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招隐 招隐的意思
zhāoyǐn

招隐

简体招隐
繁体招隱
拼音zhāo yǐn
注音ㄓㄠ ㄧ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āo,(1) 打手势叫人来。【组词】: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组词】: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 应接。【组词】:招待宾客。(4) 引来。【组词】: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组词】: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 同“着”。(7) 摇动。【例句】: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yǐn yìn, ◎ 倚,靠。【例句】: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基本含义

招揽隐士的意思,比喻吸引有才能但不愿显露的人。

招隐的意思

招隐 [zhāo yǐn]

1. 征召隐居者出仕。《楚辞》有《招隐士》篇。南朝宋文帝为隐士雷次宗筑招隐馆于锺山。事见《宋书·隐逸传》。

3. 招人归隐。晋左思、陆机皆有《招隐》诗。

招隐 引证解释

⒈ 征召隐居者出仕。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杨慎 《春兴》诗:“难教迟暮从招隐,拟把生涯学醉歌。”
清 周亮工 《与王启伯总戎》诗:“小山 有赋人招隐,大树无心世任看。”

⒉ 招人归隐。

唐 骆宾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诗:“闻君招隐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诗:“珍重故人招隐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杨承宪 《三姝媚》词:“拂拂空香,引访秋骚客,来歌招隐。”


国语词典

招隐 [zhāo yǐn]

⒈ 征召隐居的人出仕。如《楚辞》有「招隐士」篇。

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尽。」

⒉ 招人归隐。如晋左思、陆机有「招隐诗」。

唐·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四首之一:「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


招隐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隐蔽释义:⒈借旁的事物来遮掩:游击队隐蔽在高粱地里。⒉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地形隐蔽。手法隐蔽。

