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愤 [fèn fèn]
1. 很生气的样子:愤愤不平。也作忿忿。
愤愤 引证解释
⒈ 心求通而未得貌。
引《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 何晏 集解引 汉 郑玄 注:“孔子 与人言,必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啟发为説之。”
⒉ 指烦闷不舒貌。 金 王若虚 《君事实辨下》:“宋 孔熙先 博学文史,兼通数术,有纵横才志。
引文帝 时,为散骑侍郎,不为时知,愤愤不得志。”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五:“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何论前世有 屈原、贾生 耶?以发吾之愤愤而已。”
⒊ 气愤不平。
引《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自 王莽 篡 汉,常愤愤,怀復社稷之虑。”
《宋书·殷景仁传》:“湛 既入,以 景仁 位遇本不踰己,一旦居前,意甚愤愤。”
明 刘基 《牡丹会诗序》:“有向隅而不获与羣,则愤愤然见於色,形於辞。”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自甲申沦陷,以至今日,愤愤于腥羶贱种者何地蔑有?”
朱自清 《侮辱》:“可是--也说不出什么,只喃喃了两声,便愤愤然走了。”
国语词典
愤愤 [fèn fèn]
⒈ 心中气愤不平的样子。
引〈文明小史·第二回〉:「传知各童生,大众俱有愤愤之意。」
⒉ 心求通而未得的样子。
引《论语·述而》「不愤不启」句下宋·邢昺·疏:「言人若不心愤愤,则孔子不为开说。」
愤愤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恼怒释义:⒈生气;发怒:这些恶毒的攻击,使他十分恼怒。 ⒉使恼怒;触怒:一句话恼怒了他,于是再也不和我说话了。
- 2.
愠怒释义:恼怒。
- 3.
气愤释义:生气;愤恨:他听了这种不三不四的话非常气愤。
- 4.
生气释义:⒈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孩子考试成绩很差,妈妈非常生气。 快去认个错吧,他还在生你的气呢!⒉生命力;活力:生气勃勃。青年是最有生气的。
愤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释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鲁 人有与 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 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投杼下机,踰墙而走。夫以 曾参 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后因以为典实,谓谗言多,使人惑乱。三国 魏 曹植《当墙欲高行》诗:“众口可以鑠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閒,不辨伪真。”
- 2.
不平释义:⒈不公平:看见了不平的事,他都想管。⒉不公平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⒊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愤愤不平。⒋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消除心中的不平。
- 3.
嚍嚍释义:犹愤愤。
- 4.
忿忿不平释义: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同“愤愤不平”。
- 5.
忿忿释义:见〖愤愤〗。
- 6.
愤愤不平释义: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 7.
愤愤释义:很生气的样子:愤愤不平。
- 8.
愤时嫉俗释义: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9.
抑郁不平释义:抑郁不平,汉语词语,意思是内心压抑郁闷,心中愤愤不平
- 10.
披心释义:披露真心。 三国 魏 曹植《当墙欲高行》:“愤愤俗间,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説陈。”唐 钱起《玛瑙杯歌》:“瑶溪碧岸生奇寳,剖质披心出文藻。”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状》:“是以披心自归,至于四五。”《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正当披心待之,虽木石可使感动,况人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披心而噭,其声昭明,精神发扬,渐不为强暴之力譎诈之术之所克制。”
- 11.
白马清流释义:《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天祐 中,唐 宰相 柳璨 希 太祖 旨,譖杀大臣 裴枢、陆扆 等七人於 滑州 白马驛。时 振 自以 咸通、乾符 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 太祖 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於 黄河,永为浊流。’”后用为士大夫被谗害之典。
愤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释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鲁 人有与 曾参 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 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又一人告之曰‘曾参 杀人’,其母投杼下机,踰墙而走。夫以 曾参 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后因以为典实,谓谗言多,使人惑乱。三国 魏 曹植《当墙欲高行》诗:“众口可以鑠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愤愤俗閒,不辨伪真。”
- 2.
不平释义:⒈不公平:看见了不平的事,他都想管。⒉不公平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⒊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愤愤不平。⒋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消除心中的不平。
- 3.
嚍嚍释义:犹愤愤。
- 4.
忿忿不平释义: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同“愤愤不平”。
- 5.
忿忿释义:见〖愤愤〗。
- 6.
愤愤不平释义: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 7.
愤愤释义:很生气的样子:愤愤不平。
- 8.
愤时嫉俗释义:愤愤恨,不满;嫉憎恶,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9.
抑郁不平释义:抑郁不平,汉语词语,意思是内心压抑郁闷,心中愤愤不平
- 10.
披心释义:披露真心。 三国 魏 曹植《当墙欲高行》:“愤愤俗间,不辨伪真,愿欲披心自説陈。”唐 钱起《玛瑙杯歌》:“瑶溪碧岸生奇寳,剖质披心出文藻。”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状》:“是以披心自归,至于四五。”《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正当披心待之,虽木石可使感动,况人乎?”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披心而噭,其声昭明,精神发扬,渐不为强暴之力譎诈之术之所克制。”
- 11.
白马清流释义:《旧五代史·梁书·李振传》:“天祐 中,唐 宰相 柳璨 希 太祖 旨,譖杀大臣 裴枢、陆扆 等七人於 滑州 白马驛。时 振 自以 咸通、乾符 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尤愤愤,乃谓 太祖 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於 黄河,永为浊流。’”后用为士大夫被谗害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