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花五叶释义:佛教传到 中国 后,禅宗以 达摩 为祖,谓一花;后衍成 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 五派,谓五叶。《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宋 黄庭坚《渔家傲》词:“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元 鲜于枢《困学斋杂录》引 宋 雪窦 禅师《真迹》诗:“末代儿孙列户牖,一花五叶失其传。”
- 2.
三年丧释义: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杜预 注:“天子絶期,唯服三年,故后虽期,通谓之三年丧。”清 昭槤《啸亭杂录·阿司寇》:“后既崩,御史 李玉明 復上疏请行三年丧礼,亦戍於 伊犁。”参阅《仪礼·丧礼》、清 顾炎武《日知录·三年之丧》、清 赵翼《陔馀丛考·三年丧不计闰》。
- 3.
三殿释义:⒈即 唐 大明宫 之 麟德殿。《玉海·宫室·唐三殿》:“三殿 者,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结邻 鬱仪楼 即 三殿 之东西廊也。”唐 杜甫《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诗:“詔从 三殿 去,碑到百蛮开。”唐 韩愈《李公墓志铭》:“十三年,公与 忠武军 节度使司空 光颜、邠寧 节度使尚书 釗,俱来朝,上为之燕 三殿。”⒉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宋 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清 昭槤《啸亭杂录·国初定三院》:“至 顺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设 中和殿、保和殿
- 4.
三鼓释义:⒈渭三度击鼓。《左传·庄公十年》:“齐 人三鼓。”宋 杨万里《仲良见和再和谢焉》诗:“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⒉三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红楼梦》第一回:“那天已交三鼓,二人方散。”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未三鼓,公起视,自饲马。”
- 5.
不省释义:⒈不察看。《礼记·礼器》:“礼,不可不省也。”郑玄 注:“省,察也。”⒉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颜师古 注:“省,视也。”⒊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啗之。”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着迷。”清 昭槤《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诵天章,公目 梁,梁 不省。”⒋不理会。《后汉书·翟酺传》:“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
- 6.
不顺释义:⒈不顺理。《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孟子·尽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民大悦;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⒉不顺从;不归顺;叛逆。《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汉 史岑《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⒊不称心。元 石德
- 7.
中吕宫释义:古乐宫声七调的第三运。见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 8.
中吕调释义:古乐羽声七调的第一运。见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 9.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10.
乘传释义:⒈乘坐驿车。 传,驿站的马车。《汉书·京房传》:“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陶士行 今日成名,乘传去朝廷保奏,一家儿列鼎重裀。”清 昭槤《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二十一年,王师征 伊犂,公面奏军务机宜,纯皇帝 大悦,以其才似 舒文襄,即赐御衣冠,乘传至 巴里坤 传宣圣意。”⒉指奉命出使。宋 苏轼《冬季抚问陕西转运使副口宣》:“永言乘传之劳,未遑退食之佚。”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公自为员司,屡乘传,随堂上官,讞 山西、直隶、湖南、
- 11.
五王帐释义:相传 唐玄宗 友爱甚笃,尝于殿中,置一大帐与五兄弟同寝。事见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
- 12.
交礼释义:⒈交往的礼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慎其官守,守其交礼。”杜预 注:“交接之礼。”⒉相对而拜。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补遗》引《东宫旧事》:“太子至 承华门,设位拜二傅,二傅交礼毕,不復登车。”参见“交拜”。⒊指联姻。汉 班固《白虎通·嫁娶》:“先封之,明不与庶邦交礼也。”⒋指婚礼中的交拜礼。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交礼竟,允 无復入理,家人深以为忧。”《续资治通鉴·元顺帝元统元年》:“﹝ 雅克特穆尔 ﹞取 泰定帝 后为夫人,前后尚宗室之女十四人,或有交礼三日遽遣归者。”
- 13.
产殖释义:生产养殖;生产养殖之物。 《三国志·魏志·郑浑传》:“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晋 挚虞《槐赋》:“览坤元之产殖,莫兹槐之为贵。”《宋书·孝武帝纪》:“凡寰衞贡职,山渊採捕,皆当详辨产殖,考顺岁时。”清 昭槤《啸亭杂录·世宗居藩大度》:“凡藩屏外任者,上皆命将其省封域、产殖、丰庶、贫嗇等情,具载一小册呈览,是以天下利弊如指诸掌。”
- 14.
仗策释义:手持马鞭。谓骑马。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家山松菊半荒芜,仗策穷年信所如。”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近来闻得 越公 杨素 留守 西京 ,招纳豪杰,欲待仗策往见,以图尺寸。”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松相公 筠 时督师 湖北 , 树勋 仗策军门……积功至 襄阳 太守。”
- 15.
仗马释义:⒈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谓之殿门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上御前殿,则执鉞立于 紫宸门 下,行幸则为禁围门,行于仗马之前。”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仗马每面三疋,每疋御龙官四人。”⒉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 令。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
- 16.
任使释义:⒈差遣,委用。《左传·昭公六年》:“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过乱。”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自序》:“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於求人,获安逸於任使者哉?”宋 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汉高祖 知人善任使,苟为不才,虽见喜也弃之;苟才矣,虽负贩酒徒、亡将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奋布衣取天下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重读书人》:“鄂刚烈公 容安 不諳国语,上虽督责,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废弃。”⒉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飞传》:“范宗尹 言 张俊 自 浙西 来,
- 17.
伏生释义:汉 时 济南 人,名 胜,或云字 子贱。 原 秦 博士,治《尚书》。始皇 焚书,伏生 以书藏壁中。汉 兴后,求其书已散佚,仅得二十九篇,以教于 齐 鲁 间。文帝 即位,闻其能治《尚书》,欲召之。然 伏生 年已九十馀,老不能行,乃诏太常使掌故 晁错 往受之。西汉《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下。相传所撰有《尚书·大传》三卷,疑为后学杂录所闻而成。参阅 清 陈寿祺《尚书大传序录》。明 方孝孺《叶用宾赞》:“閲百年之变故,儼一代之仪刑。是盖齐乎 秦 伏生 之寿,而庶几 汉 管寧 之清者乎!”
- 18.
优童释义:⒈犹娈童。美好的童子。明 陈懋仁《泉南杂志》卷下:“优童媚趣者,不吝高价,豪奢家攘而有之,蝉鬢傅粉,日以为常。”⒉卖艺的童子,指年幼的优伶。清 昭槤《啸亭杂录·质王好音律》:“时有优童 王月峯,髫龄颖俊。王 每佳时令节,於 潄润斋 红牙檀板,使 月峯 侑酒而歌。”清 吴下阿蒙《断袖篇·郑樱桃》:“郑樱桃 者,襄国 优童也,艷而善淫。”
- 19.
优眷释义:亦作“优睠”。优待照顾。唐 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及位极台衡,勋高 梁 益,未脱羈锁,终悲晚暮,虽陈乞已屡而优眷愈深。”《新唐书·杨虞卿传》:“公卿列位,虽陟降清地,曾未奉优睠、承下问。”明 张敬修《张文忠公行实》:“特赐坐蟒衣一袭,银五十两,以示优眷。”清 昭槤《啸亭杂录·王文简公补谥》:“渔洋先生 入仕三十餘年,以醇谨称职,仁皇帝 甚为优眷。”
- 20.
会饮释义:聚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 与 赵王 会饮,令 赵王 鼓瑟。’”唐 沉既济《任氏传》:“崟 与 郑子 偕行於 长安 陌中,将会饮於 新昌里。”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彪》:“路由 固原,有邀其入城会饮者,公力辞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天兴 三年(1234年)正月元旦,蒙 军在城外会饮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