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 [guó bǎo]
1. 国家的宝物。
例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英[ national treasure; treasure of the country; natioual heirloom; ]
2. 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的赞誉。
例成就卓著的老科学家被国人誉为国宝。
英[ special contributor to the country; best talents of a nation; ]
国宝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宝器。
引《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國寳,我亦得地,而紓於難,其榮多矣。”
杜预 注:“國寳,謂甗磬。”
唐 崔曙 《奉试明堂火珠》诗:“遥知太平代,國寳在名都。”
宋 叶適 《受玉宝贺表》:“天運重來,國寳再得;感深昔念,喜甚今逢。”
⒉ 特指传国玺。参见“國幣”。
引《新五代史·杂传·王珂》:“莊宗 自 鄆 入京師, 末帝 聞 唐 兵且至,日夜涕泣,不知所爲,自持國寳,指其宫室謂 瓚 曰:‘使吾保此者,繫卿之畫如何耳!’”
3.国家的宝贵人材。 《荀子·大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寳也。”
唐 杜甫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尊前失詩流,塞上得國寳。”
邹韬奋 《英勇抗战三年中的五一节》:“其中所留技术工人不少,这都是抗战建国时代的国宝。”
4.国币。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中國 錢幣,古分金、銀、銅三品,其行于世也,謂之國寳。”
国语词典
国宝 [guó bǎo]
⒈ 国家的宝器。
引《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
⒉ 指国家极珍贵的事物或极卓越的人才。如我国台湾北部关渡淡水河沿岸的水笔仔。
国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寸气释义: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唐 吕岩《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 2.
传国玺释义:秦 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 秦 玺,唐 改称传国宝。相传 秦始皇 得 蓝田 玉,雕 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 李斯 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 亡归 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 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汉书·元后传》:“初,汉高祖 入 咸阳 至 霸上,秦王 子婴 降於 軹道,奉上 始皇 璽。及 高祖 诛 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传受,号曰 汉 传国璽。”《晋书·元帝纪》:“﹝ 太兴 元年﹞十二月,刘聪 故将 王腾、马忠 等诛 靳準,送
- 3.
则微释义:犹言地位卑微。则,通“侧”。《公羊传·定公八年》:“季氏 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
- 4.
国宝释义:⒈国家的宝物:传为国宝。 ⒉比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这些老艺术家都是我们的国宝。
- 5.
国琛释义:国宝。比喻有德才的人。
- 6.
国瑞释义:⒈古指国家的祥瑞。 ⒉犹国宝。
- 7.
土市子释义:宋 代 汴京(今 河南 开封)市街名。位于内城。南渡前,人烟稠密,商业繁荣。后亦以泛指闹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潘楼 东去 十字街,谓之 土市子,又谓之 竹竿市。”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三折:“恰离了招商打火店儿门,早来到物穰人稠土市子。”又称“土市”。宋 范成大《市街》诗:“梳行 讹杂马行杂,药市 萧骚 土市 寒。”
- 8.
射粮军释义:金 初诸路所募兼充杂役的士卒。《金史·兵志》:“诸路所募射粮军,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强壮者,皆刺其面,所以充杂役者也。”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9.
得地释义:⒈得到土地。《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紓于难,其荣多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赵 也。”⒉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约《高松赋》:“鬱彼高松,栖根得地。”唐 杜甫《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宋 曹组《好事近·梅》词:“江 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⒊谓发迹。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 久后得地
- 10.
时望释义:⒈当时的声望。《晋书·桓冲传》:“谢安 以时望辅政,为羣情所归。”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九:“守纪律,好榜样;走私絶,负时望。”⒉指当时有威信有声望的人。《晋书·桓冲传》:“或劝 冲 诛除时望,专执权衡。”宋 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诗:“龙卧倾时望,鸿冥耸士伦。”《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王绪 説 国宝 矫相王之命召 王珣、车胤 杀之,以除时望。”
- 11.
