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业 [shì yè]
1. 世代相传的事业。
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资治通鉴》
英[undertaking passed on from genaration to genaration;]
世业 引证解释
⒈ 先人的事业、功绩。
引《文选·班固<幽通赋>》:“岂余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靖潜处以永思兮,经日月而弥远。”
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言己安静长思,不欲毁絶先人之功跡,日月不居,忽復远大。”
唐 元结 《自释》:“世业载国史,世系在家牒。”
⒉ 世代相传的事业或职业。
引《汉书·叙传上》:“方今雄桀带州城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买烟印号》:“黄山 张虔原、高景修,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 沉珪。”
⒊ 祖先所遗留的产业。
引《南史·张融传》:“簞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六出:“祖无世业,全没衣装。”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王安石 道他党护,因説道:‘官职乃朝廷的恩荣,又不是你的世业,怎么将来赎罪?’”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二:“年荒世业空如洗,不奈江南 庾子 哀。”
⒋ 指世业田。亦称永业田。 北魏 以后实行的一种田制,世代承耕,永不收授。
引《魏书·食货志六》:“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
《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⒌ 犹世事。
引《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於东,以共济世业。”
胡三省 注:“世业,犹言世事也。”
国语词典
世业 [shì yè]
⒈ 世代相传的事业。
引《文选·班固·幽通赋》:「岂荼身之足殉兮,违世业之可怀。」
《文选·曹植·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⒉ 先代所遗留的产业、财产。
引《南史·卷三二·张邵传》:「箪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业清贫,人生多待。」
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诗:「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羇旅各西东。」
⒊ 当今世上的事务。
引《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世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就释义:⒈不能完成。《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餘年不就。”宋 曾巩《<陈书>目录序》:“思廉 遂受詔为《陈书》,久之犹不就。”⒉不就职,谓不接受任命。《后汉书·仲长统传》:“每州郡命召,輒称疾不就。”宋 曾巩《徐干<中论>目录序》:“《先贤行状》亦称 干 篤行体道,不耽世业,魏太祖 特旌命之,辞疾不就。”
- 2.
丕登释义:[英Patent]“专利、专利证”一词的音译。清 末使用。清 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颁给牙帖,即西语所谓丕登也。丕登者,如士人考得新理新法,工商创成一技一艺,即献诸国家,由商部考验,上者锡以爵禄,中者酬以宝星,下次亦准其擅为专门之艺,或传为世业,或专利数年,国家给以文凭,以杜通国工商剿袭仿造。”
- 3.
匠户释义:⒈世业的工匠。《新唐书·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⒉元 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 明 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 顺治 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凡户之别,有民户,有军户,有匠户。”原注:“原编丁册,各省皆有匠户轮班供役。”吴晗《朱元璋传》第六章二:“匠户是 元 明 两代的一种特殊制度,元朝 把有
- 4.
均田制释义: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土地制度。其内容为:(1)按人授田。(2)露田(种植谷物的田地)到本人年老,归还官家。桑田作为世业,不须还官。家内原有桑田一律不动。(3)奴婢、耕牛授田。隋和唐初仍行此制,唐中叶废。
- 5.
年荒释义:谷物歉收。 《晋书·儒林传·范宣》:“庾爰之 以 宣 素贫,加年荒疾疫,厚餉给之。”唐 白居易《望月有感》诗:“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羈旅各西东。”《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原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
- 6.
弓箕释义:语本《礼记·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孔颖达 疏:“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后以“弓箕”比喻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
- 7.
成世释义:谓继承父亲的世业。 《左传·哀公十六年》:“肸 以嘉命来告余一人,往谓叔父:余嘉乃成世,復尔禄次。敬之哉!”杜预 注:“继父之世,还居君之禄次。”
- 8.
授田释义: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 夏 的贡法,殷 的助法,周 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唐 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则更以给人。”《新唐书·食货志一》:“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清 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无职事者与无职者辨》:“《冢宰》谓之閒民者,閒非游手之谓,盖民之未授田者。”
- 9.
根括释义:彻底清查;彻底搜求。 宋 欧阳修《论牧马草地札子》:“窃缘监牧帐旧管地甚多,自来界至不明,官私作弊,积久为民间侵占耕种,年岁已深。昨已曾差 高访 等根括打量,人户多称父祖世业,失却契书,无凭照验,但追呼搔扰而已。”《宣和遗事》后集:“时 金 人讲和,索金银甚急,王孝迪 揭榜立赏,根括在京军民官吏金银,违者斩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六节:“金 军仍然不满,命令 开封 府再来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万两、银一百十四万两、帛四万匹。”
- 10.
永业田释义:⒈田制名。 也称世业田。⒉田制名。也称世业田。⒊旧时称私有土地为永业田或世业田。
- 11.
缵绪释义:继承世业。 特指君主继位。《旧唐书·李德裕传》:“其年秋登朝,至明年正月,穆宗 纘绪,召入禁苑。”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圣君纘绪,盍罄公忠。”明 刘基《尊闻堂铭》:“卓彼圣哲,有开于先,弘猷秩昭,纘绪维贤。”《清史稿·礼志二》:“康熙 二年,定郊祀躬亲行礼,无故不摄…… 宣统 纘绪,监国摄政王行之。”
- 12.
良冶释义:⒈指精于冶炼铸造的工匠。 ⒉《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孔颖达疏:“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因以“良冶”借指教子有方之贤父。
- 13.
良裘释义:⒈精制的皮衣。古代供君王所服。⒉《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孔颖达疏:“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以“良裘”喻先辈高超的技艺。
- 14.
蠲贷释义:谓免除租税,借放钱粮。《新唐书·韩滉传》:“大历 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 黎干 言状,滉 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明史·詹兆恒传》:“又言 楚 豫 之疆尽青燐白骨,新徵旧逋,断无从出,请多方蠲贷。”清 冯桂芬《<江阴捐赈录>序》:“后世民无世业,遂无遗积,凶岁所仰望者蠲贷耳。”
- 15.
见口释义:现有人口。《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计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
- 16.
质卖释义:典押或出卖。《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魏徵 玄孙 稠 贫甚,以故第质钱於人……出内库钱二千緡赎赐 魏稠,仍禁质卖。”《明史·食货志一》:“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清 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岁饥,家乏粟,出财转穀於外以赡族,至质卖世业以济行。”
- 17.
遵业释义:遵守世业。
- 18.
陈祐传释义: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
- 19.
顔谢释义:南朝 宋 诗人 颜延之 与 谢灵运 的并称。《宋书·颜延之传》:“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江 左称 颜 谢 焉。”唐 戴叔伦《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世业大小礼,近通 颜 谢 诗。”