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遇 [hòu yù]
1. 很优厚的待遇。
例放弃厚遇,毅然回国。
英[excellent pay and conditions;]
厚遇 引证解释
⒈ 给以优厚的待遇。
引《史记·高祖本纪》:“汉王 之出关至 陕,抚关外父老,还, 张耳 来见, 汉王 厚遇之。”
宋 秦观 《清和先生传》:“上曰:‘ 清和 先生今乃信其清和矣,益厚遇之。’”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而将官亦每厚遇之,粮廪之外,时有给赏。”
国语词典
厚遇 [hòu yù]
⒈ 厚加礼遇。
引《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近厚待 优待
反薄待 冷遇
厚遇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冷遇释义:冷淡的待遇:遭到冷遇。
- 2.
薄待释义:接待人不大方,不慷慨;淡薄地对待。
厚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游释义:往北方游历。游,也写作“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迺北游 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苗君胄书》:“閒者北游,喜欢无量,登 芒 济 河,旷若发蒙。”晋 陆机《苦寒行》:“北游 幽 朔 城,凉野多险难。”明 陶宗仪《辍耕录·庞居士》:“元和 六年,北游 襄 汉,随处而安。”
- 2.
厚遇释义:优厚的待遇:得到了厚遇。
- 3.
崇遇释义:厚遇,优待。
- 4.
建策释义:出谋献策,制定策略。汉 班固《西都赋》:“奉春 建策,留侯 演成。”《后汉书·西南夷传·滇》:“诸夷反叛……太尉掾 巴郡 李顒 建策讨伐。”隋 李德林《<霸朝集>序》:“运筹建策,通幽达冥,从命者获安,违命者悉祸。”《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黄门侍郎 裴矩 知必将有乱,虽廝役皆厚遇之,又建策为驍果娶妇。”
- 5.
故官释义:⒈以前所居的官职。《史记·苏秦列传》:“燕王 曰:‘先生復就故官。’益厚遇之。”《汉书·路温舒传》:“事下度辽将军 范明友、太僕 杜延年 问状,罢归故官。”三国 魏 杜挚《赠毌丘俭诗》:“释之 宦十年,位不增故官。”⒉先前的属官。《史记·张丞相列传》:“子侯 臾 代,六岁,坐为 九江 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
- 6.
昏媾释义:姻亲;通婚关系。 《左传·隐公十一年》:“唯我 郑国 之有请謁焉,如旧昏媾。”杨伯峻 注:“谓相亲若旧通婚之国。”《北史·隋越王侗传》:“至如 宇文化及,世传庸品。其父 述,往属时来,早沾厚遇,赐以昏媾,置之公辅。”
- 7.
材武释义:⒈有才能而且勇武。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上以 韩信 材武,所王北近 巩 洛,南迫 宛叶,东有 淮阳,皆天下劲兵处,迺詔徙 韩王信 王 太原 以北,备御 胡。”《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康元年》:“廞 以 李特 兄弟材武,其党类皆 巴 西人,与 廞 同郡,厚遇之以为爪牙。”⒉指才能与武艺。《新唐书·李珙传》:“又有 李珙 者,世儒家,珙 独尚材武。”宋 曾巩《奉议郎景思谊授东上阁门使鄜延第一副将制》:“尔能致其材武,奋击黠 羗,克敌摧锋,屡以捷报。”《明史·梅之焕传》:“之焕 虽文士,负材武,善射。”⒊指
- 8.
给赏释义:⒈充分欣赏。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沮水》:“游者常若目不周翫,情不给赏。”⒉赏赐。《新唐书·韩愈传》:“淮西 连年脩器械防守,金帛粮畜耗於给赏。”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能既为众所服,人自不敢望与之同。而将官亦每厚遇之,粮廪之外,时有给赏,解衣推食,亦不自惜乎!”《水浒传》第一○三回:“如有人知得 王庆 下落,赴州告报,随文给赏。”
- 9.
舍业释义:⒈停止学习。 《左传·昭公九年》:“辰在子卯,谓之疾日,君彻宴乐,学人舍业。”⒉舍弃家产。《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 在 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舍业厚遇之。”司马贞 索隐:“舍业者,捨弃其家产而厚事宾客也。”
- 10.
见遇释义:受恩遇,受厚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