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丁夜释义:四更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新唐书·天文志二》:“﹝ 太和 ﹞九年六月丁酉,自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餘,纵横出没,多近天汉。”《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清 王晫《今世说·文学》:“﹝ 包饮和 ﹞每丁夜渡江。”
- 2.
六桥释义: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苏堤 上之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宋 苏轼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桥: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濬源。明 杨孟瑛 所建。参阅 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宋 苏轼《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六桥横絶天汉上,北山 始与 南屏 通。”《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明月娟娟筛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试华灯,约伴六桥行走。”康有为《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马市中簫,梦入 西湖 数六桥。”
- 3.
吞毡释义:汉 苏武 于 武帝 天汉 初出使 匈奴,匈奴 欲降之,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 断饮食,武 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 掛剑心相许,属国 吞毡志竟成。’”苏曼殊《落日》诗:“谁知 北海 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 4.
外库释义:宫外的仓库。 与内库相对。《太平广记》卷四引《仙传拾异·王母使者》:“汉武帝 天汉 三年,帝巡东海,祠 恒山。王母 遣使献灵胶四两、吉光毛裘。武帝 以付外库,不知胶裘二物之妙也。”
- 5.
天汉释义:⒈⒉书面语称银河。⒊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前97)⒋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 6.
天津桥释义:古浮桥名。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西南。隋炀帝 大业 元年迁都,以 洛水 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 天津。隋 末为 李密 烧毁,唐 宋 屡次改建加固,金 以后废圮。唐 白居易《和友人洛中春感》诗:“莫悲 金谷园 中月,莫叹 天津桥 上春。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 7.
天江释义:⒈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一:“嘉祐 元年五月二十四日昏时,二星相继西流,一出天江,一出天市。”⒉指天河。唐 李贺《上云乐》诗:“天江碎碎银沙路,嬴 女机中断烟素。”曾谦甫 注:“天江,天河也。”
- 8.
徒维释义:岁阳名,天干中戊的别称。《史记·历书》:“徒维敦牂 天汉 元年。”司马贞 索隐:“徒维,戊也。”
- 9.
星桥释义:⒈神话中的鹊桥。北周 庾信《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似桂花。”宋 李清照《行香子》词:“星桥鹊驾,经年纔见,想离情、别恨难穷。”陶牧《七夕和儆庐》:“只有星桥仍可渡,天孙日守岁寒盟。”⒉指 七星桥。在 四川省 成都市。传为 秦 时 李冰 所造。上应七星,故称。唐 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月峡 星桥,腾金孕碧。”唐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七:“锦水 东流绕 锦城,星桥 北挂象天星。”唐 杜甫《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剑阁 星桥 北,松州 雪岭 东。”
- 10.
月支香释义:异香名。 传说产于 月支国。洪刍《香谱·月支香》引 南朝 梁 孙柔之《瑞应图》:“天汉 二年,月支国 贡神香,武帝 取看之,状若燕卵……后 长安 中大疫,宫人得疾众,使者请烧一枚以辟疫气,帝然之。宫中病者差,长安 百里内闻其香,积九月不歇。”宋 叶廷珪《名香谱》:“月支 香,月支国 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月不散。”
- 11.
析别释义:⒈分别;离别。《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诸贵人当徙居 南宫,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綬,加安车駟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⒉犹区分,辨别。《左传·昭公八年》“今在析木之津”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析别水、木以箕、斗之间,是天汉之津也。”
- 12.
榷酒酤释义:即榷酤。《汉书·武帝纪》:“﹝ 天汉 ﹞三年春二月……初榷酒酤。”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是月,吴越 始榷酒酤。”参见“榷酤”。
- 13.
榷酤释义:亦作“榷沽”。汉 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天汉 三年(公元前98年),始榷酒酤,垄断酒的产销。后历代沿之,或由政府设店专卖;或对酤户及酤肆加征酒税;或将榷酒钱匀配,按亩征收,等等,用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六:“榷酤创始於 汉,至今赖以佐国用。”《元典章·户部八·私造酒曲依匿税科断》:“榷沽之法既已废,酒醋课程散入民间。”参见“榷酒酤”。
- 14.