留年释义:⒈犹延年。亦指长寿。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唐 施肩吾《修仙词》:“丹田自种留年药,玄谷长生续命芝。”宋 陈师道《赠寇国宝》诗之二:“留年看举天南翼,过目先空 冀 北羣。”⒉指守岁。宋 杨万里《腊后》诗之一:“待腊惊还过,留年惜欲除。”
- 12.
窃势拥权释义:盗用权势。 《晋书·王国宝传论》:“竊勢擁權,黷明王之彝典;窮奢縱侈,假凶豎之餘威。”
- 13.
红靺鞨释义:红宝石名。相传产于 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 二年壬子,楚州 刺史 崔侁 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清 黄遵宪《春夜招乡入饮》诗:“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
- 14.
职场熊猫释义:用来比喻职场准妈妈们,意喻其是碰不得,只能供奉着的国宝。
- 15.
菊篱释义:蓠边的菊花。 语本 晋 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 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诗:“莲沼昔为 王俭 府,菊篱今作 孟嘉 杯。”宋 戴复古《沉庄可号菊花山人》诗:“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元 萧国宝《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 莲社 色身空。”
- 16.
虫鱼篆释义:指鸟虫书。《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契丹 以所献传国宝追琢非工,又不与前史相应,疑其非真”胡三省 注引 宋 李心传 曰:“秦 璽者,李斯 之虫鱼篆也,其围四寸。”
- 17.
郜鼎释义:春秋 郜国 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 宋国 取去。宋 又将此鼎贿赂 鲁桓公,桓公 献于太庙。《左传·桓公二年》:“﹝ 宋 ﹞以 郜 大鼎赂公……夏四月,取 郜 大鼎於 宋。戊申,纳於大庙,非礼也。”《左传·桓公二年》:“郜 鼎在庙,章孰甚焉?”唐 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 郜 鼎,光价岂止百倍过。”清 谭嗣同《邹砚铭序》:“抚物追悼,幸不坠失,窃取 虢 鐘 郜 鼎之义,名曰‘邹 砚’,而系以辞。”
- 18.
领选释义:谓兼管荐举官吏之事。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建元 二年,迁尚书左僕射,领选如故。”《新唐书·杜如晦传》:“进位尚书右僕射,仍领选。”《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领军将军 王国宝 为左僕射,领选。”胡三省 注:“领选者,领吏部选。”
国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寸气释义: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唐 吕岩《七言》诗:“解接往年三寸气,还将运动一周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一折:“一朝身死无人救,三寸气在千般有。”
- 2.
传国玺释义:秦 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 秦 玺,唐 改称传国宝。相传 秦始皇 得 蓝田 玉,雕 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 李斯 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 亡归 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 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汉书·元后传》:“初,汉高祖 入 咸阳 至 霸上,秦王 子婴 降於 軹道,奉上 始皇 璽。及 高祖 诛 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璽,世世传受,号曰 汉 传国璽。”《晋书·元帝纪》:“﹝ 太兴 元年﹞十二月,刘聪 故将 王腾、马忠 等诛 靳準,送
- 3.
则微释义:犹言地位卑微。则,通“侧”。《公羊传·定公八年》:“季氏 之宰,则微者也,恶乎得国宝而窃之。”
- 4.
国宝释义:⒈国家的宝物:传为国宝。 ⒉比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这些老艺术家都是我们的国宝。
- 5.
国琛释义:国宝。比喻有德才的人。
- 6.
国瑞释义:⒈古指国家的祥瑞。 ⒉犹国宝。
- 7.
土市子释义:宋 代 汴京(今 河南 开封)市街名。位于内城。南渡前,人烟稠密,商业繁荣。后亦以泛指闹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潘楼 东去 十字街,谓之 土市子,又谓之 竹竿市。”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三折:“恰离了招商打火店儿门,早来到物穰人稠土市子。”又称“土市”。宋 范成大《市街》诗:“梳行 讹杂马行杂,药市 萧骚 土市 寒。”
- 8.
