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的意思
kǒushìxīnfēi

口是心非

简体口是心非
繁体
拼音kǒu shì xīn fēi
注音ㄎㄡˇ ㄕˋ ㄒ一ㄣ ㄈㄟ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shì,(1) 表示解释或分类。【组词】: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2) 表示存在。【组词】:满身是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例句】: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例句】:来的是时候。(5) 表示任何。【组词】: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组词】:天气是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组词】: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9) 认为对。【组词】: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例句】:是,我就去。(11) 这,此。【组词】: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组词】:惟你是问。惟利是图。(13) 姓。

xīn,(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组词】:心包。心律。心衰。心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组词】:心腹。中心。(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组词】: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fēi,(1) 不,不是。【组词】: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2) 不对,过失。【组词】: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例句】:我非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例句】: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组词】:东非。西非。

基本含义

嘴巴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表达了人们口头上的虚伪和心中的真实感受不符。

口是心非的意思

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1. 口所言说与心所思想不一致。

他的伪善和口是心非是无以复加的,几乎是堂而皇之的。

[duplicity; say yes and mean no;]

口是心非 引证解释

⒈ 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水浒传》第七三回:“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也。”
邹韬奋 《关于民主与集中》二:“但一经多数通过,即须服从决议,不应口是心非。”


国语词典

口是心非 [kǒu shì xīn fēi]

⒈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抱朴子·内篇·黄白》:「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高论之士,始异而终附之,面誉而背毁之,口是而心非之者,比肩是也。」

两面三刀 口蜜腹剑 心口不一 言不由衷 阳奉阴违

口快心直 心口如一 言行一致


口是心非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两面三刀释义: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2.
      口蜜腹剑释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记载,唐朝宰相李林甫,妒忌贤能,与人相处表面亲热,而心存阴谋。 故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后以“口蜜腹剑”比喻嘴甜心毒,狡猾阴险。
    • 3.
      心口不一释义: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 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 4.
      言不由衷释义: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由:从。衷:内心。
    • 5.
      阳奉阴违释义: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口是心非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口快心直释义: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
    • 2.
      心口如一释义: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 3.
      言行一致释义: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口是心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外合里差释义:比喻口是心非。
    • 2.
      抛撇释义:抛开;丢弃。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如今娶了这个妇人,将俺那二十年儿女情分,都抛撇得无了。”明 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年兄年弟,休得抛撇。”太平天囯 石达开《入剑门》诗:“抛撇妻孥戴覆盆,含冤难復叩天閽。”欧阳予倩《黛玉焚稿》第七场:“又谁知薄幸的人儿,口是心非,到今日抛撇下我,成就他的金玉良缘。”
    • 3.
      诗书发冢释义: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4.
      诗礼发冢释义:诗礼发冢,汉语词语,发音为shī lǐ fà zhǒng。出自《庄子·外物》。原意为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现指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口是心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外合里差释义:比喻口是心非。
    • 2.
      抛撇释义:抛开;丢弃。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如今娶了这个妇人,将俺那二十年儿女情分,都抛撇得无了。”明 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年兄年弟,休得抛撇。”太平天囯 石达开《入剑门》诗:“抛撇妻孥戴覆盆,含冤难復叩天閽。”欧阳予倩《黛玉焚稿》第七场:“又谁知薄幸的人儿,口是心非,到今日抛撇下我,成就他的金玉良缘。”
    • 3.
      诗书发冢释义: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 4.
      诗礼发冢释义:诗礼发冢,汉语词语,发音为shī lǐ fà zhǒng。出自《庄子·外物》。原意为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现指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口是心非造句

1.这个人口是心非,道貌岸然,所以他没有真正的朋友。

2.他们都随便应付客人,经常口是心非,你可别上当了。

3.老师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言行一致,不能口是心非

4.同志们对他这种口是心非的作法很不满意。

5.我看他这是口是心非,随便应付而已,并非诚心认错。

6.他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我们不要信任他。

7.这种口是心非的人很虚伪,我无法和他交朋友。

8.大家都不愿和他这种口是心非的人住在一个宿舍里。

9.小方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所以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

10.这种没有诚意、口是心非的道歉,我无法接受。

11.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应该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12.别看他外表忠厚诚恳,实际上却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13.伪善和口是心非是前苏联的特征。

14.总有那么一天,我习惯了你的直来直去,你也猜透了我的口是心非

15.这种口是心非的人很虚偽,我无法和他交朋友。

16.现在我明白了他说的事与愿违、口是心非

17.这个人一贯口是心非,当着你说好话,背是里却打你的坏主意。

18.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19.一个正直的人,不可以在压力下口是心非,或者是看风使舵。

20.口是心非之人在现实中并不鲜见。

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 口是心非读音 怎么读 口是心非,拼音是kǒu shì xīn fēi,口是心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是心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