武台释义:汉 宫殿名。《汉书·李陵传》:“天汉 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 酒泉,击右贤王於 天山。﹝ 武帝 ﹞召 陵,欲使为贰师将輜重。陵 召见 武臺 …… 陵 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颜师古 注:“未央宫 有 武臺殿。”后借指召武将受命的宫室。唐 杜牧《史将军》诗之二:“何日 武臺 坐,兵符授虎臣。”
- 15.
浮槎释义:⒈槎,同“查”。 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阳 千种花,润 梁园 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清 孔尚任《桃花扇·选优》:“阻隔着 黄河 雪浪,那怕他天汉浮槎。”⒉槎,同“查”。木筏。指木船。唐 韦应物《龙潭》诗:“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明 徐复祚《投梭记·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忆·序诗》:“东亚 风
- 16.
灵槎释义:⒈亦作“灵查”。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隋 崔仲方《奉和周赵王咏石》:“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宋 辛弃疾《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词:“灵槎準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箇。”明 孙柚《琴心记·誓志题桥》:“人间空指泛灵槎,道我卜穷星斗。”⒉指船。唐 杜甫《喜晴》诗:“汉 阴有 鹿门,沧海有灵查。”仇兆鳌 注:“引 鹿门 海槎,愧避世之已迟。”明 张煌言《<冰槎集>引》:“﹝余﹞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
- 17.
牛女释义:⒈牵牛、织女两星或“牛郎织女”的省称。晋 潘岳《西征赋》:“仪景星於天汉,列牛女以双峙。”唐 元稹《新秋》诗:“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宋 黄庭坚《鹊桥仙》词:“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明 唐寅《江南四季歌》:“梧桐忽报秋风起,鹊桥牛女渡银河。”周实《金缕曲·七夕伤逝》词:“尝尽人天离别恨,我亦银河牛女。”参见“牵牛织女”、“牛郎织女”。⒉谓牛女分野。指 广东、福建 及 浙江 部分地区。明 张煌言《和定西侯张侯服留题金山原韵》之六:“霸就 鴟夷 原去 越,兵联牛女正当 闽。”参阅 清 查继佐
- 18.
画熊释义:《后汉书·舆服志上》:“诸车之文……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 ”汉 制,公与列侯之车轼画熊为饰,后因以“画熊”为咏公卿及地方长官之典。唐 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赵殿成 笺注:“刘昭《后汉书·舆服志》註:‘《古今註》曰:武帝 天汉 四年,令诸侯王大国朱轮,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国朱轮,画特熊居前,寝麋居左右,卿车者也。’”唐 杜甫《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诗:“中丞问俗画熊频,爱弟传书彩鷁新。”
- 19.
科讁释义:亦作“科适”。 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史记·大宛列传》:“置 居延、休屠 以卫 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张守节 正义:“音讁。张晏 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武帝 天汉 四年,发天下七科讁出 朔方 也。”按,《汉书·武帝纪》作“科讁”。汉 桓宽《盐铁论·击之》:“甲士死於军旅,中士罢於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徵发极矣。”明 文徵明《顾春潜先生传》:“一切科讁,凡以瘠民裕上者,悉蠲放之。”
- 20.
科谪释义:亦作“科适”。 谓依法贬谪,流徙戍边。亦指贬谪戍边的罪人。《史记·大宛列传》:“置 居延、休屠 以卫 酒泉,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张守节 正义:“音讁。张晏 云: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武帝 天汉 四年,发天下七科讁出 朔方 也。”按,《汉书·武帝纪》作“科讁”。汉 桓宽《盐铁论·击之》:“甲士死於军旅,中士罢於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徵发极矣。”明 文徵明《顾春潜先生传》:“一切科讁,凡以瘠民裕上者,悉蠲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