“黎明 向 江老师 告状了!”
柯岩 《快活的小诗·“告状”》:“姐姐把书箱呯的一声关上,气呼呼地就去找爸爸告状。”


国语词典

告状 [gào zhuàng]

⒈ 诉说事件的状况。

《魏书·卷一五·昭成子孙传·秦王翰传》:「遂留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⒉ 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案件。

《红楼梦·第一五回》:「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著人上京来寻门路。」

起诉

⒊ 向某人的尊长或上级投诉某人的罪行。

如:「他受到欺负,却因惧怕报复而不敢告状 。」


告状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起诉释义: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行为。 在中国,代表国家控诉的人民检察院、民事案件中的原告和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均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告状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恭维释义:为讨好而赞扬:恭维话。曲意恭维。

告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告释义:⒈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⒉向上级报告。
    • 2.
      兴词告状释义: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告状:打官司。写状词打官司。
    • 3.
      吹大气释义:吹牛,夸口。评剧《左连城告状》第六场:“我说老乡,你这不是跟我吹大气哪。”
    • 4.
      告状释义:⒈(当事人)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某一案件。⒉向某人的上级或长辈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这个人的欺负或不公正的待遇:就这点小事,干吗到处告状?
    • 5.
      告理释义:告状,请求处理。
    • 6.
      告讼释义:⒈告诉,告知。⒉告状。
    • 7.
      告阴状释义:⒈向神鬼告状。 ⒉暗中告状。
    • 8.
      恶人释义:品质恶劣的人;心肠恶毒的人:恶人先告状。
    • 9.
      成兆才释义:(1874-1929)评剧作家、演员。 字捷三,艺名东来顺,直隶滦县(今河北)人。早年学唱莲花落。1909年与月明珠等组成庆春班。作有评剧剧本《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近百部。有《成兆才评剧剧本选集》。
    • 10.
      戳拐释义:出于恶意的告状。
    • 11.
      打渔杀家释义: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戏曲传统剧目。叙萧恩偕女桂英捕鱼为生,因不堪恶霸勒索,到官府告状,反被责打。父女乃借献“庆顶珠”为名杀死恶霸一家。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有的还接演桂英流落江湖,与未婚夫花逢春相逢等情节。
    • 12.
      扶同释义:⒈符合;附和。《魏书·济南王匡传》:“於时议者,多云 芳 是,唯黄门侍郎 孙惠蔚 与 崇 扶同。”《隋书·经籍志二》:“﹝《纪年》﹞其著书皆编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经》。诸所记事,多与《春秋》、《左氏》扶同。”唐 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刘悟 卒,从諫 求继,与扶同者只 鄆州 随来中军二千耳。”明 王廷相《慎言·君子》:“郑兴、贾逵 以扶同显贵,桓谭、尹敏 以乖忤沦弃。”⒉伙同。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那告状人指陈实事,都是些扶同捏合的虚词。”明 刘若愚《<酌中志>自序》:“﹝ 太祖 ﹞创
    • 13.
      插状释义:呈递状纸,告状。
    • 14.
      撺箱释义:亦作“攛厢”。宋 元 时官衙开庭理案时,设箱在衙门,告状者要投状于箱内,称为“攛箱”。
    • 15.
      放告释义:旧州县衙门定期挂牌准予告状的做法。
    • 16.
      款伏释义:⒈亦作“款服”。亦作“欵服”。诚心归附。《魏书·神元帝纪》:“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欵服。”《旧唐书·任瓌传》:“瓌 在 冯翊 积年,人情諳练,愿为一介之使,衔命之关,同州 已东,必当款伏。”宋 陆游《上殿札子》:“范仲淹 气压 灵夏,故西讨而 元昊 款伏。”⒉服罪;招认。《南史·范晔传》:“徐湛之 上表告状,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迹,詔收 综 等,并皆款服,唯 曄 不首。”《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 来俊臣 ﹞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 惶
    • 17.
      正状释义:指原告状子的正本。
    • 18.
      满处释义:犹到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船上不好走,不用满处跑了。”《花城》1981年第5期:“我呢,木工活早停了,整天陪着 王颖 满处催货、告状。”
    • 19.
      焚身释义:⒈焚烧身体。 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自言所积恶业至重,须焚身以懺。”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⒉犹丧生。焚,通“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焚,读曰僨;僨,僵也。为生齿牙,僵仆其身。”后用以比喻因贪利或积财而得祸。唐 沉仲《象环赋》:“取其焚身之齿,奋其截肪之色。”
    • 20.
      狱诉释义:犹告状。《旧唐书·张镒传》:“建中 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詔曰:‘準鬭竞律,诸奴婢告主,非谋叛已上者,同自首法,并準律处分。’自此奴婢復顺,狱诉稍息。”

