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贫 [gū pín]
1. 孤苦贫寒。
孤贫 引证解释
⒈ 孤苦贫寒。
引《汉书·王莽传上》:“莽 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 莽 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
《新唐书·奸臣传下·柳璨》:“少孤贫,好学,昼採薪给费,夜然叶照书。”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瞻 孤贫有艺,虽登科第,不预急流。”
清 顾炎武 《与苏易公书》:“关中 惟 中孚 一人,自痛孤贫闕养,誓终身不享富贵。”
国语词典
孤贫 [gū pín]
⒈ 贫寒无依。
引《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刘梁传》:「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孤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佳名释义:⒈好名声,美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祖光禄 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 闻其佳名,以两婢餉之。”⒉好名字。唐 陆龟蒙《华阳巾》诗:“莲华峰 下得佳名,云褐相兼上鹤翎。”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廷试》:“嘉靖 末年,及今上近科,以大力得路者,改佳名以应廷对。”
- 2.
单贫释义:孤贫。
- 3.
学书释义:⒈读书。《史记·项羽本纪》:“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⒉学习写字。《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伯珍 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宋 曾巩《墨池记》:“羲之 尝慕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宋 陆游《喜小儿辈到行在》诗:“阿纲 学书蚓满幅,阿绘 学语鶯囀木。”元 杨维桢《又湖州作》诗之四:“得句时过 张外史,学书不让 管夫人。”参见“学字”。
- 4.
折蒲释义:《晋书·忠义传·王育》:“﹝ 王育 ﹞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小学,必歔欷流涕。 时有暇,即折蒲学书,忘而失羊,为羊主所责。
- 5.
散吏释义: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后汉书·胡广传》:“广 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唐 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清欢信可尚,散吏亦何有。”宋 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谢 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躭海上游。”
- 6.
爇薪释义:《后汉书·文苑传下·侯瑾》载:侯瑾。少孤贫,依宗人居。性笃学,恆佣作为资,暮还辄然柴以读书。
- 7.
碧纱笼释义: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世传 魏野 尝从 莱公(寇準)游 陕府 僧舍,各有留题。后復同游,见 莱公 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 野 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 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 大笑
- 8.
福田院释义:宋 代京师所设收养老幼残疾贫民的救济院。 宋 赵善璙《自警篇·济人》:“朝廷自 嘉祐 以前诸路皆有广惠仓以救恤孤贫,京师有东西福田院以收养老幼废疾,至 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为四院。”
- 9.
翦发待宾释义:晋 陶侃 早孤贫,为县吏。 鄱阳 孝廉 范逵 过 侃,仓猝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事见《晋书·陶侃传》。后世传为美谈,并常以喻贤母。元 秦简夫 有《晋陶侃母剪发待宾》杂剧。亦省作“翦髮”。元 柯丹丘《荆钗记·议亲》:“翦髮常思 侃 母,斷機每念 軻 親。”
- 10.
自资释义:自谋生计;自给。《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 魏 中大夫 须贾。”《后汉书·刘梁传》:“梁 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於市以自资。”宋 曾巩《繁昌县兴造记》:“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金史·李献能传》:“家故饶财,尽於 贞祐 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
- 11.
赠赗释义:赠送车马等以助人送葬。汉 刘向《说苑·修文》:“故古者吉行五十里,奔丧百里,赠賵及事之谓时。时,礼之大者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賵,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陛下以膝下之恩爱,施及其夫,赠賵之仪,哀荣足备,岂得使上下无辨,君臣一贯者哉!”,赠送车马等以助人送葬。汉 刘向《说苑·修文》:“故古者吉行五十里,奔丧百里,赠賵及事之谓时。时,礼之大者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賵,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
- 12.
钟非饭释义:谓寺钟鸣时斋饭已毕。 典出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 少孤贫,尝客 扬州 惠昭寺 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 至,已饭矣。后二纪,播 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 继以二絶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慙愧闍黎饭后鐘。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宋 苏轼《石塔寺》诗:“虽知灯是火,不悟鐘非饭。”
- 13.
陶母邀宾释义:指 晋 陶侃 母 湛氏 剪发待宾的故事。典出《晋书·陶侃传》:“侃 早孤贫,为县吏。
- 14.
饭后钟释义:相传 唐 王播 少年孤贫,客居 扬州 惠明寺 木兰院,随僧斋食。 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王播 闻声就食,扑空,因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鐘”两句诗。见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下。一说为 唐 段之昌 事。见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后遂用作贫穷落魄,遭受冷遇的典故。宋 苏轼《石塔寺》诗:“乃知饭后鐘,闍黎盖具眼。”清 赵翼《遣兴》诗之三:“一生只见甖中粟,举世争趋饭后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