招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剡溪船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 居 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时 戴 在 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后因以“剡溪船”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
    • 2.
      大山小山释义:汉 淮南王 刘安 招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造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或小山,犹《诗经》之有《大雅》和《小雅》。见 汉 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或以为大小、小山是人名,见 汉 高诱《〈淮南子〉序》。后用来称呼同时有名的两兄弟。如 南朝 梁 何点、何胤 兄弟俱隐遁不仕,世号 点 为“大山”。
    • 3.
      大隐释义:⒈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远的人。晋 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伯夷 窜 首阳,老聃 伏柱史。”郁达夫《舒姑屏题壁》诗:“不知池上 西王母,亦忆 东方 大隐无?”⒉指真正的隐士。清 黄鷟来《题毛闇斋采芝图》诗:“大隐不忘世,葆璞天地间。美哉 綺 与 甪,采芝於 商山。”
    • 4.
      小隐释义:谓隐居山林。晋 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藪,大隐隐朝市。”宋 陆游《寓叹》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
    • 5.
      嵚岑释义:山势高险的样子,出自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
    • 6.
      息壤释义:⒈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鯀 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 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唐 柳宗元《天对》:“盗堙息壤,招帝震怒。”鲁迅《故事新编·理水》:“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一说指沃土。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息壤辩》:“《山海经》所云‘鯀 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⒉泛指泥土。唐 刘禹锡《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序:“斧凡材,畚息壤,而清溪翠巖森立坌来。”⒊栖止之地。清 龚自珍《桐君仙人招隐歌》:“两家息壤
    • 7.
      扫门释义:⒈汉 魏勃 少时欲求见 齐 相 曹参,贫无以自通,乃常早起为 齐 相舍人扫门。齐 相舍人怪而为之引见。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以“扫门”为求谒权贵的典故。唐 钱起《送杨錥归隐》诗:“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宋 无名氏《释常谈·扫门》:“凡欲求事,先施功力,谓之扫门。”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次年 楚王 妖书诸事起,沉 遂为公议所弃……旋以扫门入幕,受指目矣。”清 袁枚《枚方以诗呈中丞而中丞适以诗至病中如数奉答即以留别》之四:“扫门 魏勃 从今远,识曲 钟期 自古稀。”⒉洒扫门庭。表示
    • 8.
      明发释义:⒈黎明;平明。《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朱熹 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二人,父母也。”唐 王维《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清 周亮工《寒食后一日新乡道上示许傅岩》诗:“烽燧十年归未得,却愁明发渡 旃然。”⒉谓孝思。晋 陆机《思亲赋》:“存顾復之遗志,感明发之所怀。”《宋书·礼志四》:“伏惟至尊孝越 姬文,情深明发。”宋 苏轼《永安陵等忌辰奏告昭宪等表本》:“顾明发之永怀,仰徽音之如在。”⒊早晨起程。晋 陆机《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 9.
      林芿释义:犹林莽;林木。《宋书·羊玄保传》:“凡是山泽,先常熂爈种养竹木杂果为林芿,及陂湖江海鱼梁鰌鮆塲,常加功修作者,听不追夺。”《新唐书·杜佑传》:“朱坡 樊川,颇治亭观林芿,凿山股泉,与宾客置酒为乐。”清 金农《怀张先辈幼持林居》诗:“十年焚轨卧林芿,深闭书堂少俗矜。”邓溥《大我归自柏林将之天津省亲赋此赠别》:“倘如招隐买邻愿,丘壑林芿耐岁寒。”
    • 10.
      沈没释义:⒈亦作“沉没”。没入水中。《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沉没洪渊,酷烈为祸。”《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虽颇种殖,閒者大水沉没。”《南史·沉攸之传》:“及攻 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万一买不着私盐,他便连船也不要了,等夜静时,凿穿了船底,由他沉下去,便报了个沉没。”冰心《我的童年》:“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⒉借指死亡。明 李贽《招魂》:“王逸 云:‘小山 之徒閔伤 屈原 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
    • 11.
      漱玉释义:谓泉流漱石,声若击玉。语本 晋 陆机《招隐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 12.
      爵服释义:爵位及其相应服饰。《管子·权修》:“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荀子·富国》:“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晋 左思《招隐》诗之二:“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魏书·序纪·平文帝》:“五年,僭 晋 司马叡,遣使 韩畅 加崇爵服,帝絶之。”
    • 13.
      玉泉释义:⒈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泉名。王充《论衡·谈天》引 汉 司马迁 曰:“《禹本纪》言‘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华池。’”今本《史记·大宛列传论》作“醴泉、瑶池”。⒉清泉的美称。晋 陆机《招隐》诗之一:“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下:“荆州、清溪、秀壁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宋 苏舜钦《天平山》诗:“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时雨。”《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烟,峭壁千寻掛玉泉。”⒊犹九泉。唐 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诗:“始谓调金鼎,如何
    • 14.
      玉趾释义:⒈对人脚步的敬称。《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於敝邑。”三国 魏 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 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宋 司马光《奉同范景仁宋次道太常致斋韩廷评维见过为诗谢之》:“如何枉玉趾,及门失相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二班》:“先生,余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⒉白嫩如玉的脚。晋 王康琚《反招隐》诗:“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南朝 梁 沉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裾开见玉趾,衫薄映凝肤。”
    • 15.
      王孙草释义:汉 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孙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唐 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牀头 中散 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宋 穆修《寒食》诗:“江边又寒食,傖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元 丁鹤年《兵后还武昌》诗之一:“归期实误王孙草,远信虚凭驛使梅。”清 朱鹤龄《哭叶中翰元礼》诗:“远道王孙草,羈愁少妇词。”
    • 16.
      皎然释义:⒈明亮洁白貌。 《汉书·天文志》:“元延 元年四月丁酉日餔时,天暒晏,殷殷如雷声,有流星头大如缶,长十餘丈,皎然赤白色,从日下东南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 居 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招隐》诗。”唐 陆龟蒙 皮日休《寒夜联句》:“况闻风篁上,摆落残冻雪。寂尔万籟清,皎然诸靄灭。”明 谢谠《四喜记·佳期重会》:“冰轮乍皎然,正中天,懽娱不觉宵光半。”⒉高洁貌。《后汉书·王畅传》:“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 孔圣 之明训,而慕 夷 齐 之末操
    • 17.
      纤鳞释义:鱼。晋 左思《招隐》诗之一:“石泉潄琼瑶,纤鳞或浮沉。”唐 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跃纤鳞於涓滴,望鸿泽之微霑。”宋 辛弃疾《浣溪纱·常山道中即事》词:“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清 萧抡《望湘人·萍》词:“儘点点,揉碎离魂,付与纤鳞啣去。”
    • 18.
      罔沕释义:失意忧疑貌。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罔兮沕,憭兮慄。”王夫之 通释:“罔沕,疑也。”清 刘熙载《艺概·赋概》:“读《招隐士》,便觉有罔沕憭栗之意。”
    • 19.
      腾倚释义:谓或腾跃或倚立。语本《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唐 张说《舞马词》:“帝皁龙驹沛艾,星兰驥子权奇,腾倚驤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宋史·乐志一》:“鼓吹十二案,其制:设毡牀十二,为熊羆腾倚之状,以承其下。”
    • 20.
      蹊路释义:狭路;小路。 旧题 汉 李陵《与苏武》诗之二:“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清 吴伟业《西田招隐》诗:“逕转蹊路迷,鳧鸭引我船。”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经 托氏 宅前草场,入疏林蹊路,到 托氏 墓前。”

招隐(zhaoy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招隐是什么意思 招隐读音 怎么读 招隐,拼音是zhāo yǐn,招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招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