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真 [bié zhēn]
1. 格外纯真。
别真 引证解释
⒈ 格外纯真。
引《朱子语类》卷一〇三:“李先生 涵养得自是别真,所谓不为事物所胜者。古人云:‘终日无疾言遽色’,他真箇是如此。”
别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觉分释义:佛教修行的七种内容,属于“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即择法觉分(以智慧判别真伪),精进觉分(努力修持),喜觉分(行善而生喜悦),轻安觉分(断除沉重烦恼而身心安适),念觉分(忆念佛法而不忘失),定觉分(心注一境而不散乱),捨觉分(捨弃一切分别而住于平等)。
- 2.
不辨真伪释义: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3.
宣德炉释义:明 朝 宣德 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 明 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鑪”。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后人评宣炉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经纸色为最。”《颜氏家藏尺牍·程处士邃》:“宣鑪所重别真伪。美式非所急。世之罕物,岂能求全?”《恨海》第九回:“鹤亭 见他两天不回,有点疑心,到书房里一看,桌上放着一个心爱的宣德炉没了。”鲁迅《呐喊·阿Q正传》:“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捡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
- 4.
清徵释义:⒈清澄的徵音。徵,五音之一。《韩非子·十过》:“师旷 曰:‘不如清徵。’公曰:‘清徵可得而闻乎?’”宋 沉括《梦溪笔谈·乐律二》:“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古人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明 夏完淳《九哀·临清流》:“期美人兮 江 干,奏清徵兮玉阑。”⒉省察;审察。《后汉书·黄琼传》:“阶下不加清徵,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糅,所谓抵金玉於砂砾,碎珪璧於泥涂。”王先谦 集解:“官本考证曰:‘诸本同,徵,当作徵。’惠栋 曰:《古文易》曰:‘君子
- 5.
瘦鹤释义:即鹤。 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云。亦以形容人之清瘦。宋 苏轼《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鶱。”宋 苏轼《姚屯田挽词》:“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
- 6.
识别释义:辨别;辨认:识别真伪。
- 7.
识真释义:⒈识别真相。⒉识认自然之道;认识本原。
- 8.
询访释义:⒈征询访问。 《后汉书·李固传》:“远寻先世废立旧仪,近见国家践祚前事,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羣议,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其忠也尽致君之大方,其言也达为政之要道,凡所询访,皆合大猷。”清 刘毓崧《杜观察<古谣谚>序》:“为政者酌民言而同其好恶,则芻蕘葑菲,均可备询访於輶轩。”⒉查访。明 海瑞《申海南道陈双山文》:“询访未的,妄信人言。”清 张之洞《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致兼湖广总督端方电》:“请密加询访,如确有识认 沉克諴 之人,迅速资遣来京,令其辨认,以别真伪。”
- 9.
辨别释义: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别真假。辨别方向。
- 10.
道眼释义:⒈佛教语。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⒉旷野中行人踩出来的小路。⒊办法;主意。⒋指达到目的的途径。⒌言外之意。
- 11.
鉴别释义:辨别(真假好坏):鉴别古画。鉴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