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 [là bā]
1.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有在这一天喝腊八粥的习俗。
英[the 8th day of the 12th lunar month;]
腊八 引证解释
⒈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 释迦牟尼 成道日,寺院于是日诵经,举行法会,民间亦视为盛节。
引宋 吴自牧 《梦粱录·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老舍 《骆驼祥子》八:“年节越来越近了,一晃儿已是腊八。”
姚雪垠 《长夜》二八:“每到年节,全家人从腊八过了就开始忙起来。”
国语词典
腊八 [là bā]
⒈ 古代于腊月祭祀祖先、百神,起初并无固定日期,直到南北朝佛教盛行后,因腊月(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各寺皆举行浴佛会,于是将腊月祭日与佛教的仪式混合为一,定初八为祭祀日,后才有腊八的名称。
腊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粥释义:即腊八粥。佛寺于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 释迦牟尼 的成道日)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的用以供佛的粥。 宋 陆游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今朝佛粥更相餽,更觉江村节物新。”
- 2.
果粥释义:指腊八粥。
- 3.
腊八米释义:腊八粥中配搭用的米,有大米、小米、江米、黄米、高粱米等。
- 4.
腊八粥释义: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
- 5.
腊八蒜释义:旧俗腊月初八,大蒜去皮后泡入醋中,数日后蒜的颜色变绿,略带酸味,称“腊八蒜”。
- 6.
腊八豆释义:用于制作腊八粥的各种豆类,如赤豆、绿豆、豇豆。
- 7.
腊八醋释义:旧俗,腊八日用醋泡蒜,封存多日,醋变辣,俗称“腊八醋”。
- 8.
腊八释义: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 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在这一天喝腊八粥。
- 9.
腊日释义:古时岁终祭祀百神的日子,一般指腊八。
- 10.
腊面释义:亦称“腊八麪”。
- 11.
腊麪释义:亦称“腊八麪”。 明 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一·赐百官食》:“腊月八日吃腊麪。”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腊八面》:“十二月初八日,释氏以餳果诸物煮粥,名腊八粥。明 宫中有腊八麪。”
- 12.
诗囊释义:贮放诗稿的袋子。 语本 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宋 陆游《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清 周亮工《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难从酒伴浮三雅,自解诗囊咏七哀。”梁启超《腊八小饮》诗:“客怀澒洞诗囊窄,乡思低迷粥鼓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