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论政 论政的意思
lùnzhèng

论政

简体论政
繁体論政
拼音lùn zhèng
注音ㄌㄨㄣˋ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基本含义

指评论和讨论政治事务,特指公开讨论政治问题。

论政的意思

论政 [lùn zhèng]

1. 议论政事。

论政 引证解释

⒈ 议论政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在东宫,尝与诸侍读并 叔文 论政。”
《宋史·张方平传》:“朕欲卿与 韩絳 共事,而卿论政不同。”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孔子 之论政,虽有所谓大同之世,太平之治,其所雅言者,总不出上天下泽,羣臣大防。”


国语词典

论政 [lùn zhèng]

⒈ 议论政事。

如:「总统大选的消息,是近日各方论政的焦点。」


论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际释义:汉 初《诗》有 齐 鲁 韩 三家。 《齐诗》学者 翼奉 说诗,附会阴阳五行之说,以推论政治变化,认为每当卯、酉、午、戌、亥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汉书·翼奉传》:“《易》有阴阳,《诗》有五际。”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变改之政也。’”清 朱彝尊《曹先生溶挽诗六十四韵》:“説《诗》穷五际,布《易》得三爻。”参阅《诗·周南·关雎序》“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唐 孔颖达 疏、清 陈寿祺《左海经辨·诗有六情五际辨》、清 陈乔枞
    • 2.
      人才内阁释义:资本主义国家内阁的一种。 不论政治见解,集中各方面人才组成的所谓“超党派”内阁。此名称始于一八○六年 英国 格兰维尔内阁。也称专家内阁。
    • 3.
      博士释义:⒈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⒉古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⒊学位的最高一级。
    • 4.
      坐而论道释义: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 5.
      垂帘释义:唐高宗在朝堂上跟大臣们讨论政事的时候,在宝座后挂着帘子,皇后武则天在里面参与决定政事,后来把皇后或皇太后掌握朝政叫垂帘:垂帘听政。
    • 6.
      庙廷释义:⒈宗庙或庙宇的前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正始 五年,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书令 荀攸 於太祖庙廷。”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姚广孝》:“广孝 赠 荣国公,謚 恭靖,配享 成祖 庙廷。”《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得神灵庇护,保佑氏儿身体康健,情愿绣下长幡二首,外加礼物,亲诣庙廷顶礼酬谢。”⒉君王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五》:“据此,则庶人之议,非私议於草野,乃议於庙廷之上也。”
    • 7.
      开閤释义:亦作“开阁”。汉 公孙弘 为宰相,“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见《汉书·公孙弘传》。后以“开閤”指大臣礼贤爱士。唐 刘禹锡《答裴令公雪中讶白二十二与诸公不相访之什》诗:“玉树琼楼满眼新,的知开閤待诸賔。”唐 邵谒《论政》诗:“孙弘 不开阁,丙吉 寧问牛。”宋 曾巩《回亳州知府谏议状》:“伏惟开阁之初,偃藩甚乐。”边开边关。《收穫》1981年第4期:“忽听得北窗外有声响,好像滞重的大黑门在开合。”
    • 8.
      浮窳释义:游荡懒惰。唐 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抑浮窳,禁蟊食。”唐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兄云惧富人流为工商浮窳,盖其急而不均,则有此尔。”《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蜀 土虽安,其民浮窳易扰,愿谨择忠厚者为长吏,使镇抚之。”
    • 9.
      解驾释义:⒈停车驻马。《后汉书·郭躬传》:“汝南 有 陈伯敬 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呵叱狗马,终不言死,目有所见,不食其肉,行路闻凶,便解驾留止。”《南史·刘湛传》:“﹝ 湛 ﹞善论政道,并諳前代故事,听者忘疲。每入 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参见“解鞅”。⒉去世的婉词。南朝 梁 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太元 元年,解驾违世。”
    • 10.
      言事释义:⒈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荀子·大略》:“孟子 三见 宣王,不言事。”唐 韩愈《送王秀才序》:“建中 初,天子嗣位,有意 贞观、开元 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明 归有光《题<太仆寺志>后》:“怀东 顾先生 ……以言事忤旨,安置 保安。”⒉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他上书言事,有信一封。”⒊诉说或陈述事情。《史记·平準书》:“使问曰:‘家岂有寃,欲言事乎?’”唐 柳宗元《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今所趋走州刺史 崔公,时赐言事,又
    • 11.
      议堂释义:议论政事之堂。
    • 12.
      议政释义:议论政事;对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工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参政议政。
    • 13.
      议民释义:与郡县官议论政事的士人。
    • 14.
      论政释义:议论政事。
    • 15.
      诚质释义:诚实、质朴。《汉书·郊祀志》:“奉天之道,贵以诚质大得民心也。”《隋书·礼仪志一》:“良由天神高远,义须诚质,今从汎祭五帝,理不容文。”唐 柳宗元《答元饶州论政理书》:“今若非市井之征,则捨其产而唯丁田之问,推以诚质,示以恩惠,严责吏以法,如所陈一社一村之制,递以信相考,安有不得其实?”
    • 16.
      都俞吁咈释义: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 17.
      陈子昂释义:(659—700)唐代诗人。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曾任麟台正字、右拾遗等。敢于直陈时弊,有政治抱负。在诗歌方面,反对六朝淫靡的诗风,倡导诗歌内容的革新。写有很多感慨时事,现实性很强的诗,对于唐诗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陈伯玉集》。
    • 18.
      饮醇释义:《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 程普 不睦”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普 颇以年长,数陵侮 瑜。瑜 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 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 周公瑾 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清 梁章鉅《浪跡丛谈·怀邗上诸君子廿四首》:“新交如故交,有道復有神。论政且论学,相亲如饮醇。”
    • 19.
      高邈释义:⒈高远。三国 魏 曹植《与吴季重书》:“天路高邈,良久无缘。”宋 苏舜钦《永叔石月屏图》诗:“此説亦诡异,予知未精确,物有无情自相感,不间幽微与高邈。”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何观察 之论政比乎法,崔宗伯 之翼士醇乎儒,皆体气高邈,词义閎深,古色黝然,駸駸乎进於 汉 矣。”⒉超凡逸俗。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楚老 风韵高邈,好山水。”⒊指超凡逸俗的人,隐逸者。宋 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以兹近声利,安得成高邈?”⒋指年高。《古尊宿语录》卷十三:“或云,此去一百二十里,有

论政(lun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论政是什么意思 论政读音 怎么读 论政,拼音是lùn zhèng,论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论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