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共鸣 共鸣的意思
gòngmíng

共鸣

简体共鸣
繁体共鳴
拼音gòng míng
注音ㄍㄨㄥˋ ㄇ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òng gōng,(1) 相同,一样。【组词】:共性。共同。同甘共苦。(2)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组词】:患难与共。休戚与共。(3) 一起,一齐。【组词】: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4) 总计,合计。【组词】:共计。总共。(5) 与,和。【例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 “共產党”的简称。(1) 古同“恭”,恭敬。(2) 古同“供”,供奉,供给。

míng,(1) 鸟兽或昆虫叫。【组词】: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组词】:鸣响。鸣奏。孤掌难鸣。(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组词】:鸣谢。鸣冤。百家争鸣。(4) 闻名,著称。【例句】:“以文鸣江东”。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思想、情感或体验上产生共同的感受或共同的反应。

共鸣的意思

共鸣 [gòng míng]

1. 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

[ acoustic resonance; sympathetic response; ]

2. 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

诗中的激情引起我们内心的强烈共鸣。

共鸣 引证解释

⒈ 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⒉ 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巴金 《家》三三:“不是有两颗心跟你的心共鸣吗?”
吴伯箫 《春秋多佳日》:“这是诗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秦牧 《艺海拾贝·并蒂莲的美感》:“一切艺术所以能够感动人,只是因为被感动的人从这种艺术里面引起某种程度的思想上的共鸣。”


国语词典

共鸣 [gòng míng]

⒈ 发音体因受到与本身振动频率相同的音波影响,产生自然发音的现象。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放在一起,敲击其中一个使它发出声音,另外一个音叉也会跟著发出声音。

⒉ 共同的情绪反应。

如:「他这种处理方式很难引起共鸣。」


共鸣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共识释义:共同的认识:经过多次讨论,双方消除了分歧,达成共识。对国家前途的共识使他们成为挚友。

共鸣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分歧释义:⒈(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分歧点。 意见分歧。⒉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存在分歧。消除分歧。

共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伪音释义: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假装的声音”,意思就是伪装成别的声音,这就是伪声。 伪声可用于多方面,大部分用于反串。伪声有三大要素,一是声带,二是气息,三是共鸣。伪声也包括同性别间声音的模仿。
    • 2.
      佩印释义:佩挂官印。借指任命官职。唐 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诗:“闻道 百城 新佩印,还来双闕共鸣珂。”唐 韦庄《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 3.
      共振释义:也叫谐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发生振动时,另一个被引起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在声学中也叫共鸣。
    • 4.
      共振器释义:见“共鸣器”。
    • 5.
      共鸣释义:⒈物体因共振而发声,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⒉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读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 6.
      共鸣器释义:亦称“共振器”。在声波作用下可以发生共振现象而使声音加强的物体或空腔。如音叉下面所附的木箱,是一个空气室,它的大小和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应,能同音叉一起振动,发出响亮的声音。弦乐器如琵琶、三弦、二胡等的琴身和琴筒,都有共鸣器的作用。
    • 7.
      口弦释义:也叫口簧。吹奏乐器。由一个马蹄形框架中间插入一片簧舌构成。演奏者凭口腔共鸣及手指拨动簧舌发声。流行于中国东北、西南地区。
    • 8.
      同响释义:指共鸣者。比喻志趣相合之友。
    • 9.
      同情释义:⒈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心。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十分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⒉对于别人的行动表示赞成:我们同情并支持该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 10.
      同情心释义:⒈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亦指这种感情的表露。⒉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的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
    • 11.
      呼告释义: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 12.
      嘡嘡释义:锣的低沉共鸣或类似的声音。
    • 13.
      堂音释义:谓有共鸣的宏亮声音。梁斌《播火记》第一卷十二:“他虽然上了几岁年纪,口齿还伶俐,说起话来谈笑风生,堂音挺大。”
    • 14.
      声应气求释义: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15.
      声求气应释义: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16.
      委婉动听释义:形容声调温和曲折悠扬,漫长而和谐,引起听者共鸣,产生愉悦感。
    • 17.
      心弦释义:指受到感动而产生共鸣的心:动人心弦。
    • 18.
      思想聚集释义:有人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个傻逼的过程!你认为呢?你的人生成长当中遇到过什么?使你感悟很深的?新浪思想聚集就是这样一个微博,与你观点探讨、看看有没有一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欢迎关注!
    • 19.
      掀起波澜释义:引发事端,引发不满,引起了共鸣。
    • 20.
      木声释义:⒈木质之声,击木之声。 ⒉指乐器木质部分的共鸣声。

