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丁日 丁日的意思
dīng

丁日

简体丁日
繁体
拼音dīng rì
注音ㄉㄧㄥ ㄖ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īng zhēng,(1) 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例句】:丁是丁,卯是卯。(2) 成年男子。(3) 人口。(4) 从事某种劳动的人。【组词】:园丁。(1) 〔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rì,(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组词】: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组词】:日班。(3) 天,一昼夜。【组词】:多日不见。今日。日程。(4) 某一天。【组词】:纪念日。(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组词】:春日。往日。(7) 每天,一天一天地。【组词】:日记。日益。(8) 特指“日本国”。

丁日的意思

丁日 [dīng rì]

1. 源于古代中国人计时的干支法。


丁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祭释义: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 唐 日制不一。隋文帝 时一年有四祭,唐 武德 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 开元 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明 郑仲夔《耳新·令德》:“萧郡 尊思似 每丁祭,必斋宿学宫。”《儒林外史》第二回:“外祖母道:‘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要计较了。’”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第一场:“孔子庙每年的丁祭,都是由学生来主持的。”
    • 2.
      上丁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
    • 3.
      后甲释义:⒈《易·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朱熹本义:“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后因以“后甲”指下午。⒉指甲后三日之丁日。⒊龟甲后部。
    • 4.
      祭丁释义:即丁祭。 旧时每年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 孔子 之称。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苏秦 吃的馒头是那二年前祭丁的冷馒头。”清 蒋士铨《一片石·访墓》:“到祭丁分肉的时节,才叫你认得我呢。”
    • 5.
      秋丁释义: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 孔子 的日子,称秋丁。
    • 6.
      胜日释义:⒈古代五行家谓金、木、土、水、火五行相克之日为“胜日”。《史记·孝武本纪》:“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辟恶鬼。”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如火胜金,用丙与丁日,不用庚辛。”⒉指亲友相聚或风光美好的日子。《晋书·卫玠传》:“及长,好言玄理……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金 刘仲尹《秋日东斋》诗:“胜日一樽能笑客,更须官鼓候晨挝。”明 周履靖《锦笺记·阅录》:“如今春光将暮,花事渐阑,趁此胜日好怀,且向园中一步。”
    • 7.
      迎喜神释义:迎拜喜神。旧时祈求吉祥的一种风俗。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迎喜神》:“除夕接神以后,即为新年。於初次出房时,必迎喜神而拜之。”亦省称“迎喜”。清 顾禄《清嘉录·山川坛迎喜》:“大府择立春后丁日或壬日,喜神正南方,率标下弁卒,各陈队伍,张列兵器,迤邐至山川坛,迎祀喜神,谓之迎喜。”
丁日是什么意思 丁日读音 怎么读 丁日,拼音是dīng rì,丁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丁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