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 [bí qiāng]
1. 在高等脊椎动物为拱状的腔,位于颅底与口腔顶之间。
英[nasal cavity;]
鼻腔 引证解释
⒈ 鼻子内部的空腔,分左右两个,壁上有细毛。上部黏膜中有嗅觉细胞,能分辨气味。
引尚钺 《预谋》六:“同时并觉自己的推论太滑稽,而从鼻腔发出一声短促的冷笑。”
国语词典
鼻腔 [bí qiāng]
⒈ 鼻的中空部分,由鼻中隔分为左右各一,前通鼻孔,后通咽喉。鼻腔中的鼻毛,可过滤随空气进入呼吸道的尘埃或异物,上部黏膜中则有嗅觉细胞,能分辨气味。
鼻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呼吸道释义:呼吸道的上部,包括鼻腔、咽、喉,内壁有黏膜。
- 2.
上火释义:⒈中医把大便干燥或鼻腔黏膜、口腔黏膜、结膜等发炎的症状叫上火:他上火了,眼睛红红的。 ⒉发怒。
- 3.
元音释义: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如普通话语音的a,e,o,i,u,ü等。 也叫母音。发元音时鼻腔不通气,要是鼻腔也通气,发的元音就叫鼻化元音。普通话语音中ng尾韵儿化时元音变成鼻化元音。
- 4.
发音器官释义:⒈人类发音的结构,主要包括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⒉脊椎动物和许多高等无脊椎动物能发出声音的器官,如声带、鸣器等。
- 5.
呼吸道释义:人和高等动物呼吸空气的通路,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 6.
哽塞释义:充血或堵塞(如鼻腔)
- 7.
喷鼻息释义:使空气不自然地通过鼻腔而发出难听的刺耳声音。
- 8.
嗅觉释义:鼻腔黏膜与某些物质的气体分子相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嗅觉灵敏。政治嗅觉。
- 9.
塞音释义:也叫爆发音。 辅音的一类。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如普通话的b、p、d、t、g、k。
- 10.
异物释义:⒈珍奇、特异的东西。 ⒉指死亡的人:化为异物。⒊医学上指滞留或误入食管、气管、鼻腔、眼睛等处的某些物体。如鱼刺、纸团、灰尘等:食管异物。气管异物。
- 11.
息肉释义:从黏膜突出来的小肿物。 直径在2厘米以下。可能与经常遭受某种刺激有关。多发生于鼻腔、鼻窦、耳、胃、肠等,通常是良性的。
- 12.
悬雍垂释义:软腭后部中央向下垂的肌肉小突起,略呈圆锥形。 咽东西时随软腭上升,有闭塞鼻腔通路的作用。通称小舌。
- 13.
打酣释义:打鼾是由会厌软骨由于过大,盖在了鼻腔入口上引起的,引起打鼾的原因有许多,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增殖体肥大、悬雍垂过长等等。
- 14.
擤鼻释义:北方方言,南方很少用,意为:捏住鼻子,用气排出鼻涕。据“美国微生物学会”学术研讨会的最新研究报告,美国及丹麦研究人员针对14个感冒病人进行研究,测量鼻窦中的压力,同时对鼻腔染色,以了解擤鼻涕的时候,鼻部会发生哪些变化。
- 15.
玉庐释义:⒈指翰林院。⒉道教语。指鼻腔。
- 16.
瓮鼻释义:谓鼻腔不畅,发声多带鼻音。
- 17.
瘜肉释义:因黏膜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像肉质的突起,多发生于鼻腔或肠道内。
- 18.
穿鼻释义:⒈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汉 焦赣《易林·明夷之讼》:“穿鼻繫株,为虎所拘。”《新唐书·南蛮传下·两爨蛮》:“有 穿鼻 种,以金鐶径尺贯其鼻,下垂过颐。君长以丝係鐶,人牵乃行。其次,以二花头金钉贯鼻下出。”⒉比喻操纵,控制。《南史·张弘策传》:“徐孝明 才非柱石,听人穿鼻。”《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天子愚暗,听人穿鼻。”胡三省 注:“諭之以牛,为人穿鼻旋转,前却一听命於人,以鼻为所制也。”⒊一种发音方法。发音时,口腔里形成阻碍的部分完全闭塞,软腭下垂,使气流从鼻腔流出。清 戈载《词林正韵·发凡》
- 19.
第三感觉释义:佛教五识、六识、七识、八识、九识中的第三识:鼻识,即嗅觉。鼻腔粘膜对气味的感觉。
- 20.
筛骨释义:头骨之一。在颅腔底的前部,两个眼眶之间,鼻腔的顶部,是颅腔和鼻腔之间的分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