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颂 [yǎ sòng]
1. 亦作“雅讼”。
2. 《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4. 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
雅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雅讼”。
⒉ 《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引《论语·子罕》:“子曰:‘吾自 卫 返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刘宝楠 正义:“《诗》之风、雅、颂以体别,乐之风、雅、颂以律同,本之性情,稽之度数,协之音律,其中正和平者,则俱曰雅颂焉云尔。”
⒊ 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
引《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孔颖达 疏:“雅以施正道,颂以赞成功,若听其声,则淫邪不入,故志意得广焉。”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干戈戚羽之舞,管籥琴瑟之会,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讼逆乐序,凡此其属,詔工之任也。”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雅颂播 吴 越,还如太阶平。”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有形者皆足悟乎目,不特閲典謨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引《申报》:“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 三代 以上之承平雅颂。”
国语词典
雅颂 [yǎ sòng]
⒈ 雅、颂为《诗经》一书中诗的体裁。亦指中正和平或太平盛世的音乐。
引《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
雅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声释义:⒈中和之声。《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杜预 注:“此谓先王之乐得中声,声成,五降而息也。” 杨伯峻 注:“宫商角徵羽五声,有迟有速,有本有末,调和而得中和之声,然后降于无声。”《国语·周语下》:“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 韦昭 注:“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昔 孔子 患 郑 、 卫 之声乱于雅颂,乖剌无所从正……自是删《诗》,定其中声,得三百篇。”⒉指五音中的商声。 宋 沉括 《梦溪笔谈
- 2.
五善释义:⒈古代射礼的五项要求。《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与舞同。”唐 戎昱《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宋 范仲淹《阳礼教让赋》:“揖让而升,非尚六钧之勇;进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此射之让也。”⒉谓咨、询、度、诹、谋。《左传·襄公四年》:“臣闻之,访问於善为咨,咨亲为询,咨礼为度,咨事为諏,咨难为谋。臣获五善,敢不重拜。”杜预 注:“问善道,问亲戚之义,问礼宜,问
- 3.
删诗释义:指孔子删《诗》之说。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
- 4.
燕处释义:⒈退朝而处;闲居。《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宋 苏辙《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一:“临朝访道,有元老之在前;燕处清心,援众正而自助。”清 昭槤《啸亭杂录·不改常度》:“仁皇 临御六十餘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虽酷暑燕处,从未免冠。”⒉谓相处;居处。宋 沉遘《诫励贡士敦尚行实诏》:“比岁以来,士之进於有司者益不及于前时……羣居燕处,则不闻仁义之谈;杂进并趍,则不闻礼让之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忽有狐来,与之燕处。每闻其终
- 5.
白莲释义:⒈白色的莲花。唐 白居易《与元微之书》:“红榴白莲,罗生池砌。”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白鹿》:“嘉靖 十二年,河南 巡抚 吴山 献白鹿,为大臣諂媚之始……此后则 万历 甲戌,白莲、白燕见於翰林院,江陵 张居正 大喜,进之。”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时品》:“河藕亦种二: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⒉指白色的莲花灯。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杂记》:“韦承貽 咸光 中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隅曰:‘……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昇平雅颂声。’”
- 6.
诎伸释义:⒈屈曲和伸直。 泛指举止、举动。《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詘伸,容貌得庄焉。”《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音气不戾八风,詘伸不获五度。”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詘伸俯仰,皆不自由。”⒉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淮南子·人间训》:“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汉书·匈奴传赞》:“自 汉 兴以至于今,旷世歷年,多於 春秋,其与 匈奴,有脩文而和亲之
- 7.
雅讼释义:见“雅颂”。
- 8.
革刬释义:废除,削除。 《汉书·叙传下》:“三代 损益,降及 秦 汉,革剗五等,制立郡县。”唐 孙逖《宰相及百官定昆明池旬宴序》:“乃命革剗浮靡,导扬雅颂。”
- 9.
革剗释义:废除,削除。《汉书·叙传下》:“三代 损益,降及 秦 汉,革剗五等,制立郡县。”唐 孙逖《宰相及百官定昆明池旬宴序》:“乃命革剗浮靡,导扬雅颂。”
- 10.
风赋释义:⒈风雅颂赋比兴的省称。 ⒉指诗歌。《隋书·音乐志上》:“教之以风赋,弘之以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