射粮军释义:金 初诸路所募兼充杂役的士卒。《金史·兵志》:“诸路所募射粮军,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强壮者,皆刺其面,所以充杂役者也。”元 张国宝《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9.
得地释义:⒈得到土地。《左传·成公二年》:“子得其国宝,我亦得地,而紓于难,其荣多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赵 也。”⒉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约《高松赋》:“鬱彼高松,栖根得地。”唐 杜甫《病柏》诗:“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宋 曹组《好事近·梅》词:“江 南得地故先开,不待有飞雪。”⒊谓发迹。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我父亲其时便説,有一子是个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须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 久后得地
- 10.
时望释义:⒈当时的声望。《晋书·桓冲传》:“谢安 以时望辅政,为羣情所归。”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九:“守纪律,好榜样;走私絶,负时望。”⒉指当时有威信有声望的人。《晋书·桓冲传》:“或劝 冲 诛除时望,专执权衡。”宋 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诗:“龙卧倾时望,鸿冥耸士伦。”《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王绪 説 国宝 矫相王之命召 王珣、车胤 杀之,以除时望。”
- 11.
留年释义:⒈犹延年。亦指长寿。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孤松既能却老,半石亦可留年。”唐 施肩吾《修仙词》:“丹田自种留年药,玄谷长生续命芝。”宋 陈师道《赠寇国宝》诗之二:“留年看举天南翼,过目先空 冀 北羣。”⒉指守岁。宋 杨万里《腊后》诗之一:“待腊惊还过,留年惜欲除。”
- 12.
窃势拥权释义:盗用权势。 《晋书·王国宝传论》:“竊勢擁權,黷明王之彝典;窮奢縱侈,假凶豎之餘威。”
- 13.
红靺鞨释义:红宝石名。相传产于 靺鞨国,故名。《旧唐书·肃宗纪》:“上元 二年壬子,楚州 刺史 崔侁 献定国宝玉十三枚……七曰红靺鞨,大如巨栗,赤如樱桃。”清 黄遵宪《春夜招乡入饮》诗:“千光璧琉璃,五色红靺鞨。”
- 14.
职场熊猫释义:用来比喻职场准妈妈们,意喻其是碰不得,只能供奉着的国宝。
- 15.
菊篱释义:蓠边的菊花。 语本 晋 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 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诗:“莲沼昔为 王俭 府,菊篱今作 孟嘉 杯。”宋 戴复古《沉庄可号菊花山人》诗:“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元 萧国宝《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 莲社 色身空。”
- 16.
虫鱼篆释义:指鸟虫书。《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契丹 以所献传国宝追琢非工,又不与前史相应,疑其非真”胡三省 注引 宋 李心传 曰:“秦 璽者,李斯 之虫鱼篆也,其围四寸。”
- 17.
郜鼎释义:春秋 郜国 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 宋国 取去。宋 又将此鼎贿赂 鲁桓公,桓公 献于太庙。《左传·桓公二年》:“﹝ 宋 ﹞以 郜 大鼎赂公……夏四月,取 郜 大鼎於 宋。戊申,纳於大庙,非礼也。”《左传·桓公二年》:“郜 鼎在庙,章孰甚焉?”唐 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 郜 鼎,光价岂止百倍过。”清 谭嗣同《邹砚铭序》:“抚物追悼,幸不坠失,窃取 虢 鐘 郜 鼎之义,名曰‘邹 砚’,而系以辞。”
- 18.
领选释义:谓兼管荐举官吏之事。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建元 二年,迁尚书左僕射,领选如故。”《新唐书·杜如晦传》:“进位尚书右僕射,仍领选。”《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领军将军 王国宝 为左僕射,领选。”胡三省 注:“领选者,领吏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