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尺剑 三尺剑的意思
sānchǐjiàn

三尺剑

简体三尺剑
繁体三尺劍
拼音sān chǐ jiàn
注音ㄙㄢ ㄔˇ ㄐㄧㄢ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chǐ chě,(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组词】: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2) 量长度的器具。【组词】:竹尺。(3) 像尺的东西。【组词】:铁尺。仿尺。戒尺。(4) 形容微少或短小。【组词】:尺布。咫尺天涯。 ◎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jiàn,(1) 古代的一种兵器。【组词】:宝剑。长剑。剑鞘。剑术。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剑。

三尺剑的意思

三尺剑 [sān chǐ jiàn]

1. 古剑长凡三尺,故称。

三尺剑 引证解释

⒈ 古剑长凡三尺,故称。

《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莽莽神州,天地邱墟。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


国语词典

三尺剑 [sān chǐ jiàn]

⒈ 剑。古剑长三尺,故称剑为「三尺剑」。

唐·杜甫〈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宋·张元干〈贺新郎·曳杖危楼去〉词:「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


三尺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戎衣释义:谓一穿上戎装。 或云,“衣”当作“殷”,谓一用兵而胜 殷。一,亦作“壹”。《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孔 传:“衣,服也;一著戎服而灭 紂。”《礼记·中庸》:“武王 纘大 王、王季、文王 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郑玄 注:“戎,兵也。衣读如殷,声之误也,齐 言殷声如衣……壹戎 殷 者,壹用兵伐 殷 也。”孔颖达 疏:“郑 必以衣为 殷 者,以十一年观兵于 孟津,十三年灭 紂,是再著戎服,不得称一戎衣,故以衣为 殷。”后泛称用兵作战为“一戎衣”。唐 杜甫《重经昭陵》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 2.
      两梁冠释义: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 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宋 王禹偁《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宋 陆游《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两梁”。唐 韩偓《残春旅舍》诗:“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 3.
      九世仇释义:春秋 时,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宋 陆游《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宁调元《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 4.
      提剑释义:《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剑”谓起兵或从军。
三尺剑是什么意思 三尺剑读音 怎么读 三尺剑,拼音是sān chǐ jiàn,三尺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尺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