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 [lǐ táng]
1. 指唐朝。唐皇室姓李,故称。
李唐 引证解释
⒈ 指 唐 朝。 唐 皇室姓 李,故称。
引唐 周朴 《吊李群玉》诗:“羣玉 诗名冠 李唐,投诗换得校书郎。”
宋 周敦颐 《爱莲说》:“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
清 郑燮 《道情》诗之八:“文章两 汉 空陈迹,金粉 南朝 总废尘, 李唐 赵宋 慌忙尽。”
国语词典
李唐 [lǐ táng]
⒈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南宋画家,善画山水人物,又以画牛著称,且具诗才,徽宗时供奉画院。其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珪所师法,在南宋传派甚广,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有〈万壑松风〉、〈清溪渔隐〉、〈夏江寺〉、〈采薇〉等图。
⒉ 唐代皇室姓李,故称唐朝为「李唐」。相对于尧帝的唐而言。
李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李蟠根释义:《太平广记》卷一引 晋 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 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 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李唐 统治者自言为 老子 之后,后因以 李 姓宗族昌盛为“仙李蟠根”。
- 2.
圣教序释义:唐 碑名。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 玄奘法师 至 印度 取经,回 长安 后,译经、论一千余卷。贞观 二二年,太宗 作此序表彰其事。时 高宗 为太子,又作《述三藏圣教序记》。至 高宗 朝,多处将序、记刻石立碑。其中后世最有名者,为 咸亨 三年由 弘福寺 僧 怀 仁 集 晋 王羲之 字迹刻成,后附 玄奘 所译《心经》。碑在 西安 学宫,世称《集王圣教序》。清 赵翼《金二雅绘禊游图集兰亭字为序长卷索题戏书其后》诗:“李唐 御製《圣教序》,亦掇墨寳刊穹碑,遂令 右军 好手迹,几遭寸磔无完肌。”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 3.
夹纩释义:犹挟纩。 夹,通“綊”。明 顾起纶《国雅品·闺品》:“其(沉氏)《送弟就试》云:‘朝迎凤輦归青琐,夕捧鸞书入紫微。’又:‘年来望尔登金籍,同补华虫上袞衣。’较之 李唐 夹纊裁鏁之句,故《雅》《卫》悬絶矣。”参见“挟纊”。
- 4.
支楞释义:⒈亦作“支楞楞”、“支楞楞争”。象声词。状金属、琴弦等的清脆声。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二折:“若不看你少年知识,往日交游,只消喒佩中剑支楞支楞的响一声,折末你能言巧辩,早做了离乡背井。”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数日前我曾听得支楞楞的剑响,想杀别人,不想道杀害自己也。”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支楞楞争絃断了不续碧玉筝,吉丁丁璫精砖上摔破菱花镜。”元 李唐宾《望远行》曲:“忽惊起 瀟 湘 外寒雁儿叫破沙汀,支楞的泪湿絃初定。”⒉亦作“支棱”。挺起,竖着。《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两边都是涧沟,那
- 5.
清溪渔隐图释义:中国画。宋代李唐作。绢本长卷。水墨。画面为浙江钱塘江一带溪山景色。绿树垂荫,茅屋缘坡,浅濑露石,清溪穿桥,芦苇丛中一渔人泊艇垂钓。章法巧妙,用阔笔长皴极为淋漓畅快。
- 6.
赓和释义: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新唐书·刘太真传》:“德宗 以天下平,贞元 四年九月,詔羣臣宴 曲江,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賡和。”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云英,你是裙釵女流之辈,何故賡和他人词章?岂不出丑。”清 褚人穫《坚瓠二集·僧妓相讥》:“苏东坡 与僧 佛印、妓 琴操,每相往来,饮酒賡和。”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诗载 松寿堂《大梁集》中,賡和者廿餘人。”
- 7.
院体派释义:中国 画的一个流派。 南宋 翰林图画院画家 赵伯驹、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等人的绘画风格。赵、李、刘 所作,多青绿巧赡;至 马 夏 乃肆意水墨,披笔粗皴,而形成苍劲之风。明 时以 陈暹、周臣、唐寅、仇英 等为此派画风的承继者。参见“院画”。
- 8.
飜手云覆手雨释义:语出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纷纷輕薄何須數。”后因以“飜手雲覆手雨”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他飜手雲覆手雨,没定止性兒難據。”亦省作“飜手雨”。元 曹之谦《送王仲通》诗:“世事忽驚飜手雨,馬蹄又踏化衣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