告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告释义:⒈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⒉向上级报告。
    • 2.
      兴词告状释义: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告状:打官司。写状词打官司。
    • 3.
      吹大气释义:吹牛,夸口。评剧《左连城告状》第六场:“我说老乡,你这不是跟我吹大气哪。”
    • 4.
      告状释义:⒈(当事人)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某一案件。⒉向某人的上级或长辈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这个人的欺负或不公正的待遇:就这点小事,干吗到处告状?
    • 5.
      告理释义:告状,请求处理。
    • 6.
      告讼释义:⒈告诉,告知。⒉告状。
    • 7.
      告阴状释义:⒈向神鬼告状。 ⒉暗中告状。
    • 8.
      恶人释义:品质恶劣的人;心肠恶毒的人:恶人先告状。
    • 9.
      成兆才释义:(1874-1929)评剧作家、演员。 字捷三,艺名东来顺,直隶滦县(今河北)人。早年学唱莲花落。1909年与月明珠等组成庆春班。作有评剧剧本《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近百部。有《成兆才评剧剧本选集》。
    • 10.
      戳拐释义:出于恶意的告状。
    • 11.
      打渔杀家释义:又名《庆顶珠》、《讨渔税》。戏曲传统剧目。叙萧恩偕女桂英捕鱼为生,因不堪恶霸勒索,到官府告状,反被责打。父女乃借献“庆顶珠”为名杀死恶霸一家。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有的还接演桂英流落江湖,与未婚夫花逢春相逢等情节。
    • 12.
      扶同释义:⒈符合;附和。《魏书·济南王匡传》:“於时议者,多云 芳 是,唯黄门侍郎 孙惠蔚 与 崇 扶同。”《隋书·经籍志二》:“﹝《纪年》﹞其著书皆编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经》。诸所记事,多与《春秋》、《左氏》扶同。”唐 杜牧《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刘悟 卒,从諫 求继,与扶同者只 鄆州 随来中军二千耳。”明 王廷相《慎言·君子》:“郑兴、贾逵 以扶同显贵,桓谭、尹敏 以乖忤沦弃。”⒉伙同。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那告状人指陈实事,都是些扶同捏合的虚词。”明 刘若愚《<酌中志>自序》:“﹝ 太祖 ﹞创
    • 13.
      插状释义:呈递状纸,告状。
    • 14.
      撺箱释义:亦作“攛厢”。宋 元 时官衙开庭理案时,设箱在衙门,告状者要投状于箱内,称为“攛箱”。
    • 15.
      放告释义:旧州县衙门定期挂牌准予告状的做法。
    • 16.
      款伏释义:⒈亦作“款服”。亦作“欵服”。诚心归附。《魏书·神元帝纪》:“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欵服。”《旧唐书·任瓌传》:“瓌 在 冯翊 积年,人情諳练,愿为一介之使,衔命之关,同州 已东,必当款伏。”宋 陆游《上殿札子》:“范仲淹 气压 灵夏,故西讨而 元昊 款伏。”⒉服罪;招认。《南史·范晔传》:“徐湛之 上表告状,於是悉出檄书选事及同恶人名手迹,詔收 综 等,并皆款服,唯 曄 不首。”《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朝野佥载》:“﹝ 来俊臣 ﹞起谓 兴 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 惶
    • 17.
      正状释义:指原告状子的正本。
    • 18.
      满处释义:犹到处。《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船上不好走,不用满处跑了。”《花城》1981年第5期:“我呢,木工活早停了,整天陪着 王颖 满处催货、告状。”
    • 19.
      焚身释义:⒈焚烧身体。 旧时宗教信徒以之作为一种祈祷、赎罪行为。《法苑珠林》卷三四:“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自言所积恶业至重,须焚身以懺。”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⒉犹丧生。焚,通“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焚,读曰僨;僨,僵也。为生齿牙,僵仆其身。”后用以比喻因贪利或积财而得祸。唐 沉仲《象环赋》:“取其焚身之齿,奋其截肪之色。”
    • 20.
      狱诉释义:犹告状。《旧唐书·张镒传》:“建中 元年五月二十八日,詔曰:‘準鬭竞律,诸奴婢告主,非谋叛已上者,同自首法,并準律处分。’自此奴婢復顺,狱诉稍息。”

告状造句

1.他明明打了人,却无理取闹,来了个恶人先告状

2.他先动手打人,却恶人先告状,真是无理取闹。

3.他们几个串通好了一起来告状

4.剧中女主角的两次告状,在剧情发展上起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5.请不要相信他的恶人先告状

告状(gaozhu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告状是什么意思 告状读音 怎么读 告状,拼音是gào zhuàng,告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告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