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潼关 潼关的意思
tóngguān

潼关

简体潼关
繁体潼關
拼音tóng guān
注音ㄊㄨㄥˊ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óng,(1) 〔潼关〕a.关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b.地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2) 〔潼潼〕高的样子。

guān,(1) 闭,合拢。【组词】:关门。关闭。关张。关停并转(zhǎn)。(2) 拘禁。【组词】:关押。关禁。(3)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组词】:关口。关隘。关卡(qiǎ)。关塞(sài)。关津。嘉峪关。(4)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组词】:海关。关税。(5) 重要的转折点,不易度过的时机。【组词】:关节。难关。年关。(6) 牵连,联属。【组词】:关连。关联。关心。关涉。关乎。关注。关于。有关。(7)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组词】:关饷。(8) 姓。

基本含义

指担心、忧虑的心情。

潼关的意思

潼关 [tóng guān]

1. 关隘名。古称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南,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潼关 引证解释

⒈ 关隘名。古称 桃林塞。东汉 时设 潼关,故址在今 陕西省 潼关县 东南,处 陕西、山西、河南 三省要冲,素称险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河 在 关 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 潼关。”
唐 杜甫 《北征》诗:“潼关 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只要明天从 潼关 附近冲过去,到了 河南,官兵就再也包围不住咱们啦。”


国语词典

潼关 [tóng guān]

⒈ 地名。在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地当黄河之曲,据崤函之固,扼秦、晋、豫三省要冲,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吏释义:⒈即三公。 《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於三吏。”杜预 注:“三吏,三公也。三公者,天子之吏也。”北齐 杜弼《檄梁文》:“位此三吏,邑啟千社。”参见“三公”。⒉指三卿。《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孔晁 注:“三吏,三卿也。”⒊指 唐 杜甫 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 2.
      东选释义:唐 建立后,铨选官员,集应选者于京城 长安。 太宗 贞观 元年,因岁旱谷贵,命 潼关 以东应选者集于 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 3.
      僞定释义:犹言表面平定。《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戮 謖 以谢众……於是以 亮 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曹操 智计殊絶於人,其用兵也,髣髴 孙 吴,然困於 南阳,险於 乌巢,危於 祁连,偪於 黎阳,几败 伯山,殆死 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卢弼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伪定者,言虽定一时之功,而有心於篡 汉,故曰‘伪’。”
    • 4.
      关中释义:⒈指陕西省关中平原(也叫渭 河平原或关中盆地)。 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东西长约300千米,号称八百里 秦川。以土地肥沃,农产富饶著名。⒉古地区名。指函谷关以西、陇关以东的地区。指函谷关以西 战国末秦国故地,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在内(但一般说法不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巴蜀)。指今 陕西地区。
    • 5.
      关中平原释义:又称“渭河平原”。在陕西中部,秦岭以北,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原为地堑,经渭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400米左右。土地肥沃,灌溉发达,是中国重要农业区,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 6.
      关右释义:指 潼关 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
    • 7.
      关外释义:⒈泛指重要关口以外地区。 ⒉秦、汉、唐等定都在陕西,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外。⒊即“关东”⒋旧称四川省康 定县以西为关外。康定县是通往西藏的重要关口。
    • 8.
      关左释义:指 潼关 以东。在地理上古人以东为左。
    • 9.
      关西释义:指 函谷关 或 潼关 以西的地区。
    • 10.
      关谷释义:⒈西关和大谷的并称。⒉潼关和函谷关的并称。
    • 11.
      兵气释义:⒈战争的气氛。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唐 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明 李东阳《风雨叹》诗:“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清 曹寅《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⒉士气。唐 杜甫《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唐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
    • 12.
      刀客释义:⒈清 末 陕西 民间秘密团体。因会员经常佩带长约三尺、宽约二寸的关山刀子,故称。相传创立于 清 咸丰 五年(1855年)以前。其成员多属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工人及其他城市劳动人民和游民,长期秘密活动于 渭河 两岸和 潼关 以西、 西安 以东地区,反抗封建压迫剥削。辛亥革命时期,不少成员接受同盟会领导,多次参加武装起义,成为 陕西 光复的重要力量。后流为军阀爪牙。⒉民国 初年亦称土匪为刀客。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这个狗入的,不怪人都说他是刀客。” 姚雪垠 《长夜》二七:“那班夜聚明散的零星刀
    • 13.
      南河释义:⒈古代称 黄河 自今 潼关 以下由西向东流的一段为 南河。《书·禹贡》:“浮于 江 沱 潜 汉,逾于 洛,至于 南河。”《史记·五帝纪》:“舜 让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张守节 正义:“河 在 尧 都之南,故曰 南河。《禹贡》‘至于 南河 是也。’”唐 张说《喜度岭》诗:“东汉 兴 唐 历,南河 復 禹 谋。”⒉清 以前 黄河 自今 内蒙古 巴彦高勒镇 以下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黄河 正流,当时为支流,称为 南河。参见“北河”。⒊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总督为 江南 河道总督,掌管防治
    • 14.
      堂印释义:⒈宰相居政事堂所用的官印。 唐 韩愈《次潼关上都统相公》诗:“暂辞堂印执兵权,尽管诸公破贼年。”唐 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诗:“还携堂印向 并州,将相兼权是 武侯。”参见“堂老”。⒉骰子掷双重四称为堂印。唐 韦绚《刘宾客嘉话录》:“饮酒家谓重四为堂印。”清 郝懿行《证俗文·赌博》:“堂印者重四,四者緋也。”
    • 15.
      壮情释义:豪壮的情怀、抱负。《后汉书·马援传赞》:“徂年已流,壮情方勇。明德 既升,家祚以兴。”唐太宗《入潼关》诗:“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 16.
      容可释义:⒈谓态度随和,不固执己见。《新唐书·庾敬休传》:“敬休 夷澹,多容可,不饮酒食肉,不邇声色。”⒉犹岂可;怎能。《后汉书·杨秉传》:“昔 懿公 刑 邴歜 之父,夺 阎职 之妻,而使二人参乘,卒有竹中之难,《春秋》书之,以为至戒。盖 郑詹 来而乱国,四佞放而众服。以此观之,容可近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九月,进军渡 渭”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或疑于时九月,水未应冻。臣 松之 按《魏书》:‘公军八月至 潼关,闰月北渡 河。则其年闰八月也,至此容可大寒邪!’”《新唐书·杨汉公传》:“汉公 既以墨败,陛下
    • 17.
      富民渠释义:隋 开皇 初开漕渠,太监 郭衍 兴工引 渭水,经 大兴城 至 潼关,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 富民渠。见《隋书·郭衍传》。一说,宇文恺 主持此事,渠名 广通渠。见《隋书·食货志》及《宇文恺传》。
    • 18.
      崤潼释义:⒈崤山和潼水。 ⒉崤山和潼关。
    • 19.
      弃繻关释义:汉 终军 入 潼关,弃繻,后因以“弃繻关”指 潼关。宋 司马光《送何济川知汉州》诗之一:“復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关。”清 赵翼《卢抱经作重逢入泮诗纪事敬贺四律》之二:“尚有昔年题字柱,便当古蹟弃繻关。”参见“弃繻”。
    • 20.
      忧栗释义:忧愁恐惧。 《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南朝 宋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摇荡 箕 濮 情,穷年迫忧慄。”唐 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关中 因窃据,天下共忧慄。”宋 范仲淹《谢许让观察使守旧官表》:“愿迴宠异,少宽忧慄,三黷天听,义不容诛。”

潼关(tong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潼关是什么意思 潼关读音 怎么读 潼关,拼音是tóng guān,潼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潼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