共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伪音释义: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假装的声音”,意思就是伪装成别的声音,这就是伪声。 伪声可用于多方面,大部分用于反串。伪声有三大要素,一是声带,二是气息,三是共鸣。伪声也包括同性别间声音的模仿。
    • 2.
      佩印释义:佩挂官印。借指任命官职。唐 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诗:“闻道 百城 新佩印,还来双闕共鸣珂。”唐 韦庄《东阳赠别》诗:“去时此地题桥去,归日何年佩印归。”
    • 3.
      共振释义:也叫谐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发生振动时,另一个被引起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振。在声学中也叫共鸣。
    • 4.
      共振器释义:见“共鸣器”。
    • 5.
      共鸣释义:⒈物体因共振而发声,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⒉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读者,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 6.
      共鸣器释义:亦称“共振器”。在声波作用下可以发生共振现象而使声音加强的物体或空腔。如音叉下面所附的木箱,是一个空气室,它的大小和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应,能同音叉一起振动,发出响亮的声音。弦乐器如琵琶、三弦、二胡等的琴身和琴筒,都有共鸣器的作用。
    • 7.
      口弦释义:也叫口簧。吹奏乐器。由一个马蹄形框架中间插入一片簧舌构成。演奏者凭口腔共鸣及手指拨动簧舌发声。流行于中国东北、西南地区。
    • 8.
      同响释义:指共鸣者。比喻志趣相合之友。
    • 9.
      同情释义:⒈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心。 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十分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⒉对于别人的行动表示赞成:我们同情并支持该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 10.
      同情心释义:⒈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亦指这种感情的表露。⒉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的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
    • 11.
      呼告释义: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 12.
      嘡嘡释义:锣的低沉共鸣或类似的声音。
    • 13.
      堂音释义:谓有共鸣的宏亮声音。梁斌《播火记》第一卷十二:“他虽然上了几岁年纪,口齿还伶俐,说起话来谈笑风生,堂音挺大。”
    • 14.
      声应气求释义: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15.
      声求气应释义: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16.
      委婉动听释义:形容声调温和曲折悠扬,漫长而和谐,引起听者共鸣,产生愉悦感。
    • 17.
      心弦释义:指受到感动而产生共鸣的心:动人心弦。
    • 18.
      思想聚集释义:有人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个傻逼的过程!你认为呢?你的人生成长当中遇到过什么?使你感悟很深的?新浪思想聚集就是这样一个微博,与你观点探讨、看看有没有一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欢迎关注!
    • 19.
      掀起波澜释义:引发事端,引发不满,引起了共鸣。
    • 20.
      木声释义:⒈木质之声,击木之声。 ⒉指乐器木质部分的共鸣声。

共鸣造句

1.这两首诗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2.他慷慨激昂的演说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3.阅读是什么,她是思想的源泉,她使你拥有丰厚的沉淀;阅读是什么,她是智者在思考,她使你平静的心产生共鸣;阅读是什么,她是一种享受,她使你随波荡漾在书海中。

4.这段真情对白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

5.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

6.研究表明,当一些人有情感混乱或社交障碍使之无法产生共鸣时,他们被打哈欠传染的可能会降低。

7.如果朋友有了烦恼,提问只是想发泄一下,那建议去百度贴吧发帖倾吐心情,那样的方式会找到共鸣的。

8.年级的学生正在做共鸣的实验。

9.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10.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和他交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只有和孩子有了共鸣,才能找出问题所在。

11.他这篇作文旁敲侧击地反映了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真了不起!

12.真诚的朋友,是人生路上的知音,是心灵的共鸣。岁月中的点滴。

13.倾诉可以让情感在你我的心中得到共鸣

14.徐洪刚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15.艺术能唤醒潜藏在人们心底的宇宙精神,从而产生人与自然共鸣的一种美感享受。

16.因此,音乐旋律能够引起我们心灵深处的共鸣,并激发强烈的情感回应。

17.如果你爱一个人,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诗人,作家和所有的作品能引起你的情感共鸣,仿佛世界的作家是你的。

18.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19.只有棋逢敌手,才可以深刻地共鸣,才可以更有把握地承担未来生活给你们的挑战。

20.我的难过不能穿透你的内心,无法让你产生共鸣

共鸣(gong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共鸣是什么意思 共鸣读音 怎么读 共鸣,拼音是gòng míng